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泊秦淮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泊秦淮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的大意,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难点
(1)感受诗歌含蓄深沉的风格,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现实忧思。
三、学习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四、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写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衰,内忧外患,而秦淮一带却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
诗人泊船秦淮河畔,看到晚唐的达官贵人仍过着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生活,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借古讽今的七绝。
五、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初读诗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泊()秦淮商女()后庭花()
2、解释下列词语。
(1)泊:
(2)商女:
(3)后庭花:
3、搜集有关秦淮河的资料,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二)课堂探究
1、朗读诗歌
(1)听录音范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自由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3)小组内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2、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大意。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诗意的理解。
3、赏析诗歌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唱”二字有何深意?(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探究主旨
(1)诗人借陈后主的亡国之音《后庭花》,想要讽刺的是什么?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首诗的现实意义。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和《泊秦淮》,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有何异同。
2、假设你是杜牧,在泊秦淮时,你会对那些沉迷于享乐的达官贵人说些什么?请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话。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大意、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
2、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检测
1、默写《泊秦淮》。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烟笼寒水月笼沙笼:
(2)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
3、下列对《泊秦淮》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景,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
一起,创造出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B 次句叙事,点明夜泊秦淮的地点,并由“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
的出场。
C 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
D 这首诗描绘了秦淮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晚唐盛
世的赞美之情。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泊秦淮》。
2、阅读杜牧的其他诗歌,选择一首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