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耕与免耕1熟练掌握少耕与免耕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耕与免耕
(2)水稻田少耕和免耕
在双季稻地区,收早稻插晚稻季节紧张,为争 取晚稻早插,常采用少耕法。即用旋耕机一次完成 耕、耙、平多种作业,或配合以蒲滚覆盖稻茬即行 移栽晚稻,但旋耕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另外,近 年来水稻起垄栽培发展较快,尤在冷浸田、烂泥田 运用较多。早稻实行垄栽,收早稻后保持原垄不动, 免耕栽插晚稻。
1.水蚀和风蚀明显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保持水分 3.表土层中的土壤有机质增加 4.农耗时间减少 5.节约成本
少耕与免耕
三、少耕与免耕的优点
1.水蚀和风蚀明显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保持水分 3.表土层中的土壤有机质增加 4.农耗时间减少 5.节约成本
少耕与免耕
四、少耕与免耕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点击按钮
少耕与免耕
二、简答题
3. 目前少耕与免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1.除草剂问题 2.农机具问题 3.有机肥的施用和效果问题 4.品种问题 5.病虫害和覆盖物产生有毒物质残留问题
参考答案点击按钮
少耕与免耕
一、名词解释
1.少耕:
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 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又称少耕法。
2.免耕:
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 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和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 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参考答案点击按钮
少耕与免耕
二、简答题
少耕与免耕
1.熟练掌握少耕与免耕的概念; 2.掌握少耕与免耕的做法; 3.掌握少耕与免耕的优、缺点; 4.了解少耕与免耕在南方的应用。
少耕与免耕
一、少耕与免耕的概念
1.少耕
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 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 作方法,又称少耕法。
少耕是介于常规耕作和免耕之间的中间类 型。凡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联合作业,以局部 深松代替全面深耕,以耙茬、旋耕代替翻耕, 在季节间、年份间轮耕,间隔带状耕种,减少 中耕次数或免中耕等等,均属少耕范畴。
少耕与免土耕豆全田覆膜栽培,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与免耕
2.免耕
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 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 后和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 理的耕作方法。
国外的少耕与免耕不是简单地减少耕作次数,而 是多种先进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它需要以秸秆茬覆盖, 同是需要有高效能的除草剂,便于施用的有机、无机复 合肥以及防治土壤感染病虫害的高效农药,并需要能一 次完成耕、播等多种作业的耕播机。
少耕与免耕
1.旱地的少耕和免耕
南方地区旱地多为丘陵坡地,为减少水土流失, 常采用少耕和免耕。已经推广的是旱地分厢间套种 多熟制的土壤耕作即为少耕或免耕。在分厢间套作 中,一年四季田间均有作物生长,因此,土壤耕作 是分带进行的,耕作范围局限在作物带间,或前作 物收获后免耕直接播栽后作物。
少耕与免耕
少耕与免耕免耕播种小麦长势喜人
少耕与免耕
二、少耕与免耕的做法
1.用生物措施(如秸秆覆盖)代替土壤耕作; 2.用化学措施及其他新技术代替土壤耕作; 3.采用先进的机具代替土壤耕作。
少耕与免耕 小麦秸秆还田覆盖作业
少耕与免耕 麦茬玉米喷洒除草剂
少耕与免耕 免耕播种作业
少耕与免耕
三、少耕与免耕的优点
少耕与免耕
二是稻田套种。最普遍的是晚稻田套种绿肥 (紫云英),即在晚稻勾头散籽时撒播绿肥、晚稻 收后及时开沟排水;也有的在晚稻收割前7天左右 分厢播麦种,割稻后及时施肥并开沟碎土覆盖麦各; 还有在早、中稻收割前套种旱作物。
三是耙茬播麦。即收稻后用旋耕机耙碎根茎, 疏松表土层,然后分厢播种,施基肥,开沟碎土覆 盖厢面。
1.除草剂问题 2.农机具问题 3.有机肥的施用和效果问题 4.品种问题 5.病虫害和覆盖物产生有毒物质残留问题
少耕与免耕
五、少耕与免耕在南方的运用
1.水田的少耕和免耕
(1)稻后旱作物少耕、免耕 一是晚稻收后免耕播、栽后作物。当晚稻排水
晒田不好或遇多雨天气,致使收稻后田土太湿,不 宜犁耙,为了使后作物适期播栽,常采用免耕法, 即割稻后不耕翻直接播种大、小麦,再开沟碎土覆 盖麦种,或板田移栽油菜1.用生物措施(如秸秆覆盖)代替土壤耕作; 2.用化学措施及其他新技术代替土壤耕作; 3.采用先进的机具代替土壤耕作。
参考答案点击按钮
少耕与免耕
二、简答题
2. 少耕与免耕的具有哪些优点?
答:1.水蚀和风蚀明显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保持水分; 3.表土层中的土壤有机质增加; 4.农耗时间减少; 5.节约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