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录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评课I本版编辑/赵静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录评
李秀群/执教曹爱卫/点评
长青小学,浙江杭州310000
【教穀录】
第一板块: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跟随作者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课文一《我变成了一棵树》。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然后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要变成树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事情。

最后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开始吧!
[学习活动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找(原因、变成树后发生的事情)—
—说(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师:这篇课文中的生字都很常见,相信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吧!
(希望鳄鱼痒痒丁零香肠巧克力糖醋排骨)
师:“痒痒”这个词,第二个“痒”要念成轻声。

“丁零”也是一样,“丁零”“丁零丁零”,都是拟声词,课文中还有几个拟声词呢,你们能找到吗?
生:我找到了。

“我”的心跳声“嗨嗨”,“我”肚子里发出的声音“咕噜噜”。

师:反应真快,再看下面这行词语可都是好吃的食物,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

“月字旁”的字一般与身体部位有关,“酉字旁”的字一般与酒有关,醋就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的。

认识生字的时候,可以联系汉字的偏旁,想一想它的意思。

师:这篇课文一共有23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要变成一棵树的原因,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事情呢?
生:课文1~4自然段讲了“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5~23自然段写了当“我”变成树后发生的一系列有意思的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所以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鸟窝的树之后,小动物们住进来了,连妈妈也来了,妈妈坐在鸟窝里给小动物们分食物,“我”看到那么多美食,馋得直流口水。

最后“我”发现妈妈竟然知道这棵树就是“我”。

第二板块:感受想象,发现特点
师:说得不错,故事中哪些想象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呢?请默读全文,圈画出来,然后选一两处,说说为什么有意思。

再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

开始吧!
【学习活动二:读(全文)—
—画(有意思的想象)—
—说(为什么有意思)一仿(自己想变什么、怎么变,学着课文样子写清楚)1
师:你觉得故事中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呢?
生:我觉得第4自然段的想象很有趣,特别是第二句话:“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语,写出了“我”变成树的过程:痒痒、冒。

身上痒,说明要有树枝冒出来,“冒”字说明这些树枝很有生命力。

这样的想象很合理,也很有意思。

师:是的,这段话先写“我”希望变成一棵树的美好愿望,接着写“我”是怎么变成一棵树的,抓住变化的特点,用上了几个很形象的词语,让“变”的过程更加具体了。

发现了课文中想象的秘诀,我们也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试着变一变吧!先想象一下,你可以变成什么、怎样变,然后学着课文的样子写清楚。

师:先来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写的,尤其要注
|42|语文秋学通讯•小学|2020.6
本版编辑/赵静I评课I
意听她的变化过程。

生:我希望变成一朵云,逍遥自在,想飘到哪儿就飘到哪儿。

我这样想着,就觉得浑身忽然轻飘飘的,软绵绵的,我的衣服变成了白色的轻纱,我的头发也像白丝带一样飘了起来。

我开始不断上升,大树、高楼竟然都变成了小蚂蚁!我赶忙低头一看,惊得我差点说不出话来,你猜怎么着?我真的变成了_朵云!一朵大大的云!
师:这位同学先写了自己的愿望—
—变成一朵云,接着她就开始变了:浑身变得轻飘飘的,软绵绵的,她的衣服、头发都变得像云一样。

然后她开始不断升高,飘到了天空……把变的过程写具体了。

她的想象和课文一样,很有意思。

课文中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英英变成了树之后,却还能像人一样,会弯腰,会流口水,有心跳,肚子饿了还会咕噜噜叫。

最特别的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棵树不长苹果不长梨,光长鸟窝。

一般的鸟窝是半圆形的,可是这棵树上却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总之,各种形状,这棵树上都有。

风_吹,这些鸟窝还会跳舞。

真的好有意思。

师:你见过会跳舞的鸟窝吗?我们也来想象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鸟窝会怎样跳舞呢?
生:椭圆形鸟窝像摇篮一样,晃过来晃过去。

生:菱形鸟窝踮起它尖尖的脚趾,跳起了芭蕾。

生:三角形鸟窝最稳定,它跳舞时,只是含蓄地点点头。

师: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想象,让这棵树变得更神奇、更有意思了。

你们还找到哪些有意思的地方?
生:我觉得课文的第6、7、8自然段的想象很有意臥这棵树不仅长得很神奇,还有很奇特的一点是,树上竟然可以住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只要你喜欢,不管什么样的动物都可以住进去。

小鳄鱼平时不是住在水里的吗?小狐狸不是该住在洞里的吗?可是现在这些动物们都住在了这棵树±o还有,动物们住到树上去的方法也与众不同。

这些想象真是太有意思了!
师:一般的树,长叶、开花、结果子,可是这棵树却长鸟窝。

风一吹,还能跳舞。

动物平时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习性,住在不同的地方,可是这棵树上可以住各种动物。

一般上树要用力攀爬,可是这棵树却会弯腰,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能上去。

师:想象中的事物都跟它们本身的特点截然不同,看来变换它们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呢!
(板书:变换特点进行想象)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有意思的想象呢?
生:当妈妈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分给小动物,“我”馋得流口水时,小狐狸居然以为是天在下雨,小鳄鱼觉得是小松鼠打翻的牛奶,还有的猜是小虫子撒的尿,小白兔以为大树哭了……它们谁也没想到竟然是“我”流下的口水。

这样的猜想也太有意思了吧!
师:课文的插图画的就是这个场景呢!雨、牛奶、虫子尿、眼泪,这些都跟口水有相似之处,是液体,难怪它们会这么猜想。

如果你是住在树上的一员,会觉得这“水珠”可能是什么呢?
生:“是住在树顶上的鸟太太在晾小鸟们的尿布吗?”小鸭子一边说,一边抬头看了看。

生:不对,不对,应该是小蜗牛的棒冰融化了,他吃东西的速度真得有点慢。

师:你们抓住了“口水”的特点,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这个故事也因为你们的想象变得更有意思啦!我们在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关联事物的特点来想象,这样的想象,既合理又有趣。

(板书:关联特点进行想象)
第三板块:聚焦特点,搭建支架
师:想象,是有方法的。

我们从作者有意思的想象中,感受到可以通过变换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想象,从而让普通事物变得更新奇有趣;关联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可以让想象既合理又有趣。

那怎样变换特点或者关联特点,才能把想象写得这么有意思呢?请你自己读一读这些有意思的地方,通过对比这些事物本身特点,发现作者故事里有什么不同,学着运用课文中的_个方法,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学习活动三:对比、发现(事物变化前后的特点)—
—选择方法(选一种,发现它是怎样想象的)—
—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师: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发现。

生:读5~6自然段,我发现作者在写这棵树长鸟窝的部分,首先是把树生长的方式改变了,把树长果
2020.6|语文秋学it讯•小学|43
I评课丨—本版编辑/赵静
子变成了长鸟窝。

接着他又把鸟窝的形状特点变了,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抓住了生长的特点和鸟窝的形状特点变换,并进行想象,让普通事物变得新奇有趣。

(师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
生2:第9到11自然段,这里作者也是变换了树原本不会动的特点,让树会说话了。

而且树有了心,紧张的时候和人的心脏一样会嗨嗨跳,会颤抖,震得鸟窝也一动一动的。

师:你结合了生活经验去体会,分析得也很到位。

这里从动和静的角度,让树有了人的动作和心理特点,也让静止的鸟窝动了起来。

(师出示“叶脉状思维导图”:变换特点去想象,生长特点、形状、动静)
生:这棵树会流口水,留下来的口水啊,让小狐狸以为是下雨了呢,其他小动物们也产生了许多有意思的联想,第15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有意思。

师:这么新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吧。

边读边回想,作者在这里是用了什么方法来想象的?
生:口水、雨水、牛奶、虫子尿、泪水,都是液体,会流动。

作者用事物的状态特点把几个事物联系起来想象了。

师:作者从“口水”的液体形态特点关联了几种液体,创编对话。

我们想象的时候也可以关注事物的形
(师出示“发散状思维导图”:关联特点去想象,形态)
师:我们还能从什么角度去变换或者关联特点来想象呢?
生:还可以从声音、颜色、大小的角度变换想象或者关联想象。

(师出示:变换特点想象、关联特点想象;生长特点、形状、动静、形态、声音、颜色、大小……)师:这些角度都可以。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变换特点,或者关联事物的特点,来想象自己变成喜欢的事物后,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吧。

像课文这样,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法,展开想象,画一画思维导图。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思维导图,听一听,他们变化后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
生:我选择用关联特点的方法来想象。

我会变成一座山,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的声音,会被动物们当成是“打雷”,或是“大象的脚步声”“老虎的吼叫”等。

师:你从声音的角度,关联了三个响声,编成对话一定很有意思。

第四板块:揣摩语言,写清想象
师: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奇妙的事就说清楚了,那怎样把这些奇妙的事情写得更有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树上“长鸟窝”写得这么有趣的。

请你默读第5~20自然段。

生:第6自然段说,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冒号后列举了六种形状的鸟窝还加上了省略号,说明鸟窝的形状非常的多。

师:通过列举把想象的画面变得具体了,好像眼前就出现了这么一棵长满了各式鸟窝的树呢!第7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也用了列举的方法,把住进鸟窝的动物和好吃的数量写了很多!
生:第5自然段用了设问,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让我很好奇树上到底长了什么?那一定是很特别的东西吧!
师:这样的方法第8自然段也用到了,强调了动物们进到鸟窝里的方式很特别、很容易,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

设问的方式,让想象充满悬念,吸引人继续读下去。

师:老师把最后半句“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去掉可以吗?你怎么想?
生:不能去掉,像上小床那么容易,是用生活里的事情来说明,让我一下子就知道了爬树容易到根本都不用费力气!
师:举了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让人体会到了爬树到底有多容易!
师:在其他奇妙的事情里,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第12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多,还写出了很多小动物对话时的神态,它们好像就在我面前讨论“我”流下的口水!
师:对话让想象的画面活了起来。

(师出示:编对话让想象生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一个学习活动。

读一读课文,发现课文里是怎么把有意思的地方写清楚的。

再对照你设计的思维导图,选择其中的一两种表达方
|44|语文秋学通讯•小学|2020.6
本版编辑/赵静I评课I
法,并仿照课文的样子把奇妙的事写得更清楚、新奇。

开始学习吧!
【学习活动四:读课文(发现表达特点)一写清楚(学课文表达,让想象更新奇)】
师:听一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象的。

生:你猜,我变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当然不是白色的,灰色的也不对—
—对,彩虹色的!天气热的时候,我流下的汗就变成了“彩虹雨”。

森林里的狐狸叫了起来:“彩虹掉下来了,下彩虹雨啦!”小猪尝了尝彩虹雨的味道,甜甜的!大象在河里洗起了“彩虹澡”。

大熊猫爬到树上,高兴极了:”我要染成彩色的!”
师:你学着第5自然段,用设问的方式来写想象,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你不仅变换了云的特点,想象云朵变成了彩色的,让云会流汗,还用关联特点的方法来想象,抓住汗是液体的特点,关联“雨水”“河水”“染色剂”等液体,再配上对话,这场“彩虹雨”下得真有意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变换特点、关联特点来大胆想象,让普通事物通过我们的想象变得新奇有趣。

第五板块:观察分类,学写汉字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正确书写13个生字。

其中“狐狸、继续、丁零、麻烦”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

我们重点来看这几个字。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

师:写反犬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弯钩与撇的位So右边的“瓜”,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

最后一捺舒展。

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

生:“继续”两个字都有一个绞丝旁,先写绞丝旁,第一个撇折略大于第二个撇折。

师:你学会了观察笔画之间的长短、位置关系,真不错!“继”,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先写绞丝旁,再写米,最后写竖折。

竖折的起笔要略低于绞丝旁,基本与米的第一点持平。

“续”的右边是一个“卖”,长撇穿插到绞丝旁的下侧。

老师范写一个“继”字。

师:”零”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发现,“零”字上面雨字头稍扁,第二笔的竖变成了点。

师:雨字头的横钩写长,下面的“令”,也要写得扁_些,撇和捺舒展。

请同学们跟我写_写。

接下来,在课堂作业上练一练。

【点评】
紧扣事物特点,发现想象的秘密
想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本课的想象,就是结合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来展开的。

在日常的认知中,鸟窝的特点是椭圆形或半圆形的,可是课文中却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什么形状都有;生活中,鸟窝是小鸟住的,而课文中,小白兔、小刺猬、小鳄鱼都可以住,甚至人类喜欢也可以住进去。

这就是围绕生活中鸟窝这一事物的特点进行变换着想象,李老师把它称之为“变换特点想象”。

再如,把“我”的口水想象成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尿、大树在哭……这是围绕口水是液体,联结相关事物进行想象,李老师称之为课“联结特点想象”。

这样的文本细读,为“大胆想象”指出了具体的路径,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学习的,也让想象的起点变得真实、亲切。

二、借助思维导图,落实习作支架
课文提供了“变换特点”和“关联特点”的方法,具体该怎么去“关联”或者“变换”特点呢?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困难点,李老师又提供了思路—
—从抓住特点的不同角度,在构思上进一步细化,让习作的支架真正成为学生可操作的习作步骤、有效的习作阶梯。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在构思上,李老师始终在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想象的桥梁,通过对比、总结,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作者怎样想象的方法层层剖析,同时边剖析边提供了“叶脉式”“发散式”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图,将作者的想象思路直观地呈现,同时也是给予了梳理想象思路的范例。

三、关注语言表达,写清想象事物
掌握了从不同角度去变换、关联特点去想象的方法,学生再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了自己的想象,“怎样写清想象事物”,如何组织想象语言,让想象变得更新奇有趣,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李老师合理利用课文,组织学生再次围绕着“想象有意思”的部分就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学习写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新奇感受,关注作者有意思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自然而然地提炼出了语言表达的方法。

继而,老师再将学生的发现,由点及面地,与整篇课文中相同的写法关联,通过课文的例子进一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设问”“列举”“举例子”“创编对话”等表达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清想象。

©
2020.6|语文秋学it讯•小学|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