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实习期间情绪管理现状调查--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护生实习期间情绪管理现状调查 --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情绪管理的现状。

方法:以实习队为单位进行抽样,被抽中的实习队全体实习生都作为研究对象。


展不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所调查的护生总问卷平均分是3.874,情绪管理能力
的各因素平均值在3.834-3.958之间,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
体育锻炼、是否有过心理创伤事件在护生情绪觉察能力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
义(P<0.05)。

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整体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要
继续加强引导。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生;情绪;情绪管理
前言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
具备语言沟通能力。

护士与患者之间积极和谐的沟通有助于改善护士与患者之间
的关系。

如果护理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护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非常大,则会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1]。

因此,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引导他们的情绪。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
了解了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为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情绪管理能
力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抽样,将高职护理专业实习护生按不同学制进行分层,再以实习队为单
位进行抽样,被抽中的实习队全体实习生都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350份,
有效问卷333 份,有效率为95.14% 。

其中男生9人,女生324人;年龄岁19-
24岁;城镇生源 65人,农村268人。

高职单招生源178人,普通高考生源155人。

1.2方法
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员经过培训,用统一解说词。

调查时遵循保密和自愿原则,实行不记名填写,现场作答,作答完毕由调查员直接回收。

问卷共包括2个部分:一般人口学基本特征问卷和孟佳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问卷》[2]。

1.3 研究工具
1.3.1一般人口学基本特征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制、生源地等11个条目。

1.3.2本文采用的研究工具来自于孟佳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问卷》。

该问卷由22个题项组成,包括五个因素: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觉察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后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护生情绪管理的整体特点
所调查的护生总问卷平均分是3.874,情绪管理能力的各因素平均值在
3.834-3.958之间。

(见表1)
表1 护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测量结果(分)
N最小值最大值均数标准差题均得分
情绪调控能力 333 5 30 23.003 4.068 3.834
情绪表现能力 333 5 30 23.093 4.231 3.849
情绪觉察能力 333 4 20 15.42 2.524 3.855情绪理解能力 333 3 15 11.874 2.042 3.958
情绪运用能力 333 3 15 11.625 2.208 3.875
总问卷 333 20 110 85.015 13.823 3.874
2.2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调查中,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在情绪觉察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专制民主放任自由漠不关心其他 F p
(N=25) (N=154) (N=13) (N=107) (N=1)(N=33)
情绪觉察能力14.96±3.30 15.65±2.59 14.38±2.14 15.27±2.33 9 15.79±1.98 2.417 0.036*
*p<0.05
2.3 是否独生子女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调查中,是否独生子女对护生在情绪理解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表3 是否独生子女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是(N=44) 否(N=289) t p
情绪理解能力11.16±2.47 11.98±1.95 -2.512 0.012*
*p<0.05
2.4 是否身体锻炼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调查中,是否身体锻炼在总问卷评分、情绪运用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表4 是否身体锻炼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 (分)
从不偶尔经常每天 F p
(N=50) (N=324) (N=29) (N=1)
情绪运用能力10.86±2.19 11.79±2.16 11.72±2.40 15 3.413 0.018*
情绪理解能力11.16±2.23 12.02±1.96 11.93±2.15 15 3.442 0.017*
情绪表现能力21.54±4.91 23.21±4.12 23.72±4.61 30 3.371 0.019*
情绪调控能力20.96±4.15 23.33±3.99 23.34±4.55 23 4.997 0.002*
总问卷79.50±14.38 85.84±13.48 86.38±15.41 103 3.734 0.011*
2.5 是否心理创伤事件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调查中,是否有过心理创伤事件在总问卷评分、情绪运用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表现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
表5 是否心理创伤事件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是(N=71) 否(N=262) t p
情绪运用能力11.04±2.30 11.81±2.16 -2.706 0.007*
情绪理解能力11.35±2.20 12.04±1.97 -2.598 0.01*
情绪表现能力21.63±4.46 23.36±4.21 -3.102 0.002*
情绪调控能力21.83±4.17 23.29±4.06 -2.743 0.006*
总问卷81.06±13.91 86.01±13.73 -2.753 0.006*
*p<0.05
3 讨论
3.1 高职护理专业实习护生情绪管理特点
所调查的护生总问卷平均分是3.874,情绪管理能力的各因素平均值在
3.834-3.958之间,明显高于理论中值3,说明护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这与国内孟佳和李文琪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孟佳和李文琪[4]的研究对象分别
是普通大学生和医学相关专业学生。

说明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总体是积极向上,高职护理专业实习护生作为高职高专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其情绪管理能力并没有
显著差异。

3.2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本文调查显示,不
同家庭教养方式在护生情绪觉察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漠不关心的家庭教养
方式可以降低个人对自我价值的看法,并轻易形成自卑心态。

严重的父母惩罚,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儿童的性格特征,如胆怯,依赖,恐惧,逃避,反
叛和抑郁。

这些负面的人格特质可能会导致孩子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3.3 是否独生子女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情绪理解能力方面,非独生子女的情绪理解能力比独生子
女的好,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可能是因为非独生子女需要与兄弟
姐妹竞争物质基础和精神关怀,有时候他们也需要担心父母对子女的偏爱,所以
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少于独生子女;此外,父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情感
沟通和引导非独生子女的情绪。

因此非独生子女更善于分析自身的情绪状态,更
能理解自身的情感需求[5]。

3.4 是否身体锻炼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在情绪管理总问卷评分上,身体锻炼的频率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每天>经常>
偶尔>从不,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经常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还可以在心理上增强意志力和耐力,改善个体情绪状态,然后积极投入学习
和生活工作。

3.5 是否心理创伤事件对护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本文调查结果表明,未经历过重大心理创伤事件的实习期护生与经历过重大
心理创伤事件的实习期护生在总问卷评分上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没
有经历过心理创伤事件的护生情绪管理能力要明显优于经历过心理创伤事件的护生。

在情绪调控能力、表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都是未经历过心理创伤的护生评分高于经历过心理创伤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一是经历过心理创伤事件的护生,不良情绪的体验
更多,易出现较为频繁的情绪波动;二是经历过心理创伤事件后,护生对周围人
和事的信任度会有所下降,对事物甚至对实习更没有兴趣,甚至有可能封闭自己,
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因此,经历过心理创伤事件的学生比没有经历过的,总体上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要弱些。

4 结语
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情绪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

整个实习过程,是护生将书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具体实践的重要阶段[6]。

医院宜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作用,除做好科室的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考核
等工作外,也应多鼓励实习生,互相之间做到平等、坦诚、使实习护生感受到被
接纳,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实习中。

高职专业护理实习生受到医院和学校的
双重管理,辅导员应经常提醒并教育其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运动项目,劳逸
结合,同时重视护生在下临床实习前的身体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他们养成经常锻
炼身体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潘俊兰. 实习医学生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广西
大学, 2018.
[2] 孟佳.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编制[D]. 山西医科大学, 2012.
[3] 李文琪,李长仔,张盼,等.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健康促
进生活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03): 433-436.
[4] 陈宏. 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情绪调节困难儿童社会技能成效研究[D].
苏州大学, 2014.
[5] 郝玉婷,李长仔,赵佳,等. 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影响因
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01): 111-11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