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
在那一年,我肩负起了母亲的重任。
面对着初生的婴儿,我深思熟虑地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该如何塑造这个孩子的未来?”经过慎重的思考,我在育儿日记中记录下这样的愿景:“培养他成为一个充满阳光、积极进取的人。
”这个目标成为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导向。
光阴如梭,他背负着书包踏入了学校的大门。
天性活泼的他时常带来各种挑战。
于是,有一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共同达成了一个共识:“做让家庭感到幸福的事情。
”这个信念成为了我们家庭每个成员的座右铭。
同时,我与孩子约定,我们将互相支持、激励和监督,以期共同进步。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在与学生打交道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倾听他的反馈以及同学们的评价,并且询问他:“你对妈妈的表现满意吗?我让你感到幸福了吗?”同样,我们也以这种方式评价他的行为。
无论是他代表班级在国旗下演讲,发表作文,主持校内外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还是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我都将他带给我的幸福感表达出来。
有一次,他问我:“妈妈,只有我取得成就时你才会感到幸福吗?”我向他解释:“不,当你能捡起地上的纸屑,投出精准的球,与朋友们快乐游戏,独立解决问题时……我都会感到幸福。
如同向日葵追寻阳光,我们也应追求阳光,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了这样的态度,即使是短暂的挫折也是幸福的。
”尽管这些话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但他显然在努力实践着。
进入高中后,已经高出我一头的儿子成熟了,他能带着我游历北京和上海。
过马路时,他会体贴地拉我一把,就像小时候我牵着他那样……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创造让家人感到幸福的时刻。
再过三年,他将离开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我深信,在没有我时刻监督的情况下,他会坚守阳光做人的原则。
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成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模式在不断地模仿我们。
家庭风气的塑造,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
去年,我与他商量,我有意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作为一名教师,这个领域的知识对我的工作至关重要。
听到这个决定,儿子拍着我的肩膀说:“汪老师,我支持你。
加油,我看好你!”孩子的话语让我深感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的行动和选择将深远地影响他们的未来。
2024年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二)
王城众多,晋公所居之地,郁胡三槐,皆为德行之象征。
因此,当时著名文人苏轼对王氏祖孙及家族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千百年来,无论王氏历经多少世代,无论三槐王氏子孙身处何方,均能恪守祖训家规,以耕读传世,奋发向前,以德立族,以孝事亲,以勤持家。
《淮安王氏家谱》全书约____万字,详细记载了王氏三槐堂淮安这一支系的发展脉络及重要轶事。
该家谱包含谱序、始祖、各房世系、大事记、史话等重要内容,并着重记述了明朝年间,三槐后裔在江苏淮安开始的一世公王小峰,其作为东林党人,为躲避宦官魏忠贤的追杀,自无锡王巷迁往苏北安东(今涟水县)隐居,成为该支系的
始迁祖和一世公。
小峰公,又名启运,字驭六,据《淮安府志》及《安东县志》记载,其为崇祯己卯举人,博学工书。
王氏家族在淮安与涟水地区有着深厚的根基,历代繁荣兴旺。
刚出版的《淮安王氏家谱》中,特别收录了《王氏族规》,内含“祖训”“家训”“家规”“规戒训诂”等条目。
其中,“祖训”强调忠、孝、勤、俭四字,涵盖了对君主的忠诚、对父母的孝敬、勤奋劳作以及节俭生活等方面;“家训”则着重于教育子女读书上进,明确志向,以理明智,勤奋学习;“家规”中严禁虐待父母、歧视兄弟、放荡行为、铺张浪费、沽名钓誉、好逸恶劳及窝赃庇奸等行为;“规戒训诂”则强调了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团结宗族、勤俭节约、勤耕苦读、谨慎处理丧祭事务、慎重选择婚姻以及安守本分等行为规范。
这些族规家训,是王氏家族千百年来发展繁荣、安身立命的基石。
三槐淮安涟水一系的王氏子孙,一直恪守家训,以耕读传家,自强不息。
家学渊源深厚,历代均有读书人涌现。
一世祖王小峰为举人,明崇祯己卯年应诏赴试,虽因病未能完成会试,但其博学善书,所著《露涛》《天阿》《唐书》等著作传世,并留有“咏涟八景诗”十首,意境深远,广受赞誉。
二世祖正宇和三世祖应葵均为太学生,学识渊博。
历代族人中,举人、秀才众多,为官出仕者亦不乏其人,深受乡里推重。
王氏子孙以祖上三槐故事为荣,严于家规,孝义传家。
据《淮安府志》及《安东县志》记载,一世祖小峰公性格豪爽,以孝闻名,曾在疫病流行时施赠棺材五十口助葬;拾金不昧,归还失主;为受欺凌的民妇伸张正义,使其得以昭雪。
三世祖应葵以孝行著称,其品行在家乡广受赞誉。
八世祖昌吉公在路旁挖井供人饮用,人称“王砖
井”,其善举为家族后人所自豪。
这些孝义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世子孙。
作为三槐堂王氏子孙,我深感对家族和先祖的敬意。
同时,我也深知作为同脉同源的三槐王姓人,应如何传承先祖的家族精神,弘扬家风和宗族的家国情怀,不忘家族精神的正能量。
我们将继续恪守祖训家规,发扬耕读孝义、爱国爱家的良好家风,为家族的繁荣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培养良好家风讲话稿(三)
在传统智慧中,常提及“怀善心,行善举,方能无愧于心;持平常心,做本分事,方能日夜安宁。
应铭记他人之恩,不念人之过,不揣测他人是非,不计较他人怨恨。
心怀宽容,则阴霾尽散;待人谦让,则晴空万里。
”我祖父在世时,曾深情地回忆起一段往事。
他述说,家中昔日贫寒,他身为旅店伙计,勉力维持生计。
某年遭遇大灾,住客稀少,祖父的薪资锐减,家中生活困苦。
一日清晨,祖父发现一位青年昏倒于门前,祖母望向祖父,期待他的决定。
祖父立即扶起青年,祖母迅速取出家中口粮——三个窝头,细心地喂给青年。
青年闻香而醒,将窝头尽数食尽。
随后数日,祖母将三人之食分为四份,祖父则每日采集野菜以补不足。
青年逐渐恢复了体力。
临别时,祖父赠予青年数个窝头作为路途之需,青年感激涕零,在我家门前磕首致谢后含泪离去。
祖父表示,自身忍饥挨饿、辛勤劳作虽苦,但行善积德乃为人生之乐,善心善举能挽救生命。
我父亲深受祖父影响,始终践行“常怀善心”之家风。
我家邻居有四兄弟,其中老大常因家族势力侵占我家田地。
虽每年侵占不多,
但积年累月,我家田地明显减少。
母亲对此愤愤不平,而父亲则劝慰母亲,认为我家人口少,无需过多田地,应让邻家多种。
此事在父亲的宽容下得以平息。
不久,邻家老大之妻因早产大出血被送入重症监护室,每日高昂的医疗费用令老大焦虑不已。
父亲得知后,与母亲商议,将家中积蓄的____万余元赠予邻家。
母亲在递钱时提醒父亲:“你忘了前些日子他们怎么对你的吗?”邻家老大接过钱时,感激涕零。
在父亲的资助下,老大妻子顺利出院,母子平安。
父亲常说:“人生不易,仇恨不能伴随一生。
唯有常怀善心,方能化解恩怨,解开心结。
”
至我们这一代,父亲亦教导我们要心怀善念,避免与善相违之事。
在我年幼时,交通不便,每日需步行上学,途中穿越一片高粱地。
某晚暴雨后,父亲担心我跌倒,便送我上学。
途中,被风吹倒的高粱苗挡住了去路。
我未经思考便踩踏而过,未走几步,便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
他告诫我:“高粱倒伏而不扶已是不当,再踩踏更是错上加错。
你踩坏庄稼,人家秋天何以为生?若他人踩踏我家庄稼,你心中不也会感到痛惜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如此生气,我赶忙扶起高粱苗。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心怀善心的意义。
心怀善心即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他人受损。
良好的家风正是当今社会所需的正能量,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