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4)王洪图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4)王洪图展开全文之前漏了第四课,今日补上现在我们学习第三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首先谈的是独特的医学理论。
所谓独特的,那当然是有参照物,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用西医作为参照来看的。
虽然西医是后传入中国的,但是我们现在在研究《内经》的学术特点的时候,恐怕还是得考虑这点,这个方面的问题。
《内经》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研究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
思维方式上面我们涉及到了,而形成了独特的人体观、疾病观,以及疾病的防治观。
我们还是按这样几个题目来谈这样几个问题。
人体观,也就是怎么看人体,把人体是怎么看待的。
其实简单地说,有两个点是突出的,一、是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会之间来看,这是一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认为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
人体的气机正常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的正常运动这就是正常人体。
气机的升降出入在运动着,这种运动规律是正常的,这就是正常的人体。
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两条。
一条是把人看成整体,把人和自然社会作为一体来看待,而人自己也是整体。
二条就是把人看成是运动变化的气,或者是气机,正常运动变化的气,这就是正常人体。
升降出入,所谓的阴平阳秘也好,所谓的其它的东西也好,都是在讲的正常运动。
阴平阳秘也不是平平静静地呆着,它也是在那运动着的,它不是呆立不动的。
所以对人体观,怎么样看待这个人,这是一个特点。
现代医学新的观点是,把生物、社会看成是一个。
其实《内经》那时候,把人看成生物是没问题的,又看成是社会的,又看成是自然的,生物的、自然的、社会的一直是作为一体来看待,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这是人体观。
疾病观,疾病观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和谐,和谐观。
疾病观就是失于谐和了,失于和调了,那就是疾病,失调了那就是疾病。
正常的就是和调的,失调的就是病。
再具体讲,阴阳失调了就是病,阴阳和调了就是健康。
阴阳就包括气血,包括脏腑,包括很多的,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的。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第12课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我们接着上课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望色还是切脉,首先要分辨的是属于阴还是属于阳,至于什么样的色属于阴之色、什么样的色是阳之色,我们逐渐地还会涉及到;什么样的脉属于阳、什么样的脉属于阴,这个过去倒有的医学家概括达,说“大浮数动滑阳脉”,大脉、浮脉、数脉、动脉、滑脉都属于阳脉;“沉涩弦迟属阴”,沉脉、涩脉、迟脉这一类的属于阴,不足之脉就属于阴嘛。
“审清浊而知部分”,看看面部、望色了,面色的清、面色的浊,是污浊之气呢,还是比较光滑、明润的现象,这是审清浊;还要知道“部分”,部分就是面部和五脏相对应的部位,比如鼻子属脾、下颌属肾等等,要知道面部的五脏所主的部分。
总之,审查清浊,知道病人的正气、邪气的盛衰情况,看看疾病在面部哪个部位上有了特殊的颜色改变,就可以知道它所属的哪一脏有病。
比如说左颊先红了就可能要产生肝热的病,右颊先红了就可能产生肺热的病,我说的都是《内经》的话了,这就是望色可以知道疾病将要发生的情况。
“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看病人喘息的形象,听病人所发出的声音,就可以知道病人的病苦所在、属于哪一脏。
比如我这一篇前面所讲到的,病人是呼、是歌、是呻呢,从它的声音上来看还是角徵宫商羽这个五音,要从病人的音和声来判断。
“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权衡规矩是说的脉象。
权的本意是秤砣、在此代表沉脉,沉脉在正常情况下是冬季的脉、是肾的脉象,如果是沉脉,说明病在肾、在里,肾主里嘛。
衡的本意是秤杆、在此代表浮脉,浮脉在正常现象当中是秋季的脉、是肺的脉象,如果是浮脉,说明病是在肺、是在表。
规的本意是围圆之器、取其轻灵圆滑之意,说的是弦脉,弦脉在正常情况下说的是春季之脉、是肝的脉象,那不正常的、见到弦脉时,就要考虑肝、考虑风、考虑到痰,肝脉可以出现头晕、可以泛酸,脾气急呀,这不就看出来了嘛。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8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8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第8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接着上课,接着讲《阴阳应象大论》的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的[临证指要],在教材的33页。
它主要是讨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原文最后那几句话,“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讨论了什么呢?是说这段话、特别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温病学派伏气温病说的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伏气温病说、或者伏邪说在温病学说里占有相当的地位,而且符合临床实际。
但是如果我们就学《内经》这段来说,单纯以这个为依据的话,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理论讨论,问题在哪儿呢?一是关于邪伏的部位问题,温病学说有邪伏,那么邪气藏伏在什么地方呢?说法不一。
有的人说邪气藏伏在肌肤,比如王叔和的《伤寒例》说:“中而即病者 (也就是寒气侵犯在人体内,当时就可以发病的),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有的人说藏在少阴,比如叶天士等就认为“寒邪藏于少阴”,比如柳宝诒的《温热逢源》也认为寒邪藏于少阴。
当然就有的医学家不太同意这个说法,说这邪伏藏不了那么一个季节,冬天受的邪到春天才发病,说邪气可以伏、但它藏伏不了那么长时间,比如吴又可《瘟疫论》说“邪伏膜原”,认为邪气、疫疠之气可以藏伏在膜原,但是他说寒邪发为温病的不可能藏,是反对寒邪藏伏的,他说为什么寒邪侵犯人体有的当时就发病、那么灵验呢?有的就可以过期而病、那么懵懂呢?虽然他有个邪伏膜原说,他说瘟疫之病传染期内、比较急的病,它的邪气可以藏。
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因为邪气藏伏,而是冬天伤于寒、冬不藏精,春天的时候阴精不足,不能耐受阳热之气,所以就容易产生温病(我认为此说对),如果冬天藏精好了、阴精充足,即使有温热之邪,也不会得病。
比如《讲义》34页引了张琦《素问释义》中说的:所谓《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上所说的“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就和《内经·金匮真言论》所说的,“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冬天藏精藏得好,到春天就不得温热病。
黄帝内经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录[隐藏]概述人物生平个人履历主要著作:概述王洪图,我国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6日0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王洪图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6月10日上午8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兰花厅举行。
正是因为他的辞世,促使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提前启动。
人物生平王洪图教授1937年4月23日生,汉族,天津蓟县人,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1963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曾历任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1]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分会主席。
并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1年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个人履历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
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中的指导老师。
曾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科研各层次的教学工作。
研究工作围绕“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进行,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曾获国家、部级等奖项。
王洪图黄帝内经论劳风的症状与预后

王洪图黄帝内经论劳风的症状与预后桔梗汤主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药方一[来源]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
[1][组成]桔梗(五钱)甘草(三钱)[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主治]伤寒咽痛。
2药方二[来源]《伤寒论》。
[异名]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组成]桔梗3克甘草6克[用法]以水3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效]宣肺利咽,清热解毒。
3药方三[来源]《金匮要略方论》。
[组成]桔梗(15克)甘草(30克)[用法]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功效]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主治]肺痈。
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4药方四[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桔梗(去芦) 贝母(去心、膜) 当归(去芦,酒浸) 瓜蒌子枳壳(去瓤,麸炒) 薏苡仁(炒) 桑白皮(蜜水炙) 防己各30克甘草节(生用) 杏仁(去皮、尖,麸炒) 百合(蒸)各15克黄耆(去芦)45克[用法]上药哎咀。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 原文]咳而胸满振寒。
脉数,咽干不渴。
时出浊唾腥臭。
久久吐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汤主之。
5药方五[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异名]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桔梗(锉细,微炒)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 陈皮(去瓤)各300克枳实(麸炒赤黄)150克[用法]上为粗末。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同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功效]除痰下气,消痞散满。
[主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6药方六[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
[组成]桔梗(锉,炒)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姜汁炒)1两1分,白术3分,甘草(炙,锉)1分,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玄参1两半。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

《内经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及学习指南二、课程概述和基本信息1、课程主要内容:《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不仅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学术研究和临床指导的重要价值,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内经选读》选取原著中理论意义大、指导实践作用突出的篇节组成,分为九个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宝命全形、阴阳应象、藏气法时、血气精神、经脉之道、百病始生、病之形能、脉要精微及异法方宜。
附篇介绍了《内经》注家和注本以及《内经》的现代研究概况。
2、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经选读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 4 分总学时:56 学时(在线学习30学时、线下讨论26学时具体安排详见本文档教学安排导航表,以及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每学期相应的班级群/课程通知)授课对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学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要求:学生需要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思维。
必备的技能要求:学生需准备在线学习的电脑,熟练应用网站、学习管理系统、office、微信等软件技术。
教师介绍及详细信息:授课教师详细信息见首页“教学团队”板块内容。
每学期请同学们在第一次课上进行自我介绍。
课程联系人:赵老师,邮箱***************。
答疑时间:每周三晚上,内经教研室。
并请关注相应的班级群、微信群消息。
课程要求与师生沟通规则:本课程面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学专业的学生,是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含30学时的线上学习,要求熟练使用网络,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如视频浏览、自测题和作业等,积极参与在线讨论。
课程包含26学时的线下学习,涉及小组讨论与互评、班级交流、个人ppt汇报等,要求能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客观评价他人学习。
本课程包含30学时的线上学习,严禁由他人代替线上学习、或者代替他人进行线上学习。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王洪图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王洪图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卷之一九针十二原第一题解】九针,是指古代针刺治疗所用的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十二原,是指脏腑真气输注于体表的处所,也是治疗脏腑疾患的十二个要穴。
本篇详细明确地介绍了九针的名称、形状以及不同的用途;介绍了十二原穴的名称及其各自所对应的脏腑,并说明了五脏六腑有病,可以分别取用相应的十二原穴来进行治疗的道理。
所以本篇名为"九针十二原"。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日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
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
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
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
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
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愿闻其情。
【提要】本段讲撰写针经的目的。
【注释】[1]毒药古人将一般可以治疗疾病的药石通称为毒药。
【白话解】黄帝对岐伯说我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养育他们,并征收他们的钱粮赋税。
我怜悯他们时常不能生产自给,还接连不断地生病。
对于疾病的治疗,我想使他们避免遭受药物、砭石的伤害,而仅用微小的针,刺人肌肤,就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中逆顺运行、出入离合循行无阻,从而治愈疾病。
同时,为了把这种疗法流传到后世去,就必须明确地制定出使用法则,而使它永远不会湮没,历久而不失传;并且这个法则还应该是容易运用而不容易忘记的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其有纲有纪,清楚地分出章节,辨明表里关系,确定气血终而复始的循行规律。
而所用的针具也都要交待出具体的形状。
为此,我想综合以上的问题先著一部针经。
现在,我想听听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
【原文】岐伯答日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请言其道。
小针[1]之要,易陈而难入。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
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2],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王洪图黄帝内经目录xCL一品下载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37 素问﹒生气通天论(五)xCL一品下载38 素问﹒玉机真藏论(二)xCL一品下载39 素问﹒玉机真藏论(三)xCL一品下载40 素问﹒举痛论(二)xCL一品下载41 素问﹒调经论(二)xCL一品下载42 素问﹒调经论(三)xCL一品下载43 素问﹒至真要大论(一)xCL一品下载44 素问﹒至真要大论(二)xCL一品下载45 灵枢﹒百病始生(一)xCL一品下载46 灵枢﹒百病始生(二)xCL一品下载47 灵枢﹒百病始生(三)xCL一品下载48 病症概述xCL一品下载49 素问﹒热论(二)xCL一品下载50 素问﹒评热病论(二)xCL一品下载51 素问﹒评热病论(三)xCL一品下载52 素问﹒咳论(二)xCL一品下载53 素问﹒举痛论(一)xCL一品下载54 素问﹒举痛论(二)xCL一品下载55 素问﹒风论(二)xCL一品下载56 素问﹒痹论(一)xCL一品下载57 素问﹒痹论(二)xCL一品下载58 素问﹒痹论(三)xCL一品下载59 素问﹒痿论(二)xCL一品下载60 素问﹒痿论(三)xCL一品下载61 灵枢﹒水胀(二)xCL一品下载62 素问﹒脉要精微论(二)xCL一品下载63 素问﹒脉要精微论(三)xCL一品下载64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xCL一品下载65 素问﹒平人气象论(二)xCL一品下载66 素问﹒平人气象论(三)xCL一品下载67 素问﹒异法方宜论xCL一品下载68 素问﹒汤液醪醴论xCL一品下载69 素问﹒藏气法时论(一)xCL一品下载70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71 素问﹒标本病传论(二)xCL一品下载72 素问﹒五常政大论(二)xCL一品下载73 素问﹒至真要大论(二)xCL一品下载74 养生概述xCL一品下载75 素问﹒上古天真论(二)xCL一品下载76 素问﹒上古天真论(三)xCL一品下载77 素问﹒上古天真论(四)xCL一品下载7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二)xCL一品下载7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三)xCL一品下载80 灵枢﹒天年xCL一品下载。
黄帝内经+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概论百度文库zbx制作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
什么是医经呢?《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至剂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这就是说:医经是根据人身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情状,用以阐发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线,而度用适当的针灸汤药等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调制各种适宜的药剂。
最好的药剂之功能就像磁石取铁一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高明的医者违反医学理论,致使当愈者反剧,当生者反死。
简言之,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
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它很重要。
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之类。
所以称“内经”,并不是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像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而已。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内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不可得见罢了。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代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
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3讲《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形成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3讲《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形成第3课《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形成下面学习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我想只粗略地介绍,大家主要是自学。
《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结构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一个是医学理论的结构,主要是藏象学说,也有人叫藏象理论,没关系,学说也是理论。
这个藏象学说从原则上来说应该包括经络学说,但经络学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历版的教材就把藏象、经络分成两个章节来讲的就比较多。
它的学术体系有藏象、经络、病机(包括病因、发病、病理、传变)、病症、诊法、治则、疗法(针刺疗法、取嚏疗法、寒冷疗法、饥饿疗法、洗浴疗法、艾灸疗法)、养生(又叫摄生、现在叫康复),这些是各位过去学习《中医基础》的时候就学过的,其实《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是从《内经》理论产生出来的。
换句话说,《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是从60年代开始,它是把《内经讲义》概论部分抽出来,又加以充实,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当然它也补充了后世的一些东西。
我们讲的时候,是从后期提高的角度来讲。
关于藏象、诊法、经络、病机等具体的内容,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以后还要学到。
《内经》的医学基础有: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社会学,也就是说在《内经》产生的时代所涉及的相关学科,没有这些学科,《内经》就很难产生,或者说可能有些某些医学著作出来,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伟大的成就。
《内经》的哲学观点是非常多的,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精气学说,这都是古代的一些哲学思想。
其它的基础就不细讲了,当然《内经》是把它们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作为说理的依据,用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问题,我应该怎样治疗、预防的问题。
另外还有教育、军事、民俗、语言、文学等各个方面,都用到《内经》里来使用的。
下面我们讲《内经》学术体系的形成问题。
它的形成,既有长期的医疗实践为基础,又与古代的人文自然科学的知识相渗透,特别是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①医疗实践的观察与验证:解剖学基础、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教学片(1--80全集)01《内经》(上篇)上1:概论、...02《内经》上1-2:书名由来、作...03《内经》上2:《内经》的学术...04《内经》上2-3:《内经》学术...05《内经》(中篇)中1:阴阳五...06《内经》中1-1:2.阴阳转化及...07《内经》中1-1:3.阴阳理论与...08《内经》中1-1:3.临证指要;...09《内经》中1-1:4.阴阳五行与...10《内经》中1-1:4.临证指要(...11《内经》中1-1:6.以天人合一...12《内经》中1-1:7.(续)、阐...13《内经》中1-2:五行生克预测...14《内经》中1-2:补充“五脏苦...15《内经》中2:藏象学说(概念...16《内经》中2-1:1.“十二官相...17《内经》中2-1:1.临证指要;...18《内经》中2-2:论藏象(续)...19《内经》中2-2:临证指要;中...20《内经》中2-3:1.临证指要(...21《内经》中2-3:2.病例治法;...22《内经》中2-4:1.理论阐释(...23《内经》中2-5:《素问·太阴...24《内经》中2-5:2.“论脾病四...25《内经》中2-6:《灵枢·本神...26《内经》中2-6:1.2.“神志受...27《内经》中2-6:2.(续)、理...28《内经》中2-7:1.营卫运行与...30《内经》中2-7:2.(续)、临... 31《内经》中3:经络;中3-1:... 32《内经》中3-1:1.理论阐释;... 33《内经》中4:病因病机;中4-... 34《内经》中4-1:3.阳气失常则... 35《内经》中4-1:3.(续)、风... 36《内经》中4-1:4.(续)、理... 37《内经》中4-1:5.(续)、理... 38《内经》中4-2:1.病气的逆顺... 39《内经》中4-2:2.释要;3.五... 40《内经》中4-3:阐释(续)、... 41《内经》中4-4:1.有余和不足... 42《内经》中4-4:2.(续)、阐... 43《内经》中4-5:《素问·至真... 44《内经》中4-5:病机十九条(... 45《内经》中4-6:《灵枢·百病... 46《内经》中4-6:3.病气传变及... 47《内经》中4-6:4.阐释和临证... 48《内经》中5:病症;中5-1:... 49《内经》中5-1:2.释要;3.两... 50《内经》中5-2:1.阴阳交病症... 51《内经》中5-2:4.肾风病症与... 52《内经》中5-3:《咳论》(续... 53《内经》中5-4:《举痛论》的... 54《内经》中5-4:(续)、释要... 55《内经》中5-5:3.漏风、内风... 56《内经》中5-6:《素问·痹论... 57《内经》中5-6:1.(续)、阐释... 58《内经》中5-6:2.(续)、阐...60《内经》中5-7:(续)、阐释... 61《内经》中5-8:1.释要;2.肠... 62《内经》中6-1:《素问·脉要... 63《内经》中6-1:2.理论阐释、... 64《内经》中6-1:3.释要;4.色... 65《内经》中6-2:2.脉以胃气为... 66《内经》中6-2:4.续;中6-3... 67《内经》中7-2:《素问·异法... 68《内经》中7-3:《素问·汤液... 69《内经》中7-4:《素问·藏气... 70《内经》中7-4:3.饮食五味调... 71《内经》中7-5:标本从逆、先... 72《内经》中7-6:用药常规(续... 73《内经》中7-7:1.阐释和临证... 74《内经》中8:养生;中8-1:... 75《内经》中8-1:1.阐释和临证... 76《内经》中8-1:2.(续)、阐... 77《内经》中8-1:3.(续)、阐... 78《内经》中8-2:1.(续)、阐... 79《内经》中8-2:2.续;中8-3... 80《内经》中8-3:4.人体生命各...。
王洪图解读《黄帝内经》合集(80集,附文字版)

王洪图解读《黄帝内经》合集(80集,附文字版)《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技术的渊源。
它包含《素问》与《灵枢》两个部分。
今天讲的使用的教材,是使用21世纪课程教材的《内经讲义》,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
点击文中蓝色标题即可免费收看60集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曲黎敏讲《黄帝内经》合集(3部49集)徐文兵《黄帝内经的智慧》全集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全集(65集)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1—6部全集(117集)文化养生之《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文化养生之《中医文化的养生观》全集文化养生之《儒家的养生观与方法探究》全集文化养生之《三分治,七分养》全集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合集(共57集),中老年人都在学,看完你也是老中医!100集《医疗健康》纪录片,揭示健康养生的秘密,太珍贵了,果断收藏!《黄帝内经》第1讲《黄帝内经》简介《黄帝内经》第2讲《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黄帝内经》第3讲《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形成《黄帝内经》第4讲《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黄帝内经》第5讲阴阳五行概述《黄帝内经》第6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黄帝内经》第7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黄帝内经》第8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4《黄帝内经》第9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5《黄帝内经》第10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黄帝内经》第11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7《黄帝内经》第12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8/素问·藏气法时论1《黄帝内经》第13讲素问·藏气法时论2《黄帝内经》第14讲素问·藏气法时论3《黄帝内经》第15讲素问·藏象概述《黄帝内经》第16讲素问·灵兰秘典论2《黄帝内经》第17讲灵兰秘典论3《黄帝内经》第18讲六节藏象论2《黄帝内经》第19讲六节藏象论3《黄帝内经》第20讲五藏别论2《黄帝内经》第21讲五藏别论3《黄帝内经》第22讲经脉别论2《黄帝内经》第23讲太阴阳明论1《黄帝内经》第24讲太阴阳明论2《黄帝内经》第25讲灵枢·本神1《黄帝内经》第26讲灵枢·本神2《黄帝内经》第27讲灵枢·本神3《黄帝内经》第28讲灵枢·营卫生会2《黄帝内经》第29讲灵枢·营卫生会3《黄帝内经》第30讲灵枢·营卫生会4《黄帝内经》第31讲经络概述《黄帝内经》第32讲灵枢·骨空论2《黄帝内经》第33讲病因病机概述《黄帝内经》第34讲素问·生气通天论2《黄帝内经》第35讲素问·生气通天论3《黄帝内经》第36讲素问·生气通天论4《黄帝内经》第37讲素问·生气通天论5《黄帝内经》第38讲素问·玉机真脏论2《黄帝内经》第39讲素问·玉机真脏论3《黄帝内经》第40讲素问﹒举痛论2《黄帝内经》第41讲素问·调经论2《黄帝内经》第42讲素问·调经论3《黄帝内经》第43讲素问·至真要大论1《黄帝内经》第44讲素问·至真要大论2《黄帝内经》第45讲灵枢·百病始生1《黄帝内经》第46讲灵枢·百病始生2《黄帝内经》第47讲灵枢·百病始生3《黄帝内经》第48讲第五章病症概述《黄帝内经》第49讲第一节素问·热论2《黄帝内经》第50讲第二节素问·评热病论2《黄帝内经》第51讲第二节素问·评热病论3《黄帝内经》第52讲第三节素问·咳论2《黄帝内经》第53讲素问·举痛论1《黄帝内经》第54讲素问·举痛论2《黄帝内经》第55讲第五节素问·风论2《黄帝内经》第56讲第六节素问·痹论1《黄帝内经》第57讲第六节素问·痹论2《黄帝内经》第58讲第六节素问·痹论3《黄帝内经》第59讲第七节素问·痿论2《黄帝内经》第60讲第七节素问·痿论3《黄帝内经》第61讲第八节灵枢·水胀2第六章诊法《黄帝内经》第62讲第一节素问·脉要精微论2《黄帝内经》第63讲第一节素问·脉要精微论3《黄帝内经》第64讲第一节素问·脉要精微论4《黄帝内经》第65讲第二节灵枢·平人气象论2《黄帝内经》第66讲第二节灵枢·平人气象论3《黄帝内经》第67讲第二节素问·异法方宜论《黄帝内经》第68讲第三节素问·汤液醪醴论《黄帝内经》第69讲第四节素问·脏气法时论1《黄帝内经》第70讲第四节素问·脏气法时论2《黄帝内经》第71讲素问﹒标本病传论2《黄帝内经》第72讲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2《黄帝内经》第73讲素问﹒至真要大论2《黄帝内经》第74讲第八章养生概述《黄帝内经》第75讲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2《黄帝内经》第76讲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3《黄帝内经》第77讲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4《黄帝内经》第78讲第二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黄帝内经》第79讲第二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3《黄帝内经》第80讲第三节灵枢·天年2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王洪图)上课笔记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王洪图)上课笔记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王洪图)上课笔记2015 年 6 月 26 日中医爱好者暂无评论黄帝内经视频 01 上课笔记绪言黄帝内经视频 02 上课笔记书名由来、作者、成书年代背景及流传黄帝内经视频 03 上课笔记《内经》的学术体系——结构与形成黄帝内经视频 04 上课笔记《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黄帝内经视频 05 上课笔记阴阳五行黄帝内经视频 06 上课笔记阴阳转化及应用、阐释、临证黄帝内经视频 07 上课笔记阴阳应像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08 上课笔记阴阳应像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09 上课笔记阴阳应像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10 上课笔记阴阳应像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11 上课笔记《阴阳应像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12 上课笔记《阴阳应相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13 上课笔记《脏气法时论》黄帝内经视频 14 上课笔记《脏气法时论》黄帝内经视频 15 上课笔记藏象概述黄帝内经视频 16 上课笔记十二官相使黄帝内经视频 17 上课笔记医学探源黄帝内经视频 18 上课笔记论藏象黄帝内经视频 19 上课笔记《素问.五脏别论》黄帝内经视频 20 上课笔记气口主五脏及察窍观神黄帝内经视频 21 上课笔记病例治法:《经脉别论》黄帝内经视频22 上课笔记理论阐释:水谷精微输布合于四时五脏阴阳黄帝内经视频 23 上课笔记《素问.太阴阳明论》黄帝内经视频 24 上课笔记论脾病四肢不用之理黄帝内经视频 25 上课笔记《灵枢.本神篇》黄帝内经视频 26 上课笔记神志受伤及临床表现黄帝内经视频 27 上课笔记《营卫生会》黄帝内经视频 28 上课笔记营卫运行与会合(续)黄帝内经视频 29 上课笔记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及功能黄帝内经视频 30 上课笔记《灵枢.决气篇》黄帝内经视频 31 上课笔记《素问.骨空论》黄帝内经视频 32 上课笔记水腧五十七穴即寒热病灸法黄帝内经视频 33 上课笔记《素问.生气通天论》论黄帝内经视频 34 上课笔记阳气失常则受邪为病;阳气烦劳则张黄帝内经视频 35 上课笔记风为百病始;阴阳消长黄帝内经视频 36 上课笔记五味偏嗜所伤黄帝内经视频 37 上课笔记《玉机真脏论》黄帝内经视频 38 上课笔记病气的逆顺传变黄帝内经视频 39 上课笔记五实五虚及其生死黄帝内经视频 40 上课笔记《素问.调经论》黄帝内经视频 41 上课笔记有余和不足及调治黄帝内经视频 42 上课笔记阳虚外寒和阴虚内热黄帝内经视频 43 上课笔记《素问.至真要大论》(六气病机)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视频 44 上课笔记病机十九条(续)黄帝内经视频 45 上课笔记《灵枢.百病始生篇》黄帝内经视频 46 上课笔记病气传变及其机理黄帝内经视频 47 上课笔记内伤病的机理及治则黄帝内经视频 48 上课笔记《素问.热论》黄帝内经视频 49 上课笔记两感病症状及预后黄帝内经视频 50 上课笔记阴阳交病症病机及预后(续)黄帝内经视频 51 上课笔记肾风病症与病机《素问.咳论》黄帝内经视频 52 上课笔记《咳论》黄帝内经视频 53 上课笔记《举痛论》黄帝内经视频 54 上课笔记《风论》黄帝内经视频 55 上课笔记漏风、内风、首风、肠风、泄风、五脏六腑风黄帝内经视频 56 上课笔记《素问.痹论》黄帝内经视频 57 上课笔记营卫逆乱受邪为痹以及痹症寒热与多汗的病机黄帝内经视频 58 上课笔记《痿论》黄帝内经视频 59 上课笔记《痿论》病因、病机和分类(续)黄帝内经视频 60 上课笔记《灵枢.水胀篇》黄帝内经视频 61 上课笔记肠蕈、石瘕黄帝内经视频 62 上课笔记《素问.脉要精微论》四诊决死生法黄帝内经视频 63 上课笔记脉应四时与梦幻黄帝内经视频 64 上课笔记《平人气象论》黄帝内经视频 65 上课笔记脉以胃气为本及五脏平病死脉黄帝内经视频 66 上课笔记《五色》望面之部及五色主病黄帝内经视频 67 上课笔记《素问.异法方宜论》黄帝内经视频 68 上课笔记《素问.汤液醪醴论》水肿病黄帝内经视频 69 上课笔记《素问.藏气法时论》黄帝内经视频 70 上课笔记饮食五味调养五脏、释要黄帝内经视频 71 上课笔记标本从逆、先后缓急的治则黄帝内经视频 72 上课笔记《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73 上课笔记制方法则(含服法)黄帝内经视频 74 上课笔记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视频 75 上课笔记肾气与生命阶段及生殖能力的关系黄帝内经视频 76 上课笔记养生水准不同、结果亦不同黄帝内经视频 77 上课笔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黄帝内经视频 78 上课笔记四时阴阳从则生逆则死、治未病黄帝内经视频 79 上课笔记《灵枢.天年》黄帝内经视频 80 上课笔记人体生命各阶段及生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37 素问﹒生气通天论(五)xCL一品下载
38 素问﹒玉机真藏论(二)xCL一品下载
39 素问﹒玉机真藏论(三)xCL一品下载
40 素问﹒举痛论(二)xCL一品下载
41 素问﹒调经论(二)xCL一品下载
42 素问﹒调经论(三)xCL一品下载
43 素问﹒至真要大论(一)xCL一品下载
44 素问﹒至真要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45 灵枢﹒百病始生(一)xCL一品下载
46 灵枢﹒百病始生(二)xCL一品下载
47 灵枢﹒百病始生(三)xCL一品下载
48 病症概述xCL一品下载
49 素问﹒热论(二)xCL一品下载
50 素问﹒评热病论(二)xCL一品下载
51 素问﹒评热病论(三)xCL一品下载
52 素问﹒咳论(二)xCL一品下载
53 素问﹒举痛论(一)xCL一品下载
54 素问﹒举痛论(二)xCL一品下载
55 素问﹒风论(二)xCL一品下载
56 素问﹒痹论(一)xCL一品下载
57 素问﹒痹论(二)xCL一品下载
58 素问﹒痹论(三)xCL一品下载
59 素问﹒痿论(二)xCL一品下载
60 素问﹒痿论(三)xCL一品下载
61 灵枢﹒水胀(二)xCL一品下载
62 素问﹒脉要精微论(二)xCL一品下载
63 素问﹒脉要精微论(三)xCL一品下载
64 素问﹒脉要精微论(四)xCL一品下载
65 素问﹒平人气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66 素问﹒平人气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67 素问﹒异法方宜论xCL一品下载
68 素问﹒汤液醪醴论xCL一品下载
69 素问﹒藏气法时论(一)xCL一品下载
70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71 素问﹒标本病传论(二)xCL一品下载
72 素问﹒五常政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73 素问﹒至真要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74 养生概述xCL一品下载
75 素问﹒上古天真论(二)xCL一品下载
76 素问﹒上古天真论(三)xCL一品下载
77 素问﹒上古天真论(四)xCL一品下载
7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7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80 灵枢﹒天年xCL一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