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专篇(厂房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X X X X项目消防设计
(报批版)
XXXXXXX
XXX年X月X日
消防设计说明
建设单位:X X X X X X
设计单位:X X X X X X
合作设计单位:无
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
技术总负责人:
项目总负责人:
建筑专业负责人:
电气专业负责人: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
暖通专业负责人:
目录
一、工程设计依据
二、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三、主要经济指标
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情况
五、特殊火灾危险性设计和需解决确定的问题
六、总平面
七、建筑、结构
八、建筑电气
九、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十、防烟排烟及暖通空调
十一、热能动力
第一部分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有关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6)《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0786-2006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10)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法规、规程。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甲方提供的用地规划红线图(电子版)
(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二、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本工程位于XXXXXXX;总建设用地面积为XXXXm2。

本工程由以下建筑组成:一期厂房、仓库、研发配套楼、变电所、门卫(A、B)。

一期厂房为地上单层、局部二层的非电子类仪表组装车间(主要组装空调等小家电)和局部办公,火宅危险性类别为丙2类,属于非人员密集场所(每车间同一时间内固定工作人员数量控制在25人之内)。

建筑面积为38890.54m2;建筑高度为14.5m(室外地面至檐口结构标高)。

仓库为地上两层的建筑,火宅危险性类别为丙2类,主要存放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

建筑面积为1658.72m2;建筑高度为9.2m(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研发配套楼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的办公研发建筑。

地下部分主要为园区设备用房,地上部分一层为办公、员工餐厅及厨房,二层和六层为配套办公用房,三到五层则为产品检测车间。

建筑高度为23.35m(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变电所为地上单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变配电所和柴油发电机房。

建筑面积为338.8m2,建筑高度为5.3m(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门卫A为单层建筑,建筑面积为36.74m2,建筑高度为3.3m(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门卫B为单层建筑,建筑面积为45.61m2,建筑高度为4.0m(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2、设计范围
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的施工图设计。

本次仅提供一般性常规装修设计,具体室内装修设计由业主另行委托。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114341m2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138150.2m2
实际使用总建筑面积:86335.34 m2(含地上和地下)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5279.8m2
地下建筑面积:1055.54m2
总占地面积:62375.36m2
容积率:1.21
建筑密度:54.5%
绿地率:9.5%
机动车总停车位:257个
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无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五、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


六、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总体布局为研发配套楼与仓库位于用地东南侧,沿街成长条状布局,尽量少的占用用地面积,并且同一期厂房之间以围墙相隔;一期厂房位于用地的西侧;考虑到使用半径的要求,变电所位于一厂房东侧,接近地块的中央区域。

流线组织上,强调厂房车辆流线与配套办公车辆流线的分开。

厂区主要入口位于用地南侧的阿里山路上,该入口为一期厂房和研发配套区的入口;厂房的主要出口位于地块的西北角,城市规划道路上;位于地块东南角的阿里山路上则开设了研
发配套区的次要出入口。

消防设计上,一期厂房均设有8米宽的环形消防车道,研发配套楼和仓库均在一长边设置了消防车道。

同时,一期厂房在东、南、西侧分别有宽度为18米、14米、14米的消防扑救场地;研发配套楼在南侧设有宽度为13米的消防扑救场地;仓库在北侧设有宽度为19米的消防扑救场地。

各建筑之间间距均大于10米。

七、建筑、结构
(一)一期厂房
1、建筑面积,层数,层高和总高度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8890.54m2;层数为地上一层,局部二层。

一层建筑面积为35594.96m2,单层部分层高为13.5米;局部二层建筑面积3295.58m2,二层部分层高分别为3.5米、7.5米;建筑高度为14.5米(室外地面至檐口结构标高)。

2、本工程结构形式:门式刚架。

3、火宅危险性类别:丙2类。

4、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人员密集程度:非人员密集场所(每车间同一时间内固定工作人员数量控制在25人之内)
6、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本工程平面一层分为13个防火分区、局部夹层分为2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采用轻钢龙骨硅酸钙板防火墙系统,该防火墙为非承重墙体,耐火极限≥4小时。

在防火墙局部连通处设置特级防火卷帘和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防火卷帘耐火极限≥3h,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
验方法》(GB7633)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

(2)单层厂区部分主要为空调组装车间,夹层区域一层为组装车间和配套办公,二层也为空调组装车间。

(3)本建筑风格以简练明了的现代风格为主旨,根据实际功能需求,体量设计为长方形盒子,通过“减法”在东侧山墙面形成内置月台。

立面材质为象牙白色压型钢板与苯白色外墙涂料搭配,整体色调统一、协调。

7、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本建筑主要为空调及小家电组装车间及其附属的配套办公,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火栓灭火系统,一层共分为13个防火分区,局部夹层分为2个防火分区;而本设计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2个安全出口,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均按照规范进行计算,详见下文:
疏散人数计算依据:
a.由甲方提供,每车间固定最大工作人数为25人。

b.办公疏散人数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的4.2.3中的第8
条规定,普通办公人数计算按照4m2/人。

疏散宽度计算如下:
a.车间疏散人流数(人)=车间固定最大工作人数25人
疏散宽度(m)=25人x0.6m/100人=0.15m
b.办公区域疏散人数(人)=619.16m2/4m2/人=155人
疏散宽度(m)=155人x0.65m/100人=1.1m
疏散距离:
a.厂房内的疏散距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表 3.7.4
的要求,耐火等级为二级的丙2类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
离:单层小于80米;多层小于60米。

b.厂房内附属办公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表5.3.13 注释1: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多功能厅,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
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c.防火分区分析表
(1)一层
分为十三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见下表:
(2)局部二层
分为两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见下表:
8、建筑构件的构造及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1)防火分区均以硅酸钙板内夹防火岩棉的轻钢龙骨防火墙分隔,该防火墙为非承重墙体,耐火极限要求≥4小时。

同时,防火墙上的梁、柱均采用硅酸钙板内夹防火岩棉包敷,耐火极限同防火墙,达到4小时。

防火墙上的门洞采用特级防火卷帘(耐火极限要求达到4小时)和甲级防火门作为防火分隔(详见防火分区平面),紧靠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水平距离大于2米,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大于4米,满足规范要求。

(2)各构件均达到的规范要求的耐火等级:单层柱≥2h,多层柱≥2.5,梁≥1.5h,屋面板≥1h,檩条≥1h,疏散楼梯≥1h,钢雨蓬梁≥1.5h,钢雨蓬板≥1h。

(3)分隔墙砌至梁底或板底,不留缝。

(4)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休息室均采用不低于2.5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小时的楼板与库房隔开,且设立了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的门均采用乙级防火门。

配电间等设备用房采用甲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

(5)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采用A级防火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实。

通风道穿过楼板处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管道井内管道安装后,每层楼板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防火分隔。

(6)室内装修材料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

9、工艺流程说明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电器自动化生产设备,其中部分采用进口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生产设备合计需投入资金29,260万元,设备投资方案见表7-1。

表7-1 设备投资方案
空调、小家电生产设备投资估算见表7-2,研发检测设备投资估算见表7-3,动力环保、其它配套设备见表7-4。

表7-2 空调、小家电生产设备投资估算表
表7-3 研发检测设备投资估算表
表7-4 动力环保、其它配套设备投资估算表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项目产品的生产采用国内先进技术,部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线,保证产
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在生产工艺上,确保工艺流程科学化、合理化,保证产品有效率的生产。

空调、小家电生产车间各主要生产工段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一、钣金工段生产工艺流程
冲压车间主要承担空调生产等小家电的各种钣金件的备料、冲压成型、生产。

空调冲压车间有设置数控冲床4台,数控剪板机4台,数控压力机4台,数控折弯机4台,各种前处理设备3台。

设备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落料裁料冲孔切口压弯翻边
二、热交换器生产工艺流程
三、机组总装工艺流程
总装车间主要承担空调的部装、总装以及检测、包装等生产任务。

车间工艺布局以总装生产线为中心,两侧布置相应的部装场地,配置装配台、设备及运输
工具,使整个装配过程物流合理。

车间现有设置预装生产线两条、总装生产线两条,用于空调产品的装配。

同时,项目将加强装配前的清洗工序,管道、阀门等零部件采用清洗机集中清洗后进入装配工序。

项目的两条总装生产线,一条用于挂式分体空调的装配生产,生产线长约130米,抽真空及装配以及所有性能试验均在线上进行。

另一条柜式分体空调的用于柜式的装配生产,生产线长约130米,实现空调装配的流程化生产。

整机出厂主要在检测生产线上进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机组的制冷量、制热量、机外余压、风量、噪音等一些技术性能指标,利用计算机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计算以及显示和打印。

机组总装的工艺流程如下:
(二)仓库
1、建筑面积,层数,层高和总高度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658.72m2;层数为地上二层。

一层,建筑面积790.36m2,层高为5.4米;二层,建筑面积790.36m2,层高为3.5米;机房层,建筑面积:78m2,层高3.5米;建筑高度为9米(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板顶标高)。

2、本工程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3、火宅危险性类别:丙2类。

4、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一层、二层均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库房。

(2)本建筑风格以简练明了的现代风格为主旨,建筑设计上以竖向的条窗作为造型元素,规则的窗户以不规则的排列方式形成了丰富的立面效果。

外墙采用灰、白色真石漆。

6、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本建筑主要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库房,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一层为1个防火分区、面积为790.36m2,二层为1个防火分区、面积为790.36m2;一层设有2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二层设有两部疏散楼梯。

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均按照规范进行计算,详见下文:
a.仓库对疏散宽度无规范要求,本工程按照同等级的厂房疏散宽度指标设计,计算如下:
一、二层仓库疏散人流数(人)=仓库固定最大工作人数50人
一、二层所需疏散宽度(m)=50人x0.6m/100人=0.3m
一层设计疏散宽度为5.1m>0.3m;
二层设计疏散宽度为3.0m>0.3m。

b.疏散距离:
仓库对疏散距离无规范要求,本工程按照同等级的厂房疏散距离设计,仓库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60米。

7、建筑构件的构造及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1)本工程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

(2)分隔墙砌至梁底或板底,不留缝。

(3)丙类仓库内的办公室均采用不低于2.5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小时的楼板与库房隔开,且设立了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配电间采用乙级防火门,封闭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

(4)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实。

通风道穿过楼板处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管道井内管道安装后,每层楼板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防火分隔。

(5)室内装修材料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

(三)研发配套楼
1、建筑面积,层数,层高和总高度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2872.42m2,其中地上面积11816.88m2,地下建筑面积1055.54m2;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1055.54m2,层高为5.0米;
一层建筑面积为1814.22m2,层高为4.5米;
二层建筑面积为1859.50m2,三层建筑面积为1976.62m2,四、五层建筑面积为1998.46m2,层高均为3.6米;
六层建筑面积为1933.46m2,层高分别为4.2米和3.6米。

机房层建筑面积为236.16m2,层高为4.2米;建筑总高度为23.35米(室外地面至屋面结构标高)。

2、本工程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

3、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二级,地下一级。

4、建筑的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地下一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包含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和热交换站。

(2)一层为厨房、员工餐厅、消防控制室、档案室、会议室和物业办公。

(3)二层主要为办公用房。

(4)三~五层为产品检测车间(丙2类)。

(5)六层主要为办公用房。

(6)屋顶机房层主要包括热水机房、消防水箱间和电梯机房。

本建筑风格以简练明了的现代风格为主旨,形体设计上采用体块的穿插与咬合。

立面设计上以灰、白色形成色彩上的对比,透明玻璃幕墙与实墙形成虚实的对比,再通过模数化的窗户与整齐的划分线条排列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和重复感。

同时,局部的咖啡色金属线条点缀在其中,更加丰富了立面,增加了层次与细节。

6、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本建筑主要为厨房、员工餐厅、办公和产品检测车间,均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其中三到五层的产品检测车间还设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地下一层共分为2个防火分区,地上各层均为每层1个防火分区。

本设计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均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同时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2个安全出口,同时办公和产品检测车间不共用疏散楼梯,互不交叉、干扰。

具体设计为地上共设有4部疏散楼梯,其中一、二、六层办公用房使用1#和3#疏散楼梯,而三到
五层的产品检测车间则使用2#和4#疏散楼梯。

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均按照员工餐厅、办公场所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相关设计规范(区别于一期厂房的疏散宽度及疏散距离设计规范)进行计算,详见下文:疏散人数计算依据:
a. 员工餐厅疏散人数计算按照1.1m2/人,厨房人数按照工作人数50人计算。

b. 办公疏散人数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的4.2.3中的第8 条
规定,普通办公人数计算按照4m2/人。

c. 由甲方提供,产品检测车间人数按照每层工作人数100人计算。

疏散宽度计算如下:
a.员工餐厅疏散人数(人)=261.80m2/1.1m2/人=238人
员工餐厅疏散宽度(m)=238人x0.65m/100人=1.547m
厨房疏散人数(人)=厨房工作人数50人
厨房疏散宽度(m)=50人x0.65m/100人=0.325m
b.一层办公区域疏散人数(人)=1087.62m2/4m2/人=272人
一层所需疏散宽度(m)=272人x0.65m/100人=1.768m
二层办公区域疏散人数(人)=1859.50 m2/4m2/人=465人
二层所需疏散宽度(m)=465人x0.65m/100人=3.0225m
六层办公区域疏散人数(人)=1933.46 m2/4m2/人=483人
六层所需疏散宽度(m)=483人x0.75m/100人=3.6225m
c.产品检测车间疏散人流数(人)=每层工作人数100人
三层所需疏散宽度(m)=100人x0.8m/100人=0.8m
四层、五层所需疏散宽度(m)=100人x1.0m/100人=1.0m
疏散距离:
a.员工餐厅内的疏散距离:本设计中最远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为
15.55m<30m,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5.3.13下注1
的要求。

b.大开间办公内的疏散距离:本设计室内最远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
离为25.8m<30m,满足《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第5.0.2条规定的要求。

c.办公用房内除大开间办公外,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
出口的距离:本设计中当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37.5m<40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16.2m<22m,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3的规定。

d.办公用房内除大开间办公外,房间内最远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
疏散门的距离为9.86<22m,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3条中第4点的规定。

e.产品检测车间内的疏散距离:本设计中产品检测车间内最远点到最近的安
全出口的距离为48.2m<60m,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表3.7.4的要求。

防火分区分析表
7、建筑构件的构造及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1)本工程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材料。

(2)玻璃幕墙无窗槛墙的均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800m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岩棉封堵,且防火岩棉厚度≥100mm,并应填充密实,同时需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 的镀锌钢板承托。

(3)分隔墙砌至梁底或板底,不留缝。

(4)地下室设备用房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封闭楼梯间均采用乙级防火门;一层入口门厅作为扩大封闭间,并采用甲级和乙级防火门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配电
间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厨房热加工间采用乙级防火门。

(5)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实。

通风道穿过楼板处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管道井内管道安装后,每层楼板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作防火分隔。

(6)室内装修材料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

八、建筑电气
(一)低压配电系统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XX,分为一期厂房、研发配套楼、仓库、变电所、门卫等子项工程。

其中:
一期厂房,总建筑面积38890.54平方米,共分为15个防火分区,建筑高度14.5米,地上一层,局部有夹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类别:丙2类厂房.
研发配套楼,地下建筑面积为1055.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1816.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3.35米.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为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热交换站等设备用房,均为整个园区服务;地上一层为厨房、餐厅、办公、消控室、弱电机房等;二、六层为办公室,三、四、五层为产品检测车间。

混凝土框架结构。

仓库,总建筑面积1658.72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2米. 地上2层,一~二层均为仓库,为丙二类仓库。

变电所,总建筑面积33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3米. 共一层,为柴油发电机
房、控制室、值班室、高低压配电室等。

2、负荷等级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防烟排烟设施、消防泵、喷淋泵、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防火卷帘、阀门、漏电火灾设备、消控室、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为二级负荷,其他电力负荷及一般照明为三级负荷。

3、电源及电压等级
由城市电网引来一路高压电源电缆至变电所,变电所供电范围为整个xxx用电,本工程设置一台1000kW柴油发电机组为整个xxx作备用电源
各单体建筑物分别由变电所和柴油发电机房引去若干路~220/380V电源,其中部分二级负荷主备用电源必须取自变电所和柴油发电机房。

~220/380V电源均从建筑物室外用电缆埋地引入一层配电间。

4、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电压采用~220/380V,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用电设备按负荷性质分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

单台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由变配电所直接放射式供电,其余按负荷性质分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

防烟排烟设施等消防负荷及重要电气设备均采用两个专用回路供电,两路电源一用一备,至末端经自动切换后,配电至用电设备。

排风机等采用手动控制。

火灾报警后联动停相关部位的排风风机。

消防泵、喷淋泵、排烟风机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消防设备的过载保护只报警,不动作于跳闸。

5、照明系统
(1)各场所应急照度标准值:配电间200Lx,排烟机房100Lx,消控室300lx,
其余场所疏散照明照度5lx。

(2)办公区光源以细管径直管形荧光灯(T5系列)和紧凑型荧光灯为主,光源显色指数Ra不小于80,色温在3300K~5300K之间。

采用荧光灯为光源的灯具均配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应大于0.9,否则灯具应设置电容补偿,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70%。

配送车间内光源采用金卤灯,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功率因数应大于0.9,否则灯具应设置电容补偿(电子镇流器应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灯具效率大于75%。

(3)在走廊、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照明。

疏散走廊、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安全出口标志灯。

(4)在配电间、消防水泵房、消控室设置备用照明。

(5)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在各个防火分区末端切换,同时疏散指示标志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疏散照明灯具和备用照明灯具均配蓄电池,蓄电池供电时间应大于30min。

(6)在确认火灾后由消防控制室控制自动点亮疏散照明灯,联动切断相关防火分区的正常照明电源总开关。

(7)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灯具》GB17945的有关规定。

6、线路敷设
(1)消防配电干线采用NHYJV-0.6/1kV型耐火电缆,其余用电设备供电干线采用YJV-0.6/1kV型电缆;消防设备配电支线均采用NHBV-450V/750V型电线,其余设备配电支线采用BV-450V/750V型电线;与消防有关的控制线采用
NHKYJV-0.6/1kV型耐火控制电缆,其余控制电缆采用NHKYJV-0.6/1kV型控制电缆。

(2)电缆、电线现场敷设方式,以沿桥架或线槽明敷为主,出桥架或线槽后穿金属管保护,在吊顶或楼板内暗敷。

同桥架或线槽敷设的普通电缆、电线与应急电源电缆、电线间应采用防火隔板分隔。

消防桥架均采用金属封闭式。

(3)电线型号和穿管规格除图中注明外,应急照明线路采用ZRBV-450V/750V-2.5mm2导线,穿电线管在吊顶、楼板和墙内暗敷,电线管管壁厚度不小于1.5mm。

(4)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国家标准图集中有关作法施工。

7、设备安装
(1)照明配电箱、双电源切换箱、电力配电箱,控制箱除竖井、机房、剪力墙上明装外,其它均为暗装。

照明配电箱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1.5m,配电柜落地式安装时下设200mm高基础,基础上设10#槽钢。

(2)安全出口标志灯在门上方安装时,底边距门框0.1m;若门上无法安装时,在门旁墙上安装,顶距吊顶50mm;安全出口标志灯采用明装。

疏散诱导灯配送车间内地面暗装,墙上暗装时底边距地0.5m;管吊时,底边距地2.5m。

其余灯具安装高度见电气设备材料表。

(3)消防用配电箱箱体,应有明显标志。

(4)由顶板接线盒至吊顶电气设备的线路穿钢质波纹管,消防线路应在管外壁作防火处理。

(5)消防配电线路穿金属管或沿金属线槽明敷时,应在金属管和金属线槽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