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生物学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以下哪个生物现象体现了基因的显隐性?
A. 植物杂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B. 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相等
C. 小麦种子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
D. 遗传病在家族中的发病率
2、关于生物细胞内液泡的结构和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泡膜是液泡的主要结构,负责液泡内物质的储存
B. 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对细胞有维持形态和渗透压的作用
C. 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
D. 液泡内的细胞液浓度通常低于外界环境,以维持细胞渗透压
3、题干: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通过()相互联系。
A、CO2
B、O2
C、ATP和[H]
D、NADP+
4、题干:以下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5、题干: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的
B.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的
C.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的
D.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的
6、题干: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B.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需氧生物中
C.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厌氧生物中
D.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7、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不能进行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通常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
D、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诱变剂来诱导
9、题干: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
D、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10、题干: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半保留复制
B、边解旋边复制
C、具有方向性,从5’端到3’端
D、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总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 基因突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
C.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
D.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材料
12、关于酶活性调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酶活性调节主要通过酶的合成和降解来实现
B. 温度升高会提高所有酶的活性
C. pH值的变化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D.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无关
1、以下哪些选项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层次?
A. 生态系统
B. 物种多样性
C. 基因多样性
D. 个体多样性
2、下列哪些过程属于生物体的细胞呼吸?
A. 有氧呼吸
B. 无氧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细胞分裂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B、生物膜的存在可以降低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效率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称为载体蛋白
D、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光解
第一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当植物叶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而当植物叶片暴露在黑暗中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材料二:实验证明,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逐渐趋于稳定。
材料三: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但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逐渐降低。
问题:
1.简述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第二题
题目:以下是一种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请根据描述判断其正确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描述: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这种过程被称为自然选择。
第三题
题目:
某种植物在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假设其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AA)的个体表现型为高杆,杂合(Aa)的个体表现型为中杆,aa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为矮杆。
已知高杆植物的比例为60%,矮杆植物的比例为20%,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题意,计算中杆植物的比例是多少?
(2)假设该基因座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求群体中A和a基因频率。
(3)如果该植物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0.6,a基因频率为0.4,那么在下一代中,预计高杆、中杆和矮杆植物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第四题
题目:
在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
下表展示了在几种不同光照强度(单位:μmol·m-2·s-1)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Pn,单位:μmol CO₂m^-2 s^-1)和气孔导度(Gs,单位:mol H₂O m^-2 s^-1)。
请根据所给数据回答问题。
光照强度(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 μmol CO₂ m^-2
s^-1)
气孔导度(Gs, mol H₂O m^-2
s^-1)
0-2.50.04 50 3.20.12 100 6.80.20 1509.00.28 2009.50.30 2509.70.31问题: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描述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
2.当光照强度从0增加到50 μmol·m-2·s-1时,为什么净光合速率会由负转正?这反映了植物生理上的哪一种调节机制?
3.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200 μmol·m-2·s-1及以上时,尽管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净光合速率增长放缓的现象,指出可能限制因素是什么。
4.如果要提高该植物在强光条件下的光合效率,请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方法。
第五题
题目: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遗传学实验。
请根据以下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结果:
1.实验组A中,通过抑制拟南芥中转录因子TF1的表达,观察到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2.实验组B中,通过抑制拟南芥中RNA聚合酶II的活性,同样观察到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3.实验组C中,同时抑制实验组A和实验组B中的基因表达,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仍然显著降低。
问题:
(1)请简述实验组A、B和C中基因表达量降低的可能原因。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转录因子TF1与RNA聚合酶II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你的推理依据。
江苏省常州市生物学高考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以下哪个生物现象体现了基因的显隐性?
A. 植物杂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B. 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相等
C. 小麦种子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
D. 遗传病在家族中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显隐性基因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型上可能存在差异。
选项C中,小麦种子颜色的变化(绿色变为黄色)是显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体现了基因的显隐性。
其他选项中,A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B是人类遗传病中伴性遗传的特点;D是遗传病在家族中的发病率,与显隐性基因无关。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关于生物细胞内液泡的结构和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泡膜是液泡的主要结构,负责液泡内物质的储存
B. 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对细胞有维持形态和渗透压的作用
C. 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
D. 液泡内的细胞液浓度通常低于外界环境,以维持细胞渗透压
答案:B
解析: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所以选项C错误。
液泡膜是液泡的主要结构之一,但主要负责液泡内物质的运输,而非储存,所以选项A错误。
液泡内的细胞液浓度通常高于外界环境,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所以选项D错误。
液泡内
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对细胞有维持形态和渗透压的作用,这是液泡的主要功能,因此选项B正确。
3、题干: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通过()相互联系。
A、CO2
B、O2
C、ATP和[H]
D、NADP+
答案:C
解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同时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参与光反应,因此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通过ATP和[H]相互联系。
选项A、B、D分别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不参与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能量传递,因此选项C正确。
4、题干:以下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选项B的核糖体是无膜结构,选项C的中心体也是无膜结构,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选项D的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因此,选项A正确。
5、题干: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的
B.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的
C.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的
D.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的
答案:D
解析: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的,通过对生物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选项D正确地描述了生物分类的依据。
6、题干: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呼吸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B.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需氧生物中
C.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厌氧生物中
D. 细胞呼吸仅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答案:A
解析: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利用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所有活细胞共有的生理过程。
选项A正确地描述了细胞呼吸的普遍性。
选项B、C、D 都限定了细胞呼吸发生的生物范围,与事实不符。
7、在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不能进行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所以A选项错误。
光合作用确实是在水分子被分解的过程中产生氧气,因此B选项正确。
光合作用确实需要光照,但不是只在白天进行,而是白天进行得更加高效,夜晚由于缺乏光照,光合作用减弱,所以C选项错误。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但氧气是副产品,所以D选项描述不够准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B。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通常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
D、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诱变剂来诱导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确实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因为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所以A 选项正确。
然而,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因为突变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域或者发生了沉默突变,所以B选项不正确。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这是基因突变的基本特性,所以C选项正确。
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来诱导,如辐射、化学物质或某些病毒,所以D选项正确。
因此,不正确的选项是B。
9、题干: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
D、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并非一定。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有的突变可能对生物体有利,有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有的突变则可能对生物体不利。
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10、题干: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半保留复制
B、边解旋边复制
C、具有方向性,从5’端到3’端
D、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C
解析:DNA分子复制具有方向性,从5’端到3’端,即复制是从DNA分子的一个端点开始,向另一个端点延伸的。
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
其他选项均正确,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并且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总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 基因突变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
C.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
D.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材料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材料,因为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可能产生新的性状。
A选项错误,因为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取决于
突变是否影响到了表现型。
B选项错误,基因突变虽然不常见,但并不是非常罕见。
C 选项错误,基因突变既有有害的,也有有利的,并非总是多害少利。
12、关于酶活性调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酶活性调节主要通过酶的合成和降解来实现
B. 温度升高会提高所有酶的活性
C. pH值的变化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D.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无关
答案:A
解析:酶活性调节主要通过酶的合成和降解来实现,这是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来控制酶的总量,从而调节酶活性。
B选项错误,虽然温度升高通常会增加酶活性,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酶活性会下降。
C选项错误,pH值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酶对pH值有不同的最适范围。
D选项错误,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来降低酶活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以下哪些选项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层次?
A. 生态系统
B. 物种多样性
C. 基因多样性
D. 个体多样性
答案:A、B、C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多样性,而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型的多样性。
个体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成层次。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2、下列哪些过程属于生物体的细胞呼吸?
A. 有氧呼吸
B. 无氧呼吸
C. 光合作用
D. 细胞分裂
答案:A、B
解析: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将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有氧呼吸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产生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生的能量相对较少。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不属于细胞呼吸。
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过程,也不属于细胞呼吸。
因此,正确答案是A、B。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B、生物膜的存在可以降低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效率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称为载体蛋白
D、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ACD
解析:A选项正确,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双层结构。
B选项错误,生物膜的存在实际上提高了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效率。
C选项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
运输功能,称为载体蛋白。
D选项正确,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光解
答案:ABCD
解析:A选项正确,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B选项正确,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选项正确,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D选项正确,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的光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第一题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当植物叶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而当植物叶片暴露在黑暗中时,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
材料二:实验证明,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逐渐趋于稳定。
材料三: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但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会逐渐降低。
问题:
1.简述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
1.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ATP和NADPH中。
2.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逐渐趋于稳定。
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逐渐降低。
4.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1)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避免过强的光照抑制光合作用;
(2)控制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光合作用;
(3)保证充足的二氧化碳供应,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4)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的作用、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的理解。
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题
题目:以下是一种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请根据描述判断其正确性,并简要说
明理由。
描述: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这种过程被称为自然选择。
答案:
正确。
解析:
该描述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种主要机制,它基于以下原则:
1.生物的繁殖能力通常超过其生存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导致资源竞争。
2.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3.在资源竞争和有限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4.这些有利的遗传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使得后代在相同的环境中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5.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的个体越来越多,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渐被淘汰。
因此,描述中的“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这一过程正是自然选择的核心内容,所以描述是正确的。
第三题
题目:
某种植物在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假设其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AA)的个体表现型为高杆,杂合(Aa)的个体表现型为中杆,aa基
因型的个体表现型为矮杆。
已知高杆植物的比例为60%,矮杆植物的比例为20%,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题意,计算中杆植物的比例是多少?
(2)假设该基因座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求群体中A和a基因频率。
(3)如果该植物群体中A基因频率为0.6,a基因频率为0.4,那么在下一代中,预计高杆、中杆和矮杆植物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答案:
(1)中杆植物的比例为20%。
(2)A基因频率为0.6,a基因频率为0.4。
(3)预计下一代中,高杆植物的比例为36%,中杆植物的比例为48%,矮杆植物的比例为16%。
解析:
(1)由题意知,高杆植物(AA)比例为60%,矮杆植物(aa)比例为20%,因此中杆植物(Aa)比例为1 - 60% - 20% = 20%。
(2)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满足p^2 + 2pq + q^2 = 1,其中p和q分别为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
已知高杆(AA)比例为60%,矮杆(aa)比例为20%,可以得出:
p^2 + q^2 = 60% + 20% = 80% 2pq = 20%
解得:
p^2 = 0.8 q^2 = 0.2 p = √0.8 ≈ 0.894 q = √0.2 ≈ 0.447因此,A基因频率为p ≈ 0.894,a基因频率为q ≈ 0.447。
(3)在下一代中,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高杆植物(AA)的比例为A基因频率的
平方,中杆植物(Aa)的比例为2倍A基因频率与a基因频率的乘积,矮杆植物(aa)的比例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
因此:
高杆植物(AA)比例= 0.894^2 ≈ 0.802(约等于80%)中杆植物(Aa)比例= 2 * 0.894 * 0.447 ≈ 0.799(约等于80%)矮杆植物(aa)比例 = 0.447^2 ≈ 0.199(约等于20%)
所以,预计下一代中,高杆植物的比例为36%(80% - 20%),中杆植物的比例为48%(80% + 16%),矮杆植物的比例为16%(20%)。
第四题
题目:
在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
下表展示了在几种不同光照强度(单位:μmol·m-2·s-1)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Pn,单位:μmol CO₂m^-2 s^-1)和气孔导度(Gs,单位:mol H₂O m^-2 s^-1)。
请根据所给数据回答问题。
光照强度(μmol·m-2·s-1)净光合速率(Pn, μmol CO₂ m^-2
s^-1)
气孔导度(Gs, mol H₂O m^-2
s^-1)
0-2.50.04
50 3.20.12
100 6.80.20
1509.00.28
2009.50.30
2509.70.31
问题: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描述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并解释
其原因。
2.当光照强度从0增加到50 μmol·m-2·s-1时,为什么净光合速率会由负转正?这反映了植物生理上的哪一种调节机制?
3.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200 μmol·m-2·s-1及以上时,尽管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净光合速率增长放缓的现象,指出可能限制因素是什么。
4.如果要提高该植物在强光条件下的光合效率,请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方法。
答案与解析:
1.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平缓的趋势。
从无光照条件下(-2.5 μmol CO₂ m^-2 s^-1)至250 μmol·m-2·s-1光照强度下(9.7 μmol CO₂
m^-2 s^-1),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
这是因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之一;
随着光照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促进了暗反应中CO₂固定为有机物的过程。
2.由负转正的原因:
•在低光照甚至黑暗条件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净光合速率为负值。
一旦有足够强度的光照提供能量,光合作用开始超过呼吸作用速率,使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₂多于自身代谢产生的CO₂量,因此净光合速率变为正值。
这一过程体现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即能够根据外界条件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水平以维持生存与发展。
3.高光强下光合速率增长放缓的限制因素:
•当光照强度达到较高水平(如本例中的200 μmol·m-2·s-1以上)之后,虽然光照不再是主要限制因素,但由于酶活性、CO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