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复习的方法
中考临近,时间紧迫,物理复习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初中物理大纲要求、教材实际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方法可采取先具体后概括、先全面后重点、先细后粗的方法。
一、强化基础、构建体系
全面复习——把各个章节的所有知识点统扫一遍,有一个完整印象。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声五大部分。
在复习过程中要弄清每一章节考核内容,几个知识点,明确力学占40%,电学占40%,其它占20% 1.深刻记忆,强化基础。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要系统地认真看课本和课堂笔记本,经过通看、整理、记忆,达到把初中各章节的内容及常规解题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并印在脑中,并结合初中物理,总结出有哪些现象是与我们以前生活规律不相符的,要牢记在心,如物体的热胀冷缩,而水就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因为它在4℃以下是遇冷膨胀的,而在4℃以上是遇热膨胀的等。
又如,对于力的概念课文中列举了大量的物体对物体作用的现象归纳出共同点,概括成重要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力可以概括为一个重要概念和三条重要规律。
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力,包括力的含义、三要素、单位、种类和测量,三条重要规律是:①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G= mg;②弹簧秤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Δl1/Δl2=F1/F2,③二力平衡条件。
其要点是两上力共线、共体、相等、相反。
在总复习时,还可以把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物体只受两个方向力的情况,当这两个方向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直线,同一个物体上时,就能平衡。
2. 分析插图,夯实基础。
课本插图主要有有以下几种:①装置图——主要是设备的构造原理图,如物理天平、液压机的结构、船闸、抽水机原理图、照相机、幻灯机原理图、量热器结构图等。
要学会分析它们的构造原理,掌握物理知识的应用。
②实验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和程序图,学会分析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③受力图——包括力的图示,学会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④光路图——学会画平面镜、凹镜、凸镜、凸透镜的光路图。
⑤电路图——由电源、用电器、电键、导线、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安培表等连接成的电流通路,学会将电路图田和实物图相互改换,学会读表等。
⑥磁力线图——主要有条形磁
铁、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旋管(电磁铁)的磁力线图。
⑦常数表—一主要有速度表、密度表、光速表、功率表、比热表、燃烧值表、沸点表、电流值表、电压值表以及书末的物理量和单位表等。
对课本中的每一张图和表都要细心分析,弄清意义。
把每个章节的知识做到条理清晰,这样就可以做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拿出相关的知识、公式和解题方法,这也是物理成绩提高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复习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物理知识体系,我们的复习效果就不会有什么提高。
对于课本中相关章节中的概念和规律,自己建立知识网络图和知识结构表的方式进行整理。
并找出它们的异同。
从而梳理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深化知识、突破重点
1. 综合应用,深化知识
在复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不能只限于记住规律的内容和公式,而应该从规律产生的物理情景和过程,表达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和注意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理解。
还要能够正确理解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物理意义。
例如:I= U/R可以理解为流过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但它的变形公式R=U/I时,却理解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可以用U和I的比值来表示,但与U和I的大小无关。
这种对公式以及变形式的理解与数学中的公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体现出结论的条件和正确的表述。
而在中考中对这种研究方法和过程的考察越来越多。
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方法和过程后,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规律的内容。
综合应用多项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在综合复习中通过训练才能达到。
要求用两条以上的物理原理正确分析物理现象,或用两项以上的物理知识综合处理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将三个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块,放入沸水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立即分别放到0℃的大冰块上,能够使冰溶解最多的金属块具有 [ ]
A.较多的热能 B.较大的比热
C.较高的温度D.较大的体积
【分析】这道选择题涉及到多项物理知识,如热量、热能、比热、温度、体积等,要求掌握热传递的发生条件和传递热量的决定因素,所传递的热量Q=cmΔt,在金属块和冰块发生的热传递过程中,金属块质量m相同,温度变化量Δt 相同,都是100℃。
可见金属块所放出的热量Q仅与比热有关。
例2制作保险丝的材料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
A.熔点高,电阻率高 B.熔点低,电阻率高
C.熔点高,电阻率低D.熔点低,电阻率低
【分析】保险丝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
靠受热后自身熔断来控制电流大小的。
由焦耳定律知道,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时,保险丝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保险丝的电阻率越大,其电阻就越大。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保险丝的电阻率越大,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在比热、质量和熔解热相同时,保险丝的熔点越低,自身熔断所需吸收的热量越少,即熔点越低,越容易熔断,具有保险作用。
故本题的答案应为(B)。
但本题涉及的物理知识相当多。
2.物理问答题的基本解法
问答题大多是以“为什么,是什么”,“试说明,请解释”等方式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回答。
解答这一类问题尤为困难,往往是对问题能够与物理知识相联系,但却不能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文字表达物理含义和实质,常常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
物理问答题一般按下列三个步骤去解答:①审题。
弄清楚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找出已知条件和要回答的物理问题。
否则连题目说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当然不会得出正确的解答。
即使勉强答了,不是答非所问,就是不着边际。
②找依据,抓关键。
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找准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题目要求的结论之间的关系和理论根据:也就是抓住已知条件与要回答的问题之间存在的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的联系,确定解答的依据.找到了这一点,就找到了解答这个问答的关键。
③抓论点,作答案。
一般来说,用物理概念或规律去说明一个问题,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去分析,或分几步去逐层剖析,根据物理现象和过程,从已知条件出发,充分揭示理论根据与所要回答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条理进行推理表述,层次清楚,合乎因果逻辑,文字简炼。
例如,当书包的重相同时,背带宽的书包比背带窄的书包背在身上要舒服些,这是为什么?
本题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是一样重的书包。
由压强这个概念的定义公式P=F/S;可知,在压力F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S,可以减少压强P。
题目给出相同重的书包,背带宽的背在身上要舒服些,正是用上述方法来可以减少压强。
因此这道题可这样来解答:当书包的重相同时,人身上受到的压力是一样的,背带宽的书包比背带窄的书包的受力面积要大些,由压强公式P=F/S;可知,在压力F相同时,背带宽的书包受力面积S大,背在身上对人身的压强就小,人体就会感
到要舒服些。
解答完毕后再复查自己的推理表达是否正确,有无片面之处,语言是否精炼、思维条理是否清晰。
3. 重视物理探究实验的复习
近几年物理实验题目一般是三个,两个是传统也就是书本就有的,我们训练过的,有电学的、力学的、光学的、热学的,另外一个是开放性的,也就是把几个实验纵向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具有时代性的实验,但是我们如果能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思路,这些问题解答下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首先,要对基本实验仪器进行归纳和总结。
初中物理中,用到的基本仪器有:刻度尺、温度计、托盘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等,这些仪器使用前要注意它们的量程,分度值、标值含义等,其中有一些重要的仪器还要了解它们的原理,正确使用的步骤及注意点等。
其次,对基本实验的复习要仔细而有所侧重。
对一些重点章节中的重要实验,我们应该从实验的目的、原理、所用的物理方法、步骤、注意点、现象的观察与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
对于不同的重点实验还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在测密度和电阻的实验中要注重原理,测量的方法。
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和焦耳定律时,要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论。
第三 ,要特别注意对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方法,它是对所研究的物理量涉及多个因素时,采取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本中用的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现象和图说明。
如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另一类是通过实验数据列表的形式。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
我们在总结结论时一定要注意对条件的表述,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推理法等。
第四,抓住重点实验的复习。
例如力学中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除了用天平、量筒外我们还可以用学过的浮力知识进行测量,如果在缺器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用哪些东些来替代等。
再如电学中伏安法测电阻时,缺少电流表怎样测?缺少电压表怎样测?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除了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等等都是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调整心态、合理定位
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合理给自己定位,及时采取对策。
1.依据基础定位。
对于习题可以因人而宜地选做、精做。
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课上有许多听不懂,做题时难一点就不会——这说明学习上漏洞较大,会就是会,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学会。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的记忆。
中考物理难易度是4:4:2,基本题目和中等难度题目如果不失分的话,是不会影响到总成绩的,但提高我们的准确率和速度是前提,在平时就要保证我们出手的题目准确性,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着重做一些基本题和中等难题,一些较难的题目可适当放一放,等老师讲解后再认真补做。
这样的同学需要整理错题本,将错题归类分析,找出漏洞及时补上。
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学习一些难题的解题思路,注意是解题思路——你需要学习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做题速度才能得高分,而不是所有难度的题目都要做出来,尤其是那些花了较多时间仍解不出的难题,建议同学们不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让老师分析。
2.科学方法定位。
纠正常犯的错误不能依赖别人,要靠自己。
如果你有错题档案,那是最好的材料。
平时把错题总结下来,反复去做,不是改对后就万事大吉了,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又按照错的思路去想了,这就需要重复去做,真正改掉错误的分析思维。
而且你从错题中能找到你知识的漏洞。
考前做什么呢?看物理书?不是,如果连书上的公式都记不住,那参加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考前应该看的是错题本,复习一下知识的薄弱点,对考试才真正有所帮助。
3.正确思想定位。
考试需要我们能沉得住气,做到一下几点:考前放松不能彻底,防止和考试相比反差太大;动手解题不能间断,以保持答题感觉,但要量小且不难;学习计划要制定到6月18号, 19号、20号是闲翻熟知内容的时间;情绪紧张是正常现象,不要刻意放松,否则越想放松就会越紧张;更不能以放弃对强科的复习为代价去补弱科。
试卷到手时,不要被试卷给吓住,也不要试图浏览出各题难度,那很不现实。
很多题目是在做的过程中才发现你是能做的,把会做的全做对了就是你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