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TU NAN DIAN 突 难 点
) 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
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
②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③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WU DIAN LI
悟典例)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B)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C)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D)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思维过程】
文字信息:由“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可知,寒冷期膜内气温高于膜外温度。
设问信息:1.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特点;
2.该地该地寒冷期气温变化特征;
3.据该地日平均温度出现时间,最低温度,确实其地理位置。
调动知识: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分布特征。
MING KAO XIANG
明考向)
考向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2018·湖北第四次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太阳短波辐射在“地一气”系统中经过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后地表接收的辐射收支净余部分,大致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B)
A.日照时数B.气温年较差
C.气温日较差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D)
A.太阳高度B.昼长
C.海拔D.地表植被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B)
A.太阳辐射弱B.阴雨天气多
C.地面辐射强D.白昼较短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地表净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多少决定了地面温度的高低,地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地面辐射的强弱,地面辐射的强弱决定了气温的高低,因此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似。
读图可知,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五省区中,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较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综上可知,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选项B 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冬季,西藏的地表净辐射高于黑龙江。
由于地表净辐射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
地表净辐射较大,即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明显大于地面辐射。
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路程就越短),白昼较长(白昼越长,太阳的照射时间就越长),海拔较高(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黑龙江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
因此,太阳高度、昼长、海拔对两地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均较大,故本题选D。
第(3)题,湖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5、6 月份正值雨季,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从而导致该省5、6 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选项B 正确。
考向二逆温特征和影响
(2018·贵州贵阳联考)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B)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该地可能为(A)
A.杭州B.天津
C.广州D.海口
(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B)
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
[解析]第(1)题,据图示,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③处随海拔升高降温小于0.6℃/100米,所以这三处有逆温现象。
第(2)题,该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置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图中只有杭州位于30°N左右,离秦岭—淮河—线较近,故此地应为杭州。
第(3)题,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