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贵州省考申论技巧:阐释题高分秘诀
申论得分技巧
![申论得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7fd38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8.png)
申论得分技巧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申论得分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在开始写作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和主题。
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角度,确保回答与题目要求紧密相关。
2. 结构清晰:在申论写作中,一个清晰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概述主题,然后列出主要观点,最后进行总结。
这种结构可以使你的文章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3. 紧扣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确保你的观点和论述都紧扣主题。
避免偏离主题或谈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4. 支持观点:在提出观点后,需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理由来支持你的观点。
这有助于增强你的说服力,使你的回答更有说服力。
5.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避免出现逻辑上的矛盾或漏洞,确保你的论述是连贯和一致的。
6. 语言准确:在申论写作中,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语言,确保你的表达清晰、准确。
7. 注意篇幅:申论写作通常有字数限制,因此要注意控制篇幅。
避免写得太短或太长,恰当地平衡字数和内容的表达。
8. 多练习:提高申论写作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
多写、多练,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可以提高申论得分。
9. 积累知识:申论考试往往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阅读相关的时事、政策、社会热点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0. 审阅修改:完成写作后,一定要仔细审阅修改。
检查文章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漏洞等,确保文章质量。
以上是一些申论得分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住,不断的练习和改进是提高申论得分的关键。
2014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应试技巧
![2014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应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a7fdf320912a21614792922.png)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
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
【导语】教学上我们常说一句话“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学习也是一样的,总是要因人而异。
不过走马观花、朝三暮四永远不是上策,唯有精益求精追求您设定的目标,才会有所斩获。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申论考试的应试技巧。
(一)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申论考试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考核,平时要做到“厚积”,考试时才能“薄发”。
所以,平时要注意生活的积累,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重视知识的积累;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文章结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以使自己的思想观点能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
(二)认真审题审题至关重要,一定要用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材料。
在阅读材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就不可能正确地概括出主题,当然也就不可能提出确切的对策和方案,所进行的论证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当然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三)注意限制性要求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材料的限制。
不管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方案、进行论证,都应局限于试卷上给定的材料,不得离开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去随意发挥。
2、题干的指令性要求。
例如,有的是“概括要点”,有的是“概括主要问题”。
前者要求抓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把主要问题是什么概括出来,后者则要求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梳理清楚,予以概述说明。
3、字数的限制,这是对应试者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
申论考试中,每道题都有具体的字数限制,应试者切不可随意增减字数,否则会影响成绩。
(四)注意材料设定的“虚拟身份”问题申论写作行文的出发点的规定,是对怎样提出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的要求。
申论考试时,要注意题目为你设定的“虚拟身份”,然后再作答。
方案和对策的提出,与对策人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
对策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提出问题的角度乃至语气表达就不同,一旦忽略了,就会所答非所问。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阐述题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阐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eae8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阐述题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机会,申论考试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在申论考试中,阐述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
本文旨在帮助考生们如何备考申论中的阐述题,以提高考试的得分。
一、了解阐述题的特点与要求阐述题是要求考生对一定的问题进行阐释、说明、解释或提出看法。
在回答时,需要全面、准确地阐述观点,并进行逻辑合理、连贯流畅的论证。
对于阐述题,考生需要明确要点、注重细节、注意论证,尽量避免主观性太强、片面性过重或空洞的论述。
二、学习积累相关知识备考阐述题,首先需要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积累。
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期刊,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增加自己的阐述素材库。
同时,要注意积累各类典型案例和数据,以支持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掌握阐述题的解题方法1. 理清问题,确定观点。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自己要阐述的观点。
可以通过在草稿纸上列出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思考和确定观点。
2. 分析论证。
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论证。
可以从实证、对比、逻辑推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结构的清晰性和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总分、并列、对比等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进行组织和排序,使文章脉络清晰可辨。
4. 语言准确,表达流畅。
在表达观点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短语和句型,避免语法错误和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得分。
四、多练习,提高应试能力备考阐述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应试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阐述题进行模拟考试,加强对题目要求和答题技巧的熟悉程度。
通过练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注意时间分配和答题技巧在考试中,时间分配是非常关键的。
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和完成。
在作答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篇幅,控制好字数,确保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完成作答。
201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高分答法
![201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高分答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6a170c02020740be1e9b50.png)
综合分析类题目是许多考生比较挠头的一类题目,原因在于当学生看到一道综合分析题目时,不能及时有效的形成一个作答思路,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面对这样的一道题目,我们应该怎么找到答题的抓手呢?应该怎么样作答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与大家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综合分析题目的表现形式说起。
综合分析题一般是针对一件事一句话让我们谈看法,谈见解。
比方说2013年省考甲级的第二题就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它的作答要求是“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
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
’你怎么看?”这就是一道很典型的综合分析题。
它让我们就材料中所给的一句话谈看法。
面对这样一道题目,我们该怎样找到着力点呢?我们就题目而言,可以抓的就是他提到的一句话,只有通过这句话,才能找到他与材料的结合点。
那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这句话表达的一些含义,一起形成作答思路。
“社会越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
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
突然地面对这样一句话,我们通常会有这样几个疑问:1.社会发展富足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真的如题中所述么?2.中国所处的“未富先病”的境地是什么样的一种境地?3.我们应当怎么走出这种境地?面对着几个问题,我们就应该到给定资料中找到相应的材料和相关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的发展和富足与身体素质下降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国的这种“未富先病”的境地重要是指青少年。
而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全社会一起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当我们面对一道综合分析题时,就应当抓住题目中的句子,找出关键词汇,着重分析句子,找到作答思路。
这是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
申论备考辅导:阐释题答题方法
![申论备考辅导:阐释题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e2427d7fd5360cba1adb55.png)
辽宁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申论写作中,阐释题为考试常见题型之一。
那么阐释题应该如何作答?考生怎么取得高分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相关备考辅导。
一、题型性质区分题目到底是不是阐释题的判断标准很简单,通常题干中会要求“谈谈对……的理解/认识”,或“对……进行阐释/解释”,“……是什么意思”等。
这里的……往往是指一个词或一句话。
所谓阐释意思是解释清楚,解释明白,那么怎样才能解释清楚、解释明白呢?最好的方法是在限定的字数内用长句作答,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楚、透彻到位。
二、答题方法首先,解释词和短句的内涵。
即解释词和短句在材料中所表达的基本涵义和引申涵义。
其次,简单的提对策。
比如一道阐释题要求考生谈谈对文中“困境中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那在作答时困境包括哪些方面在解释时都要写上去,不绝希望包括哪几层涵义也要解释到位。
困境在材料中有三个,不绝希望则有两层涵义,比较完整的答案应该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是指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尽管很多农村家庭会面临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但仍然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教育上,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同时寄希望于教育的改革。
这警醒我们必须反思教育本身,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和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如果组织语言能力较差的考生可以选择分条作答,先解释困境,再解释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最后提对策。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用一句完整的话解释清楚给定的词汇,后面的对策依据材料、针对问题简单的提一下即可,重点要放在前部分。
以上内容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申论备考辅导,供大家参考借鉴!。
申论语句解释题题技巧
![申论语句解释题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7743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b.png)
申论语句解释题题技巧在申论考试中,解释题是考生需要面对的一种题型。
解释题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展现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释题的应对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理清思路,明确解释题的要求。
解释题通常需要考生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解释和分析,因此考生需要在回答问题之前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明确解释的重点和要求。
理清思路,明确解释题的要求,有利于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偏离主题,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论述。
其次,举例论证,增加说服力。
在解释题中,举例论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论证方式。
通过举例,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增加论述的说服力。
因此,考生在回答解释题时可以适当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加强论述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再次,客观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解释题要求考生客观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在回答解释题时,考生应该尽量客观地分析问题,结合事实和数据进行论述,避免过分主观化的观点,从而使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最后,提出建议,展示思考深度。
在解释题的结尾部分,考生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和见解。
提出建议不仅可以为解释题增加深度,还可以展现出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的论述锦上添花。
总之,解释题是申论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通过理清思路,举例论证,客观分析和提出建议等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解释题的答题要求,展现出自己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申论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阐释题如何答得精彩.pdf
![阐释题如何答得精彩.pdf](https://img.taocdn.com/s3/m/ffc48b372f60ddccda38a0af.png)
阐释题如何答得精彩——申论题型之阐释题的答题思路一、阐释题初步感知在申论的联考、国考中,考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题目类型:【例】2015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 150 字。
【例】2014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要求:全面、准确。
不超过 200 字。
【例】201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 150 字,【例】2014 年 413 多省份联考根据给定资料 3,谈谈“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 350 字。
【例】2012 年 915 多省份联考给定资料 7 中提到:“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
”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文化逆差”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200 字。
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称之为阐释题。
阐释,顾名思义,就是让你解释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在材料中的含义。
这种类型题目的特征主要有,题干中会让你理解某个词某两个词或是一句话,作答要求中一般为准确、全面。
二、阐释题答题思路第一步,概括。
词句阐释的第一步需要阐释清楚词或者句子的表面意思,这一层表面意思是与给定资料紧密相联的直接信息,是一定能够从给定资料中找出来的。
作答这一步,通过结合上下文,找出词句在文中的表面含义。
第二步,引申。
进一步思考词句所隐含的含义,这一层含义多数是与词句相关的间接信息,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这个词句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解决措施。
第三步,作答。
找出以上信息之后,需要我们进行条理作答,将答案所包含的信息点、关键词通过条理作答的形式突出出来,保证阅卷老师能够采到信息点,从而取得这道题目应有的分数。
2014年公考申论高分必杀技
![2014年公考申论高分必杀技](https://img.taocdn.com/s3/m/e9885698dd88d0d233d46a6a.png)
2014年公考申论高分必杀技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谈申论变色,总是觉得申论是一座攻不下的城,各种努力都付之一炬。
那就是大家不知道真正的阅卷标准只是给考官一个框架——紧扣材料、逻辑清楚、字体清晰、对策可操作性强等。
这些标准都是由考官把握的,所以考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很大的,换句话说既考官在阅卷过程中,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的。
那么什么样的申论会的高分呢?一、本意明确在政府人员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要向领导们汇报经济形势和下一步措施,文章写的好,领导批示“照此办理”;写的不好,批示“打回重写”。
所以说申论在写作时,就要站在政府角度写。
政府公文不是问你想什么,所以文中不要出现“我认为”、“我觉得”、“在我看来”等字眼,而是要从政府角度客观的描述事实,然后给出避免此类事件的对策,也就是政府部门要干什么,这才是申论本意。
二、观点鲜明绝大多数考试在写作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层面一般都比较全,但很难发现他所写文章的中心论点。
比如一篇围绕经济的申论文章,在文中可以看到:经济危机的表现、原因、对策,但是中心论点就是不明确。
可能有的考试在写时会提出几个对策,然后按这几个对策就可以克服经济危机,经济就会发展起来,但是通篇文章看不到一句总结性、或者说是能统领全文的一句话,就让阅卷人读文章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费心、费力、费时,必然就得不了高分。
所以,文章一定要观点明确,最好可以开门见山的说清楚。
三、语言语气规范就像吃肉一样,三肥七瘦的肉,既吃着不腻,又有淡淡的油香。
写申论也是一样的,不要动不动就是火星语、流行俚语等,这样的语言体现不出官味的,是不符合公职队伍的要求。
所以写作语言必须要官腔十足。
建议各位考生平时多看新闻联播(从头到尾都要学语言)、人民网(多看官方会议、领导人讲话)、新华日报(重点看第四版特约评论)、半月谈(开篇的半月评论),从上述地方搜集近期的20-30篇热点时事类规范官方语言文章,每天朗读,培养语感。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阐释分析知多少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阐释分析知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2a009204763231126edb11df.png)
华图网校: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阐释分析知多少阐释分析题是申论考试中的基础题型,也是在近几年的考试中的常考题型,但同时也是很多考生得分很低的一类题型。
在多次的授课过程中,学员对阐释分析题的防范和准备都比较少,大部分学员一开始都认为阐释分析题是得分最高的。
由此错误的认知导致学员阐释分析题的纷纷较低也成了一个明显的问题。
那么,阐释分析题到底要怎么作答呢?在此,华图资深名师为你进行分析。
所谓阐释分析,一谓之阐释,也即对词语或者是句子进行解释,顾名思义,在答这类题时考生要找出题干中给定词语或者是句子的理解,通俗的讲,也就是要找出给定词语在材料中的表现是什么。
例如下面这道题: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在此题中需阐释的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所谓困境一定是问题,所谓不绝希望一定是好的表现。
所以,在作答此题时,我们需要作答的第一步就是要到给定资料中找出困境的表现和不绝希望的表现,这样也就阐释出了“困境中不绝希望”的字面含义了。
进行阐释之后,很多同学就认为这样一道题就作答完美了,应该可以拿高分了。
其实不然,既然所谓“阐释分析”,第一要阐释,那么第二就需要有一定的分析了。
在之前的答案中,我们只是进行了阐释,还没有进行分析,所以,这道题的第二步我们需要对给定的词组进行分析。
在这道题里我们可以分析什么呢?可以分析这样给定的词语词组或是句子的这些表现是什么引起的,或者是给定的词语词组句子在警示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了。
那么,在完成了阐释分析的第一步后,此时就需要考生找出给定词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或者是找出可以解决给定词语反映问题的对策。
那么至此,才算是完全作答完毕阐释分析题。
作为国考中的常考题型,阐释分析题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出题的概率在不断加大,同时分值也在不断增大。
所以,这样一类基础分析题也是应该引起考生们重视的一类题型。
机遇永远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只有自己不断的努力,积极的完成对考试题型和必考知识点的充分复习,才能保证在公考的大军中脱颖而出。
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总结如何利用详细解释提高的说服力
![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总结如何利用详细解释提高的说服力](https://img.taocdn.com/s3/m/fda047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总结如何利用详细解释提高的说服力公务员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考生们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在申论答题中,如何利用详细解释来提高说服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提出论点并明确观点在回答申论题目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以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给出自己的推理、观察、研究等经验性证据,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题目中要求对某一政策进行评价,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该政策对于提高国民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给出针对该政策的详细解释。
”二、使用具体事例进行详细解释详细解释是提高说服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论述中,可以使用具体的事例、数据、案例等来进行详细解释,以增强论点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例如,在论述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时,可以引用相关的实际经济数据,并通过详细解释这些数据的含义和影响,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列举利弊对比分析在回答申论题目时,往往需要对某一问题进行评价或对比分析。
此时,可以通过列举利弊,并进行详细解释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讨论某一政策的利弊时,可以列举该政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详细解释这些影响的原因和结果,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四、对可能的反对意见进行详细解释在申论答题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存在多样化的观点,包括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详细解释来反驳对方观点,提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释。
例如,对于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可以列举反对意见,并逐一进行详细解释,有力地驳斥对方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五、注重论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申论答题中,论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使用逻辑连词、过渡词等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并加强语句之间的联系,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通顺和连贯。
同时,还要注意整篇文章的逻辑推理,避免突兀的论述和跳跃的思维。
总之,利用详细解释是提高申论答题说服力的一个重要技巧。
如何在公务员申论中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
![如何在公务员申论中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e43da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b.png)
如何在公务员申论中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公务员申论作为公务员招考考试中的必考科目,是考察考生政策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申论中,合适的解释和解读是关键要素之一,能够有效地展示出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思想深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公务员申论中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以提升申论得分。
一、准确理解题目首先,解释和解读题目是申论的第一步。
考生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和行动词。
特别是在解释题目时,要准确把握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不可随意曲解或遗漏重要内容。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才能进行合适的解释和解读。
二、分析要点和逻辑关系在进行解释和解读时,考生应分析题目要点、逻辑关系和思路,形成完整的论述结构。
合适的解释和解读需要有逻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通过合理的论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考生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分类划分、因果关系和对比对照等的运用,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引用合适的资源和证据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不仅需要理论依据,还需要合适的资源和证据来支撑。
考生可以引用政府文件、学术研究、实证数据等权威来源作为解释和解读的依据,并通过引述、援引等方式来加强论述的可信度。
同时,还可以借鉴相关案例和实际经验,以丰富论述内容,增加说服力。
四、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在公务员申论中,准确的语言表达和流畅的写作风格是必不可少的。
在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时,考生应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此外,合适的解释和解读需要有清晰的段落结构和逻辑过渡,以保持全文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五、灵活运用解释和解读的技巧最后,在公务员申论中,考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释和解读技巧,以提升论述的效果。
比如,可以采用比喻、类比、详细描述等手法,突出重点和亮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和解读,增加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解读,使论述更贴近现实。
综上所述,公务员申论中运用合适的解释和解读是提升申论得分的关键要素之一。
申论中的观点阐述技巧
![申论中的观点阐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e2580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c.png)
申论中的观点阐述技巧观点阐述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合理、准确地表达观点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观点立场,还能为文章增加说服力。
以下是一些申论中常用的观点阐述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使用明确的表达方式在申论中,观点应该清晰明确,以便读者一次性就能理解。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使用直接、简洁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观点。
例如:我认为,我坚信,我深信等,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二、使用举例子的方式支持观点观点的阐述需要有充分的支持和论证。
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具体说明观点,并进一步加强说服力。
合适的例子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使观点更加具体而生动。
比如,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可以举出一些环境恶化的案例,以此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使用数据和事实进行论证数据和事实是观点阐述中常用的论证方式。
通过引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相关研究的结果等,可以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同时,还可以引用历史事件的事实,以说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但要注意,使用数据和事实时要保证真实可信,并避免滥用和歪曲。
四、进行对比和对立观点的分析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观点进行对比和对立的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可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出自己的思考能力。
该技巧需要注意把握度,避免过度贬低其他观点以及过分强调自己的观点。
五、准确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的语言技巧。
可以在观点阐述中适当应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夸张表达观点的重要性,或者通过排比列举相关事例来增加说服力。
六、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一致性在观点阐述中,需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
观点之间的转换应该流畅自然,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联紧密,避免出现表达混乱或逻辑跳跃的情况。
总之,申论中的观点阐述技巧对于文章的表达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运用具体的例子和数据进行支持,进行对比和对立观点的分析,准确使用修辞手法,保证语言的逻辑性和一致性,可以为观点阐述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
公务员申论题的论证思路与写作技巧分享
![公务员申论题的论证思路与写作技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b6a050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9.png)
公务员申论题的论证思路与写作技巧分享公务员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都是必考科目。
申论题目通常与时事热点、社会问题或公共管理等相关,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论证思路和写作技巧。
本文将分享一些公务员申论题的论证思路和写作技巧,帮助考生提高申论答题水平。
一、论证思路1. 分析问题:首先要对申论题目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问题的核心点、争议点和背景信息。
通过整理、分类和梳理相关信息,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解决方向。
2. 论述观点:在论述观点时,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并进行有力的论证。
可以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多个角度出发,通过事实、数据和理论知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对比分析:有些申论题目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对比两种不同的政策、制度或观点。
此时,应该客观公正地列出两者的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判断和建议。
4.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环节,要提出具体和可行的建议。
建议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和可评估性,同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
二、写作技巧1. 清晰逻辑:文章的结构布局要清晰合理,逻辑严密。
可以采用“总-分-总”、“比-对-析”、“因果关系”等写作框架,使文章层次清晰,思路连贯。
2. 剖析关键词:申论题目通常包含一些关键词,如“原因、问题、影响、对策”等。
在写作时,要将这些关键词具体化、细化,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展开论证。
3. 举例论证:在作答过程中,合理运用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
举例可以是实际案例、统计数据、社会调查等,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 语言表达:在公务员申论中,语言表达要规范准确。
可以运用科学术语、专业词汇、比喻、修辞等手法,提升文章的语言水平和阅读体验。
5. 修改润色:写完申论后,一定要进行修改和润色。
注意语言表达是否准确、逻辑是否通顺、行文是否流畅,同时审查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等问题。
总之,公务员申论的论证思路和写作技巧对于提高申论成绩至关重要。
2014年贵州省考申论学习的方法
![2014年贵州省考申论学习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b025d2ad51f01dc281f1e7.png)
公务员华图名师培训课:/guizhou/gwy/(按住Ctrl点击网址)>>>>>>>点击获取更多历年真题及解析申论学习的方法申论中的四种思维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各主体都会有自己的模式。
但在申论考试中,解题的各个环节都要运用思维能力,只是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而已。
一、拟题的思维能力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
好的标题.使人过目不忘、甚至终身犹记。
拟定题目,可在行文之前,也可在文成之后:一般情况下是拟题在先,但也有先有材料,先有观点,连缀材料、观点而成文章。
题目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再拟定,这样,题目便定在文成之后。
有时会同时出现几个题目,那就要推敲斟酌,比较取舍。
在拟题过程中也存在思维能力。
拟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概括能力,同时要求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慨括能力和直觉能力。
在概括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只有明确了中心思想,所拟的标题才会正确体现中心思想,或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
其次,要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
在直觉能力方面,重要的是注意拟题方法经验的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
这就需要在平时多掌握拟题方面的知识,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立意的思维能力立意是文章写作的起点。
这里的"意"指的是我国古代写作论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它融合着作者对写作对象的认识与情感。
由于在写作时文章还未生成,所以我国传统立论称确立未来文章的主题思想为立意。
在确立中心思想时,要培养辩证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见解深刻并富有新意,在思考过程中必须注意运用辩证思维。
我们所要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所思考的某一具体对象,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或对象时也必须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在这一由思维抽象上手}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中,辩证思维应当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的思维形式。
公务员申论观点阐述技巧如何清晰阐述申论观点
![公务员申论观点阐述技巧如何清晰阐述申论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0a698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8.png)
公务员申论观点阐述技巧如何清晰阐述申论观点公务员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部分,其主要考察考生在实际问题中阐述观点的能力。
在申论中,清晰地阐述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公务员申论观点阐述的技巧,以帮助考生提高应试水平。
一、明确观点申论题目一般给出一个问题,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在阐述观点时,要表达自己的立场,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支持,使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此外,要保持观点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二、逻辑严谨在阐述观点时要注意逻辑严谨,要遵循一个主题一个段落的原则。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其他句子要围绕主题展开,避免过多的无关信息。
同时,在段落之间要有合理的过渡,以保证文章的整体连贯性。
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申论中,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适当运用一些连接词和过渡词,如“而且”、“然而”、“因此”等,来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
四、提供具体的例子在阐述观点时,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或事实来支持观点。
这样可以使观点更有说服力,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例子的选择要与主题相关,不能脱离主题。
五、审慎使用修辞手法在申论中,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比如,使用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能够起到强调和增强效果。
然而,过度使用修辞手法可能会让观点陷入空洞和模糊,所以要审慎使用。
六、多练习与积累清晰阐述申论观点还需要多加练习和积累。
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申论范文,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模式。
同时,可以多做申论模拟题,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总之,清晰地阐述申论观点是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关键技巧。
明确观点、逻辑严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供具体的例子、审慎使用修辞手法以及多练习与积累都是帮助考生提高申论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相信每个考生都能提升自己的申论写作水平,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https://img.taocdn.com/s3/m/bab896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d.png)
公务员如何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其中解释题是申论中的一种题型。
解释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解释等方法对所给问题进行论述。
备考解释题需要遵循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的方法。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解释的对象和范围。
题目往往会给出一些关键词,考生可以通过对关键词的准确理解来确定自己的解释方向。
二、分类思维法备考解释题时,可以采用分类思维法来进行解题。
首先将问题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进行具体的解释。
这样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避免跑题。
同时,分类思维法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严密。
三、列示原因法备考解释题时,可以采用列示原因法来进行解题。
首先列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逐一进行解释。
列示原因法可以使文章有条理、分析清晰,同时还可以展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提供实例备考解释题时,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实例可以是真实的事例,也可以是考生自己编造的情景。
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增加说服力。
五、注意语言表达备考申论解释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语句要通顺,逻辑要清晰,避免出现拗口、生硬的表达。
同时,还要注意语法、标点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文章质量和表达效果。
六、多练习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最重要的还是多进行题目的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解释题的题目形式和解题方法,并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练习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之,备考申论中的解释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以上提到的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解释题。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努力和积累,相信大家一定能在申论解释题中取得好成绩。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分析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2d7c300912a21614792952.png)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分析链接:/anhui/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于论证。
想要申论取得考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阅读理解能力。
考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读懂材料,不但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内容,还要运用全面思考的能力,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案例型材料,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快读法,找出其隐含的推论;另一方面要读透材料,尊重材料、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归纳概括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贯穿申论考试始终的一种能力,是解答所有题目的基础。
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结构和逻辑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对材料的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二是掌握基本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如同义法、同范围法和主体合并法等,提高自己对材料中相关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是要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历年真题、模拟题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解决问题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往往会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提出某些解决问题或原因的方法。
应对该种题型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一要仔细审题,明确身份的限定以及作答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中的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创新性等;二要注意工作环境的实际要求,作为背景积累,丰富所提对策。
四、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本质上是深度的归纳概括,是基于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
解答该题型,重点要掌握综合分析的一般作答思路:综合- 分析-综合,即总-分-总结构。
首先概括评论对象;其次,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不合理性等;最后,提出对策或形成结论。
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特殊的综合分析题——启示型综合分析,该题型为总分结构,答案以对策的形式呈现。
五、综合写作能力。
近年来,作文书写难度逐年增大。
部分考生存在读材料逻辑混乱的情况,虽然能读懂每一则材料,但却不会将各部分进行联系,从而造成分数不高。
2014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要求——观点明确
![2014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要求——观点明确](https://img.taocdn.com/s3/m/a0055be0172ded630b1cb6cb.png)
了解更多公务员等公职类信息请点击:/最新最全的公考资料下载及招考信息发布请关注@华图教育贵州分公司的微博:/guizhouht 2014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要求——观点明确华图教育马素国在做申论试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观点明确”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客观题目,比如观点现象评论题、启示题以及公文题。
那么“观点明确”具体涵义是什么,我们在不同的题型当中又如何体现,下面我们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观点明确”的字面涵义“观点”:①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②专指政治观点。
“明确”:①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②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
“观点明确”就是①要使自己的态度明确而且确定不移;②政治观点明确清晰。
二、“观点明确”在申论题型中的应用纵观近几年国考、联考以及各地放考试尤其是山东,这两个典型的词语出现在观点现象评论题、启示题、公文题和作文题。
那么在不同的题型中,在作答时呈现出来的表达形式不同,具体我们一一去分析。
(一)观点现象评论题当题目说“谈谈你的看法、见解、认识或如何看待”这种问法时,称之为观点现象评论题。
当看到“看法、见解、认识、看待”这些词语,心理要明确是要求有我们列明观点的,题目的作答细节中也往往有“观点明确”。
那么它表明的意思是我们在回答时第一步一定要将自己认为这个观点或现象是正确、错误或辩证体现出来。
例如说:该句话是正确的或者片面的、偏颇的或者是错误的。
那么观点是怎么来的,答案是基于材料。
因此在观点现象评论题看到“看法、见解、认识、看待、或者观点明确”出现其一,则在作答时第一步列明观点。
即是正确、错误或辩证。
例如【2012年国考省部级】(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
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20分)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题目要求中出现“观点明确”则在作答时第一句话,基于对材料的理解说明“该观点是了解更多公务员等公职类信息请点击:/最新最全的公考资料下载及招考信息发布请关注@华图教育贵州分公司的微博:/guizhouht片面的、偏颇的”,此句话为3分。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阐释题答题技巧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申论备考:阐释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89d22631eb91a37f1115ceb.png)
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备考:类比推理解题备考技巧在社区工作者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是逻辑学里的一个概念,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若干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
类比推理题主要考查应试者的推理能力及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
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类比推理解题及备考技巧,助考生轻松备考。
类比推理试题测验范围十分广泛,要求考生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
而在社区工作者考试方面,这种试题一般在题干中先给出应试者一对有某种因果、属种、象征、特征、描述等关系的词或词组,要求应试者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对词或词组,使选出的一对与给出的那一对最为相似,即类推两个对象的共同属性。
类比推理题的题型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包括三种形式的类比推理题值得应试者注意。
【解题技巧】类比推理这种新题型,总结以往经验,应试者在应试时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粗心大意,认为此类考题非常容易,简单浏览一下题目就匆忙作答;二是纠缠不清,因为对此类考题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而无所适从,在一个考题上纠缠过多,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考生首先要认真把握题干所给的两个词语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然后根据这种关系察看各个选项,仔细排除具有迷惑性的选项,选出与题干最为贴近或相似的选项。
解答类比推理题时,应试者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题干中两个词组或词之间的关系。
只有弄清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对选项进行正确的判断。
为此,首先弄清题干所给的一对词之间所体现是否是相似、对立、所属、排斥、解释、因果等逻辑关系。
其次要看清两个词之间的顺序,这也是考试的重要“陷阱”。
再次,要选最相类似的。
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需要结合应试者的日常知识,将两组词之间的关系找出来,同时在都符合基本关系的情况下,要选择最相类似的那组词。
【备考策略】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提醒,备考类比推理这部分内容,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注意近几年该类试题题型的变化,熟悉各种类型的类比推理试题,方可做到心中有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贵州省考申论技巧:阐释题高分秘诀近年来,在申论考试中阐释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近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联考,阐释题基本上已成为必考题型之一。
那么阐释题应该如何作答?考生怎么取得高分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解答。
一、阐释题的性质
区分题目到底是不是阐释题的判断标准很简单,通常题干中会要求“谈谈对……的理解/认识”,或“对……进行阐释/解释”,“……是什么意思”等。
这里的……往往是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国考一般分值为10分,联考一般为15-20分。
例如2013年413联考要求考生对“人口诅咒”做一个全面的解释,2012年915联考要求考生谈谈对“文化逆差”的理解。
这都是属于典型的阐释题。
所谓阐释意思是解释清楚,解释明白,那么怎样才能解释清楚、解释明白呢?最好的方法是在限定的字数内用长句作答,把意思表达完整清楚、透彻到位。
二、阐释题的答题方法
阐释题的答题步骤为:首先,解释词和短句的内涵。
即解释词和短句在材料中所表达的基本涵义和引申涵义。
2、简单的提对策。
比如2011年国考地市级的一道阐释题要求考生谈谈对文中“困境中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那在作答时困境包括哪些方面在解释时都要写上去,不绝希望包括哪几层涵义也要解释到位。
困境在材料中有三个,不绝希望则有两层涵义,比较完整的答案应该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是指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尽管很多农村家庭会面临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但仍然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教育上,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同时寄希望于教育的改革。
这警醒我们必须反思教育本身,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和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组织语言能力较差的考生可以分条作答,先解释困境,再解释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最后提对策。
不过还是建议大家用一句完整的话解释清楚给定的词汇,后面的对策依据材料、针对问题简单的提一下即可,重点要放在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