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脉要精微论
考研《中医基础·经典原文》
阴阳偏盛偏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2007-3《难经·经释》说:“脏气受制于我,则邪气不能深入,故为微邪”,是指哪种疾病传变形式:【相侮】
2006-3按五行规律传变,“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是指:【子病犯母】
2005-3《难经·经释》说:“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母病及子】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2009-2/2006-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
2004-2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①阴在内,阳之守也;②阳在外,阴之使也;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④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997-99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气与血】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
2004-9/1996-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病机是:【血随气逆】
2001-8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大怒】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五轮”·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中医内科学(内经)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内经)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内经2.《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经3.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A.目B.耳C.头D.髓E.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内经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A.水肿B.黄疸C.胃疸D.带下E.妊子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内经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如鱼之游在波”是描述A.春天的脉象B.夏天的脉象C.秋天的脉象D.冬天的脉象E.平人的脉象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内经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者,中之守也”是指A.五脏内舍五气B.五脏内舍五志C.五脏内藏气血D.五脏内守中气E.五脏内藏精气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内经7.《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内经8.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A.食鱼而嗜咸B.食杂而不劳C.华食而脂肥D.野处而乳食E.嗜酸而食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内经9.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
南方之域多A.其病生于内B.其病多痿厥寒热C.其病挛痹D.脏寒生满病E.其病皆为痈疡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内经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掣引之E.引而竭之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内经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正确答案:E解析:“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素问·脉要精微论》语词考释四则
《素问脉要精微论》语词考释四则朱鹏举【摘要】本文以传统的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为主要手段,对《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地苍”“衣被”“偻附”“易”4语词做了简要考察,提出一是“地苍”疑本作“灺”,其义是指火炬燃烧后剩余的灰烬,后“灺”误作“地”再误则成“地苍”;二是古时“被”有衣之义,“衣被”本是同义复词,义指衣服;三是“偻附”当作“偻俯”,义指曲身,而在本篇则指因膝部病变导致的下肢弯曲难以直立;四是“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句中的“易”字可视为“益”之省体,而此处当读为“溢”.【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3页(P1497-1498,1519)【关键词】《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语词;考释【作者】朱鹏举【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沈阳 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1《素问·脉要精微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篇,在此对篇中的4个语词加以考释,或对研读《内经》有所裨益。
1 地苍对于“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句中的“地苍”一语,王冰无释,而张介宾《类经·六卷·五色精明》以“地之苍黑”[1]释之。
然地非苍黑,一望即知,故不但张介宾的训释令人生疑,即“地苍”二字亦嫌不词。
考此二字,在《太素·卷十六·杂诊》[2]248《甲乙经·卷一·五色第十五》[3]20并作“炭也”(引者注:新校正云:“《甲乙经》作‘炭色’。
”与今本不同,但其致误之因则相仿佛,参看下文),在《脉经·卷五·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作“炭”[4]40,而《太素》杨上善注释更提到“一曰‘如地’”[2]248,也就是说“地苍”有“地”“炭”“炭也”与“炭色”4种异文。
又考《太素·卷八·经脉连环》有“面黑如地色”语[5]276,亦属于义难通之例,而其中的“地”字在马王堆汉墓古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乙本[6]与张家山汉墓出土古医书《脉书》[7]中均作“灺”。
内经A1题1
48.《热论》两感于寒传遍三阴三阳后三日乃死的原因是
A.荣卫不行、五脏不通
B.胃气乃尽
C.经气不能自复
D.邪气入里化热
E.少阳厥阴受邪太甚
正确答案:B
49.下列治法不属于正治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劳者温之
C.甚者从之
D.微者逆之
E.坚者削之
正确答案:C
内经(A1型题1)
一、A1型题
1.《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的主病是
A.气衰
B.气少
C.心痛
D.脾虚
E.气郁
正确答案:A
2.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E.东汉前中期
正确答案:B
34.《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
A.阴邪入于阳分交结不解
B.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
C.正胜邪却,阴阳交争
D.阴精与阳气交结不清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B
35.《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为
A.日西
B.日中
D.气闭塞而不行
E.脏气竭绝
正确答案:B
47.《素
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
A.脾统血
B.脾为胃行其津液
C.脾主动化水湿
D.脾气主升
E.脾摄津
正确答案:B
E.气散
正确答案:C
17.《咳论》指出六腑咳应当取五俞穴中的什么穴刺治
A.井穴
B.荥宋
C.俞穴(原穴)
D.经穴
E.合穴
正确答案:E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D)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B)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A)A.XXX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XXX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A)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好工夫是( C。
)A.半夜B.XXX.平旦D.傍晚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B。
)A.通因通用B.XXX用C.XXX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材料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考点原文真题对比天人合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人体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2008-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可见:【如鱼之游在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中午之前,人身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旺,故病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
2005-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人气始生,病气衰】阴阳的基本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2001-73 《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水火】2001-74 《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左右】阴阳的划分昼为阳--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夜为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004-7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阴中之阳】2004-72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则肾属:【阴中之阴】阴阳对立制约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2010-1/2003-1/1997-1/1992-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阴阳制约(消长平衡)】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2002-2/1996-127 下列治法,均以阴阳对立制约为依据:【①寒者热之,热者寒之;②阴病治阳,阳病治阴;③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脉要精微论
。 代则气衰: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 主脏气衰弱。 细则气少:脉细如丝,主诸虚劳损, 血气衰少。 涩则心痛:脉往来涩滞,主气滞血瘀, 故现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脉来滚滚而急,如 泉水涌出,主邪气亢盛,病情加重, 气色也见败坏。 绵绵其去如弦绝:脉气若有若无,其 离去如弓弦之断绝,为死候。
(二)“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察五色,视精明,以候病之善恶, 五脏精气盛衰。
素问· 脉要精微论
题解及内容提要
• 脉,指脉诊;要,要领;精微, 精纯而微妙。 •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诊病的原则, 切脉、望色、闻声的原理及应用,四时脉象变 化规律,阴阳盛衰与梦境关系,色脉合参以及 尺肤诊等。
• 全篇虽赅四诊,但以论脉为主, 其理至精至微, 故篇名“脉要精微论”。
目的要求
• 1.了解“诊法常以平旦”的意义。 • • 2.掌握脉诊的原理及其意义。 3.掌握望精明、辨五色诊病的原理、要点及其临床意 义。
脉细而沉,是里阴不足,可见骨痛之症; 脉数动,属热;若时有一止则属阳结,故可 见滑泄或便利脓血; 涩脉,阳气有余而阴血衰少; 滑脉,阴有余而血盛。
阳盛则身热无汗; 阴盛则有汗身寒; 阴阳俱盛则无汗而寒。
推筋着骨,欲脉外出,但脉沉细内伏而不 外出的,这是心腹有积的病症。 如果脉浮在外,虽推按入内而仍然外出的, 这见于外感身热的病证; 如果推脉自下而上,但见上部脉应指明显 而下部沉弱的,当是阳虚于下所致的腰 足清冷之症; 如果推脉自上而下,但见下部脉应指明显 而上部脉沉弱的,当是清阳不升所致的 头项疼痛之症。 倘若重按至骨方见,脉气不足的,可见于 腰脊,关节疼痛的痹证。
1.察五色
赤 白 青 黄 黑 善[明润含蓄]帛裹朱 鹅羽 苍璧之泽 罗裹雄黄 重漆色 恶[晦暗暴露] 赭 盐 蓝 黄土 地苍 死 五色精微象见矣
中医四大经典题目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单选题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C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风掉眩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取之热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肾之府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D )A.诸热瞀瘛B.诸痛痒疮C.诸躁狂越D.诸气膹郁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B )A.气缓B.气上C.气消D.气乱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 )A. 伤藏B.伤上C.伤下D.伤脉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C )A.外感风寒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C.外感热病的总称D.外受寒邪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B )A.心B.肝C.脾D.肺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A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B.其下者,引而竭之C.因其重而减之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 )A.气缓B.气下C.气消D.气乱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C )A.夜半B.日中C.平旦D.黄昏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
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B )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热因热用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舌能知五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D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1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 A )A.寒的症状者用四逆汤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C.腹胀用四君子汤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C )A.经脉B.心包络C.五脏D.六腑17、《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乳之下,其动应衣”是( B )A.中气外泄 B宗气外泄 C.阳气外泄 D.营气外泄18、《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的“能”是指( C )A.能力B.能够C.耐受D.开始19、《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D )A.病人B.疾病C.医生D.医生的治疗措施20、《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肾和则( B )A.鼻能知香臭B.耳能闻五音C.目能辨五色D.口能知五谷21、《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C )A.节B.心C.脑D.目22、根据《素问•痹论》所论述痹证的发病,春季感受风寒湿邪将发生( A )A.筋痹B.脉痹C.骨痹D.肌痹2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标本”是指( D )A.正气和邪气B.病人和医生C.先病和后病D.病人的神机和医生的治疗措施2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 B )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笑不休25、根据《素问•痹论》所述“皮痹不已”,复感受风寒湿气则发生何痹( D )A.肝痹B.心痹C.脾痹D.肺痹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D )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7、《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卧伤( D )A.血B.肉C.骨D.气28、《素问•痹论》认为,何邪偏胜其痹易已( B )A.寒邪胜B.风邪胜C.湿邪胜D.热邪胜2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D )A.除之B.散之C.攻之D.削之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反映了( C )A.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B.阴阳的制约关系C.阴阳的转化关系D.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31、《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 B )”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3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应( A )A.十去其六B.十去其七C.十去其八D.十去其九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 D )A.粪便和尿液B.水道中的阴液C.化生的精血津液D.浓厚的营养物质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含义是( D )A.腹泻如水B.肠鸣泄泻C.下利不爽D.下利完谷不化35、《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肾是( D )A.先天之本B.后天之本C.罢极之本D.封藏之本36、根据《素问·举痛论》原文,引起“呕血及飧泄”的原因是( B )A.寒B.怒C.思D.热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C )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38、《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中“神明”的意思是( B )A.阴阳不测之谓神B.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C.脏腑的功能活动D.清静机灵,谓之神明39、《素问•举痛论》论述的“后泄腹痛”,是因寒邪客于( A )A.小肠B.大肠C.脾D.胃40、《素问•举痛论》认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寒邪稽留于( A )A.经脉B.肌肉C.脏腑D.关节4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 A )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42、据《灵枢·营卫生会》篇,卫气在人体的循行规律是什么( B )A.昼行于阴、夜行于阳B.昼行于阳、夜行于阴C.昼夜循行二十五度D.昼行于上部、夜行于下部4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中“变化”是指( D )A水谷变化为精气 B.糟粕变化成形C.大肠为小肠中的水谷而变化D.食化而变粪4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 A )A.血B.肉C.骨D.气45、《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D )A.胸中之府B.血之府C.髓之府D.精明之府多选题1、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CDE )A.先寒而后生病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小大不利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2、《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ABCDE )A.诸风掉眩,皆属于肝B.诸热瞀瘛,皆属于火C.诸痉项强,皆属于湿D.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E.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风寒湿的病证有( CDE )A.诸湿肿满B.诸风掉眩C.诸暴强直D.诸病水液,澄沏清冷E.诸痉项强4、《灵枢·本神》认为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腹胀B.四肢不用C.五脏不安D.经溲不利E.少气5、《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 BE )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6、《灵枢·本神》认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或实可出现( ABCD )A.鼻塞不利B.少气C.喘喝D.胸盈仰息E.经溲不利7、《灵枢·决气》篇指出,血脱的主要表现是( BC )A.目不明B.色白C.夭然不泽D.耳聋E.胫痠8、据《素问·咳论》所述,肺咳形成的原因是( AC )A.外邪伤皮毛,内合于肺B.心火灼伤肺金C.寒冷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D.肾水上泛于肺E.风热外袭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CDE )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B.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1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是( ABCD )A.阴气未动B.阳气未散C.饮食未进D.气血未乱E.病人配合11、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ABCE )A.坚者削之B.客者除之C.微者逆之D.甚者从之E.结者散之12、《灵枢·玉机真脏论》所述“五虚”是指( ABE )A.脉细B.皮寒C.前后不通D.闷瞀E.饮食不入13、《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于五脏的有( ABCDE )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胀腹大D.诸气膹郁E.诸痛痒疮14、《素问·脉要精微论》阐述的有:夫脉者,血之府也( ABCDE )A.长则气治B.代则气衰C.数则烦心D.涩则心痛E.短则气病15、《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症状是( BC )A.体若燔炭B.目盲不可以视C.耳闭不可以听D.烦则喘喝E.小筋弛长《伤寒论》试题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 D )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 C )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 B )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 D )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D )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五苓散证之“消渴”的病机是( A )A.水停下焦,气不化津,津不上承B.外邪入里化热,伤津耗液C.发汗太过,耗伤津液,胃中干。
素问·脉要精微论
·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张介宾注:上盛者,邪壅于上也; 气高者,喘满之谓。下盛者,邪滞 于下,故腹为胀满。
素 问 脉 要 精 微 论
·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 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中部天,手太阳也; 中部地,手阳明也; 中部人,手少阴也; 下部天,足厥阴也; 下部地,足少阴也; 下部人,足太阴也。 《素问· 三部九候论》
《古今医案按》
候左 肺虚则咳嗽寒热,脾虚则纳少便溏,心 虚则脉细神疲,肾虚则遗泄,肝虚则头眩,五 虚俱见,非易图 功。惟宜培土生金,益肾养 肝,苟能泄泻止,谷食增,寒热除,咳嗽减, 则虚者可治。 炒潞党(三钱) 云茯苓(三钱) 炒于术(二 钱) 清炙草(六分) 陈皮(一钱) 炒淮药 (三钱) 炒川贝(二钱) 炒御米壳(二钱) 牡蛎(三钱) 花龙骨(三钱) 水炙远志(一 钱) 北秫米(包,四钱)
《丁甘仁医案》
《续名医类案》
薛立斋见一人呕吐痰涎。发热作渴。胸膈痞满。 或用清气化痰降火。前证益甚。痰涎自 出。薛 曰。呕吐痰涎。胃气虚寒也。发热作渴。胃不生 津也。胸膈痞满。脾气虚弱也。须用 参、 、归、 术之类。温补脾胃。生发阳气。诸病自退。不信。 仍服前药。虚证悉至。复请 治。薛曰。饮食不 入。呃逆不绝。泄泻腹痛。手足逆冷。是谓五虚。 烦热作渴。虚阳发于外 也。脉洪大。脉欲绝也。 死期迫矣。或曰。若然。殒于日乎。殒于夜乎。 薛曰。脉洪大。当 殒于昼。果然。
·
浑浑革至如涌泉 ——邪盛
绵绵其去如弦绝 ——正衰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 数则烦心 大则病进
脉体 脉率 脉势
素 问 脉 要 精 微 论
·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代则气衰
部位
脉律
细则气少
脉要精微
12、偻附:指身体弯曲不能直立,需依附于他物而行。
13、振掉:震颤摇摆。
14、虚静为保:即言诊脉以清虚宁静最为重要。保,通宝。
15、季胁:又名季肋、软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十二肋软骨部分。
22、闷瞀:胸中郁闷,眼目昏花。
23、必察其下:必须察问二便情况。
24、至德:医学道理至真至善,是为至德。
25、至巧:言针石治病最为巧妙。
26、气内为宝:即诊治疾病,以精气内守最为重要。内,通纳。动词。摄纳、内守之意。气内,体内精气内守。宝,重要、关键。
27、明堂:面部诊法以鼻为明堂,此处泛指面部色诊。
A、难已 B、易已 C、无他 D、传变 E、危急
(B)
17、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
A、水肿 B、黄疸 C、胃疸 D、带下 E、妊子
(E)
(②⑤)
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平旦诊脉是因为( )
①经脉未盛,络脉调匀 ②气血未乱 ③阳气已散 ④饮食未进 ⑤阴气未动,阳气未散
(①②④⑤)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以此参伍”主要包括( )
①视精明 ②按尺寸 ③切脉动静 ④望神色 ⑤察五色
(①③⑤)
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察五脏强与不强,可审身体的“五府”,此五府是指( )
(D)
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 )
A、筋将惫 B、肾将惫 C、骨将惫 D、府将坏 E、肝将败
(B)
5、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 )
2、《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 )
《素问·脉要精微论》讲稿
脉象:脉来滚滚而急,如泉水急促上涌, 盛于指下,即釜沸脉、革脉
浑浑革至如涌泉
主病:邪气亢盛 病进
脉象:脉微细欲绝 绵绵其去如弦绝
主病:正气将绝
预后不好
[小结]
本文扼要地概括了脉与气血的关系即脉诊的 原理。 由于脉是藏贮气血的处所和气血循环流动的 隧道,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变化,因 此诊察脉象是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变化。
在切按脉搏 ⑴动静:指脉象变化。 变化的时候,还要 ⑵精明:指眼睛和眼神。 诊察眼睛的色泽、 ⑶参伍:彼此参合互证的 动态并了解视觉、 意思。张介宾注:‚夫参伍之 色觉功能,观察颜 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伍相 面五色的变化,了 类谓之伍。盖彼此反观,异同 解五脏的虚实、六 互证,而必欲搜其隐徽之谓。‛ 腑的强弱、形体的 ⑷决死生之分:异也,区 盛衰,把这些方法 别之义。决死生之分,指通过 相互参合、分析比 多种诊法参伍,判断疾病的预 较,就能对病情的 轻重和预后做出正 后吉凶。 确的判断。
明显。
上⑺盛则气高⑻ ,下⑺ 盛则气胀⑻ ;
⑺上、下:本文所谓上下,诸注不一。张介宾: ‚上为寸,上盛者邪壅于上。气高者,喘满之谓。关 尺为下,下盛者,邪滞于下,故腹为胀满。‛丹波元 简:‚诸家以上下为寸尺之义,而《内经》有寸口之 称,无分三部而为寸关尺之说,乃以《难经》以降之 见读斯经,并不可从。此言上下者,指上部下部之诸 脉,详见《三部九侯论》。‛ 此说似是。 ⑻气高、气胀: 张介宾上注可从。
三、叙述颜面五色与精明的望诊
[原文] 夫精明⑴五色⑵者,气之华⑶也。赤欲 如白裹朱⑷,不欲如赭⑸;白欲如鹅羽,不欲 如盐;青⑹欲如苍壁之泽⑺,不欲如蓝⑻;黄 欲如罗裹雄黄⑼,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⑽,不欲如地苍⑾。五色精微象见⑿矣,其寿不 久也。夫精明⒀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 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中医执医综合笔试基础必测100题
中医执医综合笔试基础必测100题1.本次测试题目共计100道,每题1分,总分100分。
1.《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体现的观念是() [单选题]A.恒动观念B.辨证论治C.形神一体观D.整体观念(正确答案)E.辨证思想答案解析:“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的意思为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会随之变化,体现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
2.下列选项中,属于阴阳互根关系的是() [单选题]A.阴在内,阳之守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正确答案)C.阳在外,阴之使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答案解析:阴阳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故选B。
A项、C项属于阴阳互用,D项属于阴阳相互转化,E项属于阴阳互损。
3.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单选题]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有助于肺气的宣发C.有助于气道的清洁通畅D.有助于精气的固摄E.有助于吸气保持一定深度(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肾主纳气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人体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吸入的清气,由肺气的肃降下达于肾,必须再经肾气的摄纳潜藏,使其维持一定的深度,以利于气体的交换。
4.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单选题]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过程(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具体的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是“气”的五大功能之一5.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单选题]A.扰神B.炎热C.伤津(正确答案)D.动血E.生风答案解析: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火热易伤津耗气。
浙江中医内科模拟题2021年(71)_真题-无答案
浙江中医内科模拟题2021年(71)(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的病机是( )A. 髓海不足B. 精神将夺C. 神明之乱D. 肝魂不藏E. 气血亏虚2. 据《素问·举痛论》,九气为病的内容,下列不属于"恐"所引起的病证是( )A. 遗精B. 小便失禁C. 大便失禁D. 心下崩E. 阳痿3. 秋季感受风寒湿之邪可发为( )A. 筋痹B. 脉痹C. 肌痹D. 皮痹E. 骨痹4. 《素问·五脏别论》中所述的传化之府不包括( )A. 膀胱B. 大肠C. 小肠D. 胆E. 胃5. 《灵枢·本神》所述,鼻塞不利,少气是由于( )A. 肾气实B. 肾气虚C. 肺气实D. 肺阴虚E. 肺气虚6. 下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中,是张景岳提出"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补气者,能够气中生精"的理论根据的是( )A. 形归气B. 气生形C. 气伤精D. 精化为气E. 精食气7. 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肾气盛",男子见于( )A. 八岁B. 二八C. 三八D. 四八E. 五八8.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六者,持脉之大法"之"六者"不包括( )A. 春B. 夏C. 长夏D. 秋E. 冬9.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濇脉的主病是( )A. 气衰B. 气少C. 心痛D. 脾虚E. 气涩10. 在《素问·举痛论》中疼痛的原因主要指的是( )A. 风B. 寒C. 暑D. 燥E. 湿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12. 《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 患病之因B. 精神魂魄之存亡C. 病者的体质D. 病之虚实E. 病机13. 两感于寒时,经脉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巨阳与少阳B. 巨阳与太阳C. 少阳与厥阴D. 阳明与少阴E. 阳明与厥阴14.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 阳气固密于外B. 阴精充足C. 精神清静D. 阴气固守于内E. 传精神,服天气15. 据《素问·咳论》,“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的症状常出现于A. 肺咳之中B. 心咳之中C. 肾咳之中D. 肝咳之中E. 脾咳之中16.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A. 阴精之本B. 封藏之本C. 阳气之本D. 先天之本E. 罢极之本17.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A. 食鱼而嗜咸B. 食杂而不劳C. 华食而脂肥D. 野处而乳食E. 嗜酸而食肘18.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 行之B. 平之C. 缓之D. 散之E. 润之19. 据《素问·痹论》所述,症见:"肌肤麻木不仁"者,痹在( )A. 筋B. 脉C. 肉D. 皮E. 骨20. 《灵枢》之名,始见于_______的著作中。
《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脉要精微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由于本篇讨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其中尤以论脉更为精要深微,故以“脉要精微”名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脉要精微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
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
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
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
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之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
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
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
8.1内经选读脉要精微论
·
素 问
脉
要
小便失禁
精
或遗尿
微
论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
失于固摄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
素 问
脉
要
精 微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论
吴崑曰:“五者得守,则 脏气冲和,故生;失守, 则脏气败绝,故死。”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
素
问 脉
闻声
要
精
微 论
语声重浊——脾失守
·
素 问
脉 要 精
观察病人 面部色泽
观察 了解
邪气 正气 侵扰 不足
微
论
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
六府强弱,形之盛衰
胖瘦 强弱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
素 问
脉 要 精
相参 互证
判断
微
论
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根据 这些
邪正盛衰 病情预后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四诊合参
精
微
以长为短,以白为黑
论
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之精皆上注 于目而为之睛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
素
问
脉
视精明的要点
要
精 微
双目有神,视觉功能正常
论
——脏腑精气充足,或病轻
双目无神,视觉功能异常
——脏腑精气衰败,其病为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
素
问
804:闻诊问疾的原理及要点。
病势已深 不久于世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八点 五十一分。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总结
【气与血】1997-100 以阴阳对立
是:【阴阳的互根关系】
《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
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
阴阳 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藏精
相互转化 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而起亟(ji)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的含义 《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
为握(抽搐,为筋的病象)。南方生热,热 为:【哕】
事物 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变动为忧(言 2001-75 脾之变动为:【哕】 五行属性 语吞吐,反复不定)。中央生湿,湿生土, 2001-76 心之变动为:【忧】 的推演与 土生甘,甘生脾,……在变动为哕(干呕)。 2000-73/1996-73 肝之变动为:【握】
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010-1/2003-1/1997-1/1992-2“动极
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
阴阳
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阴阳制约(消
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
对立制约
长平衡)】
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的含义
1997-100 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
互根互用 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 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的含义 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 【阴阳互根互用】
升而泉源不竭。”
2019
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 2009-2/2006-2 “无阳则阴无以生,
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
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 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 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 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 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 合五行,脉合阴阳。
1.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四变之动,指四季气候的变动。上下, 指脉象的浮沉变化。
2.春应中规:中(zhòng),符合、应合之意,后三句“中”同此。 规,画圆之工具,形容春季的脉圆活而动。张介宾注:“规者所 以为圆之器。春气发生,圆活而动,故应中规。而人脉应之,所 以圆滑也。”
3.夏应中矩:矩,画方之工具,形容夏季脉象满盛。马莳注:“矩 者所以为方之器也。夏脉洪大滑数,如矩之象,方正而盛,故曰 夏应中矩也。”
4.秋应中衡:衡,秤杆。马莳注:“秋脉浮毛,轻涩而散,如衡之 象,其取在平,故曰秋应中衡也。”
5.冬应中权:权,秤锤。形容冬脉沉石内伏之象。
6.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内,指内脏。外,指经脉。张 介宾:“内言脏气,藏象有位,故可按而纪之;外言经气,经脉 有序,故可终而始之。”
冬至四 十五日
2.春应中规:中(zhòng),符合、应合之意,后三句“中”同此。 1指规以以4象.3者夏5四.脉,为圆秋..,夏冬所应变应象画圆滑应应其以中之中的圆之也中中取动为 矩衡浮之器。矩权在,方 也:::沉 工 。 ”平脉之 。衡矩 权变 具 春与,器 ”,, ,化 , 气之故也秤画 秤。 形 发上曰。杆方 锤下容 生秋夏。之。:春,应脉马四工形季圆中洪莳变具容的活衡大注之,冬脉而也滑:动形脉圆动。数“,容沉活,”,秋指夏石而故如脉四季内动应矩浮季脉伏。中之毛气象之张规象,候满象介。,轻的盛 。宾 而方涩变。注 人正而动马: 脉而散。莳“ 应盛,上注规 之,如下:者 ,故衡,“所 所曰之矩
四、释梦诊法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 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 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 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1.短虫:指蛲虫。
2.长虫:指蛔虫。
《内经》以阴阳脏腑盛衰释梦,摒弃了梦是鬼神作祟的旧 说,将梦幻情景与机体的某些不适联系起来,作为疾病发生的 征兆,当对诊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与占梦有本质的区别。
4.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张介 宾注:“肝脉弦,肝主筋。肾脉沉,肾主骨。苍者肝肾之色,青而黑 也。赤者心火之色,心主血也。脉见弦沉而色苍赤者,筋骨血脉俱病, 故必当为毁伤也。凡毁伤筋骨者,无论不见血,已见血,其血必凝, 其经必滞。气血凝滞,形必肿满故如湿气在经,而同于中水之状。”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 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 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 则生,失强则死。
1.头者,精明之府:此精明指眼睛等七窍。张介宾:“五脏六 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
2.头倾视深:头倾,头低垂不能举。视,指眼睛,为动词活用 为名词;视深,两眼凹陷无神。张志聪:“髓海不足,则头为 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
(四)察 形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 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 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 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 则生,失强则死。
1.五脏者,中之守也:五脏主藏精气,藏而不泻,故谓“中之 守”。张介宾《类经·色脉类》注:“五脏者各有所藏,藏而 勿失,则精神完固,故为中之守也。”
2.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张琦《素问释义》 注:“气胜五字衍文。湿伤脾土,故中满盛。”声如从室中言, 谓语声重浊不清。
(三)闻声、问症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 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 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廩不藏者,是门户不要 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3.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语声低微,气不接续, 很长时间才能说下句话,是气被劫夺所致。
4.仓廩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仓廩,指脾胃。要,通约。张 介宾注:“要,约束也。幽门、阑门、魄门皆仓廪之门户,门 户不能固,则肠胃不能藏,所以泄利不禁,脾脏之失守也。”
5.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不止,指小便失禁。张介 宾注:“膀胱与肾为表里,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遗溲失禁, 肾脏之失守也。”
闻 诊:
中盛脏满,气胜伤恐,声如从室中言——中气之湿——脾失守(湿阻中焦)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夺气——肺失守(脏气内夺正气大衰) 衣被不敛,语言善恶不避亲疏——神明之乱——心失守(心神被扰)
问 诊:
仓廩不藏者——门户不要——脾失守(脾气衰败) 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肾失守(膀胱失约)
(四)察 形
1.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眼睛,眼神;五色,面部之气色; 气,内在之精气;华,外荣。姚止庵注:“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 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故精华发见于 外也。” 2.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通帛,即白色的丝织物;朱,朱 砂;帛裹朱,红润而不露之色。赭,代赭石,其色赤而晦黯不泽。 “欲”、“不欲”说明面以明润含蓄为顺,枯槁暴露为逆。
意义。 6.熟悉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7.了解尺肤的脏腑分部。
一、诊法运用原则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 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 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 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五、色脉合参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 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 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 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1.有故病,五脏发动:故病,旧有之宿病;五脏发动,指内脏 又被新的邪气触动。 2.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验也。马莳注:“征其脉 小,小者虚也。而色则不夺,神气如故,正以其暂时得病,颜 色无改,脉则一时之虚,所以谓之新病也。”
1.有故病,五脏发动:故病,旧有之宿病;五脏发动,指内脏又被新的 邪气触动。
五、色脉合参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 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徵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 徵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 久病也;徵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3.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张琦注:“色发于脏,故久病色必 夺。脉兼经络,故新病脉即夺。”
1.阴气未动,阳气未散:二句可作互文理解。平旦是人气由阴出阳 的交接时刻,此时人刚刚醒寤,尚未进食、劳作,阴气、阳气未 扰动、未散乱,皆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2.有过之脉:有病之脉。 3.动静:指脉气的动象,动静为偏义副词。 4.精明:指眼睛,目光。精通睛。
脉 象 主 病
脉象名称
具体表现
主病 机 理
长脉
超过本位而冲和
气治 气血充盛调和
短脉
不及本位
气病 气虚血少
数脉
往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 烦心 热扰心神而烦闷
大脉
脉象满指而大
病进 邪气亢盛病势进展
上盛
近腕部偏盛
气高 邪壅于上而喘满
下盛
远腕部偏盛
气胀 邪滞于下,腹部胀满
代脉
极软弱而无胃气,或谓动而 气衰 脏气虚衰
中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细脉
脉细如丝
夏至四十 五日
阳气微上 阴气微下
春应中规——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 夏应中矩——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
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
秋应中衡——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冬应中权——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四变之动
脉与之上下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临证诊病,对病人应当要求其平静,医生同样更要 “虚静为保”。“虚静”是指要排除杂念,保持心静。 丹波元简认为:“保、葆、宝古通用”,意谓虚静是诊病 时最为宝贵的。
(二)望色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 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 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 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 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3.苍璧:青色带圆孔的玉器。碧绿而明润。 4.蓝:蓝草。蓝草可用作染料靛青的原料。深蓝而黯滞。 5.地苍:张介宾:“地之苍黑,枯暗如尘。” 6.五色精微象见矣:见,同“现”。指五脏之真脏色暴露于 外,而毫无藏蓄,为真气外泄之逆象。真脏色,谓五脏之气 皆化为色相而外露。
背 —胸中之府——背曲肩随—— 府将坏矣(心肺之气衰败)
腰 —肾之府 —— 转摇不能 —— 肾将惫矣(肾气衰败)
膝 —筋之府 ——屈伸不能 行则偻附
骨 —髓之府 ——不能久立
筋将惫矣(肝气衰败) 骨将惫矣(肾气衰败)
行则振掉
三、脉应四时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 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 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 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 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 中衡,冬应中权。
气少 精气亏损,气血衰少
涩脉
往来艰涩
心痛 气血凝涩引发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