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护理在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
高龄高危患者易发生髋部骨折,一般选择髋关节置换术以缩短住院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了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优质护理
高龄高危患者是指年龄75岁以上,心、肺、肾、肝、内分泌功能、营养状态等方面有异常的患者[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高龄人群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老年妇女绝经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使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患者全身状况许可的情况下一般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既可以缩短住院日,又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我院于2010年至今共收治此类患者38例,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结合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了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11例,女27例,年龄75~93岁。
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其中陈旧性骨折12例。
半髋置换26例,全髋置换12例。
本组患者皆合并不同类型的一种或多种基础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4例、心功能不全13例,糖尿病3例,肺功能障碍27例,脑溢血、脑梗死偏瘫12例,老年痴呆1例。
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2例,贫血28例,低蛋白血症32例,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基础病者35例,住院时间最短12天,最长21天。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本组患者皆为意外造成髋部骨折,易导致患者心态悲观、情绪低落,尤其本身伴有偏瘫等长期卧床疾病者,担心再次给家人增加负担,产生轻生的念头。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做好沟通,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耐心、细心地解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手术,早日康复。
关注患者睡眠状况,保证患者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术晨常规留置尿管,尤其老年男性病人导尿时可在尿道中注入利多卡因胶浆5~10ml,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尿管插入的成功率。
2.2 术中护理
协助医师摆正合适的手术体位,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
化,做好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与监测术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要细致,包括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皮肤情况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巡视,床头备好急救设施。
加强合并症的观察和生命体征、血糖的监测。
预防伤口感染,术后24小时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和引流管引出液,若伤口渗出较多且呈鲜红色或6小时内伤口引流液超过400毫升,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2 患肢体位护理正确摆放体位,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在两腿间安放梯形枕,患肢穿丁字鞋防止内收、内旋。
手术6小时后适当仰卧与健侧倾斜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和后背垫软枕以保持患肢中立位。
2.3.3 预防人工假体脱位老年人髋关节周围组织松弛,术后如活动不当或体位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而致手术失败。
术后搬运患者时由专人保护髋关节,不得牵拉肢体。
术后卧床期间双腿间放置梯形枕或软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躁动者患肢可给予皮肤牵引保持体位。
半卧位时注意屈髋不得小于90°,如有髋部弹响声,髋部异常肿胀、突然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肢短缩等关节脱位的表现,及时处理。
2.3.4 预防并发症预防压疮: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尽早进行骨隆突处按摩,可有效减缓局部压力。
术后6小时可翻身侧卧、在受压部位涂抹酒精红醇液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深静脉血栓:除常规药物治疗外,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预防肺部感染:本组患者大多伴有肺部疾病,为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第二天可抬高床头30~45°,也可为下床活动做好早期准备。
泌尿系感染:术后留置尿管尽量不要超过3天,留置期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术后第二天即夹闭尿管,根据患者有无尿意按需开放。
2.3.5 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告知患者家属准备好合适的助行器,我们认为对高龄患者助行器较双拐更安全。
根据患者受伤和手术情况一般于术后第3天病情稳定、拍片检查无异常后由护士协助患者在床边坐起2~3次;术后第4天协助下地行走,初次下地时除了练习站立外,还可扶住床尾左右移步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行走能力逐步使用助行器行走,行走时患者身边不得离人,防止再次跌倒,并注意保持患者外展、外旋。
2.4 出院宣教
指导患者及家属出院后正确的行、走、坐姿和正确穿鞋方法,每月复查,三月后弃助行器患肢逐步负重。
出院随访时护士以口头、电话、书面的形式落实并指导康复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如有不适,随诊。
3 讨论
据报道,老年人外伤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丧失了下地行走的能力,长期卧床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2]。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虽已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多地被老年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对围手术期护理重视不够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的例子并不少见。
高龄患者在沟通交流、反应配合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病,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们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入院后的全面评估,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重视术前准备,尤其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建立护、患、家属之间的信任,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地开展护理,为高龄高危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旭琴.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05-206.
[2]张英姿.优质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