激活思想品德课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思想品德课之我见
摘要:笔者从教十余年,总结教学经验,讲述了激活思想品德课四个方面的见解:教师的自身形象;利用小品表演、辩论赛、小组合作;多媒体课件;给力热点。
据此,给沉闷的思想品德课带来了一缕阳光,给思想品德课带来了生机。
关键词:激活;思想品德;见解;学生;教师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年之久,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感触最深的是,有时
候任你讲得滔滔不绝、唾沫四溅,可偏偏有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偷看小说的;有东张西望的;有耷拉着脑袋的,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似乎进入了梦乡;
就连那正襟危坐的,也难保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面对这些情况,笔者开导过、教育过,也曾批评过、怒喝过,甚至把学生罚站着。
多年的教学使笔者发现,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不会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
他们刻意地违反纪律,和教师对着干,师生之间便产生对立的情绪,以致教学效
果更差。
那么,如何激起课堂气氛,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
学实践来谈一些拙劣的看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尝试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
人们通常说教书是门艺术,讲台就是舞台,教师的一堂课就是一场演出。
作
为“主要演员”的教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都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
因而
教师的言语、神态、动作都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
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预想的境界,
再挖掘出文本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最终达到教书育人
的目的。
我们是农村中学,平时上课,有的教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有时衣着不
讲究、随随便便地穿身衣服,有时精神萎靡、朦胧入睡,有时醉了酒似的满脸通红、步履蹒跚地走上讲台。
面对这种形象的教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他讲课呢?
这就要求做教师的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仪容,调整好心态,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振奋,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会营造出
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了一堂课成功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
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
难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了。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用简单的
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
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
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
感受。
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
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
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
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看
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
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但借助多媒体手段并不等于依赖多媒体,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师生情谊》,
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中,时而听到声情并茂的《啊,老师》诗
朗诵,时而看到垂挂的屏幕上出现了纪录片的片段,时而是学生们把各自的照片
或收集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仪纷纷展现出来。
除此以外,小品表演、小组讨论、
知识竞赛等手段在课堂里纷纷亮相。
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笔者不得
不佩服这位教师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竞能把能用的教学手段一样不落地全部用上。
然而,学生在这样一堂课下来的感觉是“挺好玩的”。
除此以外,别的东西似
乎并不多。
这么华丽、这么出彩的一堂课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令人遗憾。
教
学手段只是一个载体,教学的艺术与经验才是公开课的真正目的。
这种做法,已
是本末倒置了。
过于突出教学的手段,必然会对教学的核心有所忽视。
《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未必是手段越多效果越好的。
三、利用小品表演、辩论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是易
于接受、表现。
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变换教学
方式,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许多课内容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表演、辩论赛、小组合作活动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一个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他将愉快地积
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而且一旦取得成功,又得到班集体
的认可,那么,他会感觉到尊重和爱护,也会品尝到成功的愉快,他的情感自然
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在《文明交往》教学中,可设计情景如下:中学生小林和小佳两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看见一位年过70的老太太上车,小林视而不见,中学生小佳主动让座……通过表演,同学们一目了然,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
在
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
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
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
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
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
辩论赛为学生搭
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
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
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
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
的能力。
如《珍爱生命》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
《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
再围绕“格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格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四人小
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
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
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四、给力热点,把握时代脉博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
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更何况当前中学生思维特别
活跃,兴趣非常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热点”问题,喜欢了解,更喜欢评论。
教师
应该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号准学生的思想脉博,再把这些
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既有说服力又增加了吸引力。
让学生
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取得学生的共鸣和支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开卷考试题,有关时事政治、乡土材料的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题型涉及选择题、简答题和以材料为背景的分
析说明题。
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
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功课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所
以对一些背景材料不了解,很难正确回答问题。
据了解,每年中考考试中后,有
一部分考生走出考场第一句话总是抱怨“书上找不见答案”。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
原因就在于没有摆脱过去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学习只限于死记硬背,
既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不会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
与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
课本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而是要走向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要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观察、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有自己的见解。
总之,激活课堂的办法有很多,上面所述仅是笔者一点粗浅的认识。
在教学中,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方式,最需要的是做到每堂课有理有节,活而不乱,这样,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策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石湾中学
邮政编码:5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