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下)期中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
(1)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
(3)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
(《木兰诗》)
(5) ,惟解漫天作雪花。
(韩愈《晚春》)
(6)《木兰诗》中用互文的修辞方式来表达女将军木兰回到家中梳妆打扮的句子
是: , 。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diàn jī) 和推动作用。
(2)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不禁心潮(péng pài) ,久久不能平静。
(3)广大群众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不(shēn wùtòng jué) 。
(4)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我的胜利比起来,都是(wēi bùzúdào) 。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璀璨的星光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空中。
B.谁要是好了疮疤忘了疼,那就该叫他多想一想。
C.心里面有一个自己佩服的人,可以鼓励你去做一些向他看齐的事。
心里面有一个自己
不以为意的人,可以提醒你不要做一些跟他一般的事。
D.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有了这个枕头,我们可以夜夜酣然入梦。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通过北宜昌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共将放归20万尾。
(删掉“通过”)
B.许许多多的中国故事,都被绘进了这一幅幅红火喜庆的年画中,成为了装点美好生活。
(在“生活”后加上“的艺术品”)
C.广州文化馆新馆坐落于美丽的海珠湖畔,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却
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馆。
(把“却是”改为“也”)
D.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琥珀释名为“江珠”,说是由老虎死后的精魄入地后变化
而成,因为像玉石一般,所以这个老虎的精魄就写为了“琥珀”。
(把“释名”调到“琥珀”
前)
5.(10分)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一句爱国的诗词名句。
(2)给下列故事配上有关的人物。
①精忠报国——
②宁死不降元朝——
③献身抗日英雄——
④舍身炸碉堡——
⑤死在铡刀之下——
⑥回国报效数学家——
A.华罗庚
B.文天祥
C.刘胡兰
D.杨靖宇
E.岳飞
F.董存瑞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国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二、阅读(40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注释:①荻(di):芦苇一类的植物。
②闾里:乡里。
③务:任务。
(1)文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经常)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斜眼睛看)
C.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D.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先公四岁而孤(父亲过世成了孤儿)
B.使学为诗(写,作)
C.或因而抄录(有时)
D.下笔已如成人(放下笔)
(4)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
《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
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
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来知领域,“新”
在获得文化新认知: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文创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的新通道。
“故”与“新”、“旧文物”与“新创”
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滕华琳《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材料二: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
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动质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评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当故宫顶着闪耀了600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
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
故宫文创品类从朝珠耳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
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
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故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
一些文创产品同质化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
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
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白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
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
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深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
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
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严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
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志,“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
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掉的背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
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戒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
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
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达文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宫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界》)材料三: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
收获市场美誉度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
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IP(知识财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一股清流。
一项近40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
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锅、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
不管是此前被叫停的“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
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
(摘编自孔德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
文化“温故知新”。
B.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
化创新存在冲突。
C.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
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
D.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
二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2)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3)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开展文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两条建议。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①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
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
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
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②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始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
外地口音问我:您吃点儿什么?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
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了来,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③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
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
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
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
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④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
他立刻应了声:这么贵!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你吃什么?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我要一碗米饭。
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还要什么?老头说:就一碗米饭!姑娘有些奇怪:不再要点儿什么菜?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一碗米饭就够了。
然后补充句: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⑤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
在这样一个势利跟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⑥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
⑦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打发要饭的似的。
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舍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⑧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我那一碗米饭呢?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再来三两饺子。
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
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快点儿呀!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行哩!
⑨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
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潜台词。
⑩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
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
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愁死的
时候。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
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⑪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
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消失在寒风中。
⑫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人从进门到离开,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句分条概括。
(2)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有什么作用?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
(4)试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有哪些内涵。
三、作文(50分)
9.(50分)《那是一次的尝试》
从小到大,同学们一定尝试过很多事情,比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外出……
在这些经历中、有的人感受到了快乐、有的人感受到了沮丧、有的人感受到了满足……你是什么感受呢?
请在横线上补充上一个感受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10.(10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虎妞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
既心疼饯,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
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虎妞:“车呢?”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
但他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士兵抢走了;第二次,他还没能够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 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了磨难。
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 的自杀,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被吹灭了。
(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
(3)试结合原著内容,说说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年级(下)期中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
(1)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2)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
(3)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木兰诗》)
(5)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花。
(韩愈《晚春》)
(6)《木兰诗》中用互文的修辞方式来表达女将军木兰回到家中梳妆打扮的句子是: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注意“篁”的书写)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壮士十年归(注意“柝”的书写)
(5)杨花榆荚无才思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diàn jī) 奠基 和推动作用。
(2)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他不禁心潮(péng pài) 澎湃 ,久久不能平静。
(3)广大群众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无不(shēn wùtòng jué) 深恶痛绝 。
(4)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我的胜利比起来,都是(wēi bùzúdào) 微不足道 。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奠基
(2)澎湃
(3)深恶痛绝
(4)微不足道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璀璨的星光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在空中。
B.谁要是好了疮疤忘了疼,那就该叫他多想一想。
C.心里面有一个自己佩服的人,可以鼓励你去做一些向他看齐的事。
心里面有一个自己不以为意的人,可以提醒你不要做一些跟他一般的事。
D.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有了这个枕头,我们可以夜夜酣然入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与语境不符。
故选:C。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
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通过北宜昌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共将放归20万尾。
(删掉“通过”)
B.许许多多的中国故事,都被绘进了这一幅幅红火喜庆的年画中,成为了装点美好生活。
(在“生活”后加上“的艺术品”)
C.广州文化馆新馆坐落于美丽的海珠湖畔,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却
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馆。
(把“却是”改为“也”)
D.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琥珀释名为“江珠”,说是由老虎死后的精魄入地后变化而成,因为像玉石一般,所以这个老虎的精魄就写为了“琥珀”。
(把“释名”调到“琥珀”前)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
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偷换主语,可在“是由老虎死后”的前面添加“它”。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10分)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写出一句爱国的诗词名句。
(2)给下列故事配上有关的人物。
①精忠报国—— E
②宁死不降元朝—— B
③献身抗日英雄—— D
④舍身炸碉堡—— F
⑤死在铡刀之下—— C
⑥回国报效数学家—— A
A.华罗庚
B.文天祥
C.刘胡兰
D.杨靖宇
E.岳飞
F.董存瑞
(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国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
只要是爱国的诗词名句即可。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本题考查人物情节。
①岳飞——精忠报国。
②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
③杨靖宇——献身抗日英雄。
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⑤刘胡兰——死在铡刀之下。
⑥华
罗庚——回国报效数学家。
(3)本题考查意见建议。
根据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的话说出理由即可。
如: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
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①E②B③D④F⑤C⑥A
(3)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
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解答】(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①E②B③D④F⑤C⑥A
(3)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
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40分)
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注释:①荻(di):芦苇一类的植物。
②闾里:乡里。
③务:任务。
(1)文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