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 硅
B. 氯
C. 磷
D. 钠
2.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A. 鸡蛋
B. 面包
C. 牛肉
D. 菠菜
3.马铃薯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肥胖者食用。
这里的“钠、钾”是指()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4.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5.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酒精
D. 乙醇汽油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赤铁矿用于炼铁
D.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7.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状态不同
C.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 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 硬水和软水(食盐水)
B. 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C. 空气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
9.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 隔离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0.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 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
C. 制备气体时,先向装置中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CO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
1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鉴别: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 提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C. 检验: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证明碳酸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钙
D. 除杂: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12.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一定没有Cu
B. 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三种
C.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两种
D. 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和Cu
13.如图所示,a、b、c分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气
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b为二氧化碳,c为水,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瘪,则a
可能是氢氧化钙
B. 若b为空气,a为二氧化锰,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c可能是过氧化
氢溶液
C. 若b为空气,c为水,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则a可能是硝酸铵
D. 若b为空气,c为稀硫酸,将a倒入试管中,气球会变鼓,a可能是铜粉
1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度,下
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5.实验室有碳酸钙和碳酸钡的固体混合物50g,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反应,将反应
后的溶液蒸干得到54.4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BaCO3+2HCl=BaCl2+H2O+CO2↑)
A. 40%
B. 48%
C. 52%
D. 72%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现有A.汞B.液氢C.石墨D.一氧化碳E.干冰,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属于高能燃料的是______ ;
②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 ;
③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是______ ;
④用于食品冷藏保鲜的是______ ;
⑤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 。
(2)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①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
②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 ;
③人体中缺乏______ 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17.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图示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实验Ⅰ和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而______ ;
(2)实验Ⅲ中紫色小花______ (“变红色”或“不变色”);
(3)完成Ⅰ~Ⅳ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
(4)实验后,将Ⅳ中的小花取出烘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18.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 和天然气等。
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 。
(2)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
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木炭粉末还原足量的氧化铜:______ ;
(2)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______ ;
(3)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 。
20.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少量生石灰加入足量的水中,形成的溶液称为______ ,溶质为______ (填
化学式)。
(2)衣服上沾染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 (填“溶解”或“乳
化”)油污。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 (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的方法;
③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 (填序号);
A.甲=丙>乙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乙>甲>丙
④t3℃时,将甲的饱和溶液mg加水稀释到2mg,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A、B均为
无色气体且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C、D均为黑色粉
末且D为单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体现D的化学性质的用途(填一种):______ 。
(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D:______ ;
②B+C:______ ,此反应类型______ (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 g。
称量时,向托盘天平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后,发现指针偏右,此时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2)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 。
23.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 。
若用装置F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请将装置F补画完整。
24.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请回答:
(1)天津地铁4号线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①地铁列车车体大量使用的铝合金属于______ (填“单质“或“混合物”)。
②地铁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生铁和钢,两者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 、______ 等发生化学反应
的过程。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其与氢元素的位置关系,下列不需要
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填标号)。
A.将铁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铁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D.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将光亮的铜片置于潮湿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绿色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
碳酸铜Cu2(OH)2CO3]。
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图示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
①无色气体E的化学式是______ ;
②Ⅱ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③若该铜锈样品的质量是20g,固体D的质量是6.4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
质量分数是______ 。
25.现有1000t含Fe2O380%赤铁矿石(杂质中不含铁元素),试计算:
(1)该赤铁矿石含Fe2O3的质量是______ t;
(2)该赤铁矿石含铁元素的质量是______ t;
(3)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 t(计算结果精确至0.1t)。
26.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主要含铜锌)样品中铜的质量,取100g该样品(杂质不
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00g14.6%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87.4g水。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
(2)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硅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
B、氯是非金属元素,B错误;
C、磷是非金属元素,C错误;
D、钠是金属元素,D正确。
故选:D。
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判断元素种类,带“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不带“金”字旁的为非金属元素,但汞为金属元素。
本题难度较小,明确元素种类的判断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菠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物质中的钠、钾是对所有钠、钾原子的总称,意即元素,而不是原子,也不是离子,不存在分子。
这里所说的“钠、钾”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这里所说的“钠、钾”通常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物质中的钠、钾是对所有钠、钾原子的总称,意即元素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是燃着的一根烟被禁止,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B是一串鞭炮在燃放,被禁止,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
C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
D是一摞易燃物被禁止,是禁止堆放易燃物的标志。
故选:B。
可以根据图标表示的意思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常见标识的认识,要加强理解记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5.【答案】A
【解析】解:A、氢气作为燃料,可用水作原料来制取(即来源广),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产生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C
【解析】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赤铁矿用于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等物质,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7.【答案】D
【解析】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它们是由同种的碳原子构成,原子的大小相同,原子的数目无法判断,组成元素相同。
故选: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分析判断.
主要考查了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单质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8.【答案】A
【解析】解:A、食盐水加入硬水和软水中没有区别,利用肥皂水区分两种水,硬水加入肥皂水浮渣增多,气泡减少,加入软水,气泡增多,浮渣减少,选项A符合题意;
B、氧气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氮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利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区分两种气体,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则不能,澄清石灰水可以区分两种气体,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水加入二氧化锰没有明显变化,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二氧化锰可以区分两种液体,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肥皂在软水和硬水中不同现象回答此题;
B、根据气体是否支持燃烧回答此题;
C、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回答此题;
D、根据药品性质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用灯帽盖上酒精灯后,酒精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使燃烧的酒精熄灭。
故选:B。
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答案】C
【解析】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答案】BD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A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B正确;
C.稀盐酸和碳酸钠、碳酸钙反应,都会产生气泡,故无法用加酸的方法证明碳酸钠中含有碳酸钙,C错误;
D.空气中灼烧炭粉,会生成二氧化碳,而氧化铜不会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到达除去炭粉的目的,D正确;
故选:BD。
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对选项作出分析;
B.根据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选择适当的提纯方法;
C.根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以及考虑碳酸钠对于实验的干扰,对选项作出判断;
D.根据碳粉的化学性质,合理选择除杂方案。
本题考查了结晶的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的化学性质,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则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
A、如果滤液显蓝色,则滤渣可能置换出部分Cu,故A错误;
B、如果滤渣只含一种金属,锌可能与部分的硝酸银反应,滤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三种,故B正确;
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硝酸锌,故C错误;
D、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所以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则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13.【答案】CD
【解析】解:A.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气球会变瘪,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装置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会变鼓,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气球会变瘪,选项说法错误;
D.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装置内的压强不变,所以气球不会变鼓,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D。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的考查,根据提供的信息来分析常见的物质间反应是否产生气体、温度变化即可,因此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B
【解析】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减少以及温度升高,都是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少,然后温度再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氢氧化钙溶再溶解,但是由于水的消耗,再恢复至原来温度后,溶解溶质质量小于刚开始溶质质量,所以溶质质量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不变,但是小于起始质量,选项A正确;
B、水与氧化钙反应后,水的质量减少,当氧化钙全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再减少,因此溶剂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选项B正确;
C、溶质刚开始溶解度最大,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当反应进行中,溶解度下降,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升高,溶解度再次增大,恢复至原来温度时,还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与刚开始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大,最后与刚开始起点位置齐平,选项C错误;
D、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所以溶解度先降低后升高,当温度恢复至初始温度,又与原溶解度相等,曲线与起始点齐平,选项D错误;
故选:AB。
A、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分析回答此题;
B、根据氧化钙反应消耗水分析回答此题;
C、根据溶质质量变化分析回答此题;
D、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分析回答此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C
【解析】解:碳酸钙和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 CaCl2+H2O+CO2↑、BaCO3+2HCl=BaCl2+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碳酸钡与盐酸恰好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
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54.4g−50g=4.4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4.4g,x=24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50g−24g=
×100%=52%。
所以C正确。
26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6g
50g
故选:C。
碳酸钙和碳酸钡的固体混合物50g,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反应;碳酸钙和碳酸钡与稀
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BaCO3+2HCl= BaCl2+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和碳酸钡与盐酸恰好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B C A E D Fe3O4Na+Zn
【解析】解:(1)①液氢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都可以作燃料,但是氢气的比一氧化碳的热值高,因此液氢是高能燃料。
②石墨是灰黑色固体,有滑腻感,硬度小,可有来制作铅笔芯。
③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常温下,是唯一呈液态的金属。
④干冰易升华,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可用作制冷剂,由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等。
⑤一氧化碳有毒,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2)①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②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
③人体缺乏锌元素时,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锌元素符号是Zn。
故填:(1)①B;②C;③A;④E;⑤D。
(2)①Fe3O4;②Na+;③Zn。
(1)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作答。
(2)根据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解答。
此题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
17.【答案】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色不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
质H2CO3− △
H2O+CO2↑
【解析】解:(1)实验Ⅰ中发生的现象是纸花变红色,说明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2)由于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因此会看到紫色小花不变色。
(3)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因此实验结论表述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4)将Ⅳ中的小花取出烘干,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花由红色变成紫色。
据此推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碳酸),因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不复存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
H2CO3− △
故填:(1)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色。
(2)不变色;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H2O+CO2↑。
(4)H2CO3− △
此题是课本中实验内容的再现,根据实验事实分析作答。
(1)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
(2)根据事实分析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目的分析。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此题利用课本实验,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的能力。
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
18.【答案】石油 CH 4+2O 2
− 点燃 CO 2+2H 2O ABC 2CO 2+6H 2− 催化剂 △C 2H 4+4H 2O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
− 点燃 CO 2+2H 2O ;故填:石油;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
(2)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填:ABC ;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 2和H 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 2H 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 2+6H 2
− 催化剂 △C 2H 4+4H 2O ;故填:2CO 2+6H 2− 催化剂 △C 2H 4+
4H 2O 。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天然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的产物,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19.【答案】C +2CuO −
高温 2Cu +CO 2↑ Cu +2AgNO 3=Cu(NO 3)2+2Ag CO 2+
Ca(OH)2=CaCO 3↓+H 2O
【解析】解:(1)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CuO −
高温 2Cu +CO 2↑。
(2)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 +2AgNO 3=Cu(NO 3)2+2Ag 。
(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 3↓+H 2O.
故答案为:
(1)C +2CuO −
高温 2Cu +CO 2↑;
(2)Cu +2AgNO 3=Cu(NO 3)2+2Ag ;
(3)CO 2+Ca(OH)2=CaCO 3↓+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