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所谓课程资源就是能进入课程实施过程并且能够发挥一定教育价值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称。课程资源是课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有多重属性,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学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也 可以进入化学课程,它具有课程资源的一切属性,同时又具有化学学科的社会性、生活性、学科性、实验性等特点。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方面的,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设计 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冬寒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四、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么样的情况:教师在 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课桌上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不善 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个失败案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 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关键处常常问一个“为什 么?”多提几句“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题”。同时,在教学 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启发学生,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和学 生一起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以共同“释疑”的过 程使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才能为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坚固的阶石。比如,探讨圆与 圆的位置关系问题时,我们知道圆与圆有“相隔”“相切”“相 交”“相离”,这些除了可以通过图形直接判断,也可以通过 判断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和的大小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 系:当 d(圆心距)>R +r(半径之和)时,两圆的位置表现为 外离;当 R·r(半径之差) 五、创新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 上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则在讲台下睡得天昏地暗。这就是传统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资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2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指 出: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都应努力 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 支持与帮助。
2014 年 11 月 2015 年 11 月
上旬刊 下旬刊
综综述述··专专著著
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大部分学生 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听着听着就溜号了,如果想让学生 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改变课堂上这种死气沉沉的状 况。教师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题目转化 为简单的题目来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且在课堂上多 问几个为什么,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迫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 例如,如果曲线 y=x2 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 y=k(x-3)垂直平 分,求出常数 k 的取值范围。这样的一个数学难题在课堂上直接 摆出来会使学生陷入混乱,继而失去解题兴趣,为了避免出现这 种情况,教师需要将问题做一下转化:在曲线 y=x2 上存在关于 直线 y=k(x-3)对称的两点,求 k 的取值范围。这样就会大大 降低题目的难度,让学生深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 学生做一回教学的领路者,学生自己进行备课,独立完成对数学 学习思路的把握。
一、开发利用隐性资源 人们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容易走向一种极端,过分地追求 显性资源或条件性资源的建设,尤其是注重硬件资源的开发、 建设,而忽视隐性或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因为显 性或条件性资源更多的是物化了的,以化学实验装备为代表的 显性或条件性课程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显性 或条件性资源建设相对容易,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只有要财 力投入,就可以照搬已经成型或成套设备与装置或直接购买各 类教学软件等。而隐性或素材性课程资源则不仅需要漫长的开 发周期、艰难的开发历程,还需要广大师生投入更多的精力, 特别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教风的形成、学生学风的形成,师生 人格品质的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等,往往需要很长 时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见成效。因此,在化学课程资 源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重视完 善实验室和功能室建设,更要加强隐性或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建 设,全面体现教育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二、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1.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 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 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 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 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 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 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 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
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 意识。
2. 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 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 案等。 3. 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 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 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 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 奇思妙想和捷径,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 多样化的探索成果转化为一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方 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使敢想、敢说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 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知 识技能方面得到充分提高,而且在思维方法上也会得到有效的 训练。 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使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 发生了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 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很多特殊的、 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的实验、不易排污的实验、 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 实验、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时间长课堂中无法 完成的实验等,都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把实验过 程制成录像短片,或制成 FLASH 课件进行实验教学,从而克 服实验弊端,有效地实现实验教学的目标。因此,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是对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其辅 助性教育功能不可忽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