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田方言中的是非问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罗田方言中的是非问句
是非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作出肯定或者否定回答的问句。

湖北罗田方言中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相比差异较大,语调型是非问句对语境的依耐性很强,没有带语气词“吗”的是非问句。

标签:方言是非问语气词
汉语疑问句因其自身结构和语义语用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它句类的特点,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吕叔湘(194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将疑问句分为两类:一是特指问,二是是非问。

黄伯荣(1958)《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将疑问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并分析比较了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

是非问句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表疑问的上扬语调,二是句尾带上疑问语气词“吗”或“吧”。

湖北罗田方言中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由于没有专门表示是非问的语气词,是非问并不是很发达。

邵敬敏(2007:215)认为“是非问句的疑问信息是由疑问语调或者疑问语气词来承担的”。

从形式上看,罗田方言是非问句有以下两类:语调是非问,语气词是非问。

一、语调是非问
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不出现任何疑问词或疑问语气词,只是用高扬的语调来承载疑问信息。

可以分为三类。

1.求证型。

罗田方言里选用语调型是非问句,并不要求答话者给予答案,只是在彰显问话者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情绪,这种疑问句疑问程度很低。

如:(1)他明昼走?么这快呀,不多住几天。

(2)你硬要非要去?我说了那个场儿不好玩,去了莫怪我。

(3)你女儿不在?我找她有点儿事。

例(1)中,问话者明明知道“他”明天要走,却仍然问“他明昼走?”“么这快呀,不多住几天”,表达了问话者,希望“他”多住几天的心理情绪;例(2)中,问话者知道对方要去,但还要求证“硬要去?”“我说了那个场儿不好玩,去了莫怪我”则表明问话者的反对态度和不满的情绪,因而具有否定的倾向。

这种语调是非问只是把自己已经掌握的情况或者已认识到的事实真相用疑问形式说出来,要求或者诱导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

如例(3)中,说话者明知道对方女儿不在,但是求证“你女儿不在?”,诱导对方说出他女儿“去哪里了”和“什么时候回来”等信息。

2.问候型。

问候型是非问句不要求对方回答,是一种问候、寒暄用语。

前提是已经确认了事实,发话者只是把事实讲出来与答话者套近乎,表示礼貌客套。

(4)你来了?坐哈儿,我倒茶你喝。

(5)你吃了?冇吃在我屋的吃。

(6)你上街去?带着好吃的回来呗。

(7)你到畈里去?么这忙呢,不歇哈儿。

例(4)~(7)都是日常交际中一种问候、寒暄招呼类用语,发话者用“语调型是非问”作为发问手段,表示礼貌客套。

如例(4)已经确认交际对象来了的事实真相,但是还问“你来了”,表示对对方的重视,所以马上就“倒茶你喝”,让交际对象感受到重视,发话者也显得礼貌周到。

罗田人很讲究礼节,注重礼性,崇尚文明,所以这类问候型的语调是非问在罗田方言里使用频率很高。

3.求答型。

在交谈过程中,由于发话者没有听清楚交际对方的话,要求对方回答证实。

这跟一般语调是非问不同,属于“回声求答型”。

如:
(8)甲:我明昼回去,还有好多事情回去要做。

乙:明昼回去?如果是的我俩个一路走。

(9)甲:我等哈儿去看电影,帮我看哈儿细伢儿。

乙:看细伢儿?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10)甲:我花了3200块钱买了个进口电视机。

乙:你说3200买个进口电视机?这便宜,是的话我也买一个。

口语交谈过程因为有噪音的干扰,或者是听话者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听话者没有听清楚,所以要用回声求答型是非问句。

罗田方言里语调型是非问通常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对话语环境依赖性强,一般是以问话人已知某种信息为前提,所以,刘月华(1988)认为这种类型的问句不是一种可以自由出现的句子。

二、语气词是非问
语气词是非问是在陈述句的末尾加上疑问语气词而构成的。

根据语气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唦”字是非问
罗田方言中是非问句“唦”字是非问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吧”,疑问程度低的是非问一般都用“唦”来收尾。

如:
(11)你嗟住院哈都报销了唦?政府出的钱还不少嘞。

(12)你身体还好唦?几大时候儿好长时间冇看到你。

(13)你正昼不走唦?我两个晚上一地儿喝点酒。

(14)你冇打他唦?他么哭哭啼啼的,脸一肿着。

从上例可以看出,罗田方言里“唦”字是非问疑问程度很低,一般都是一种揣度语气,发话人有很强的心理期望或倾向,只是还不十分肯定,发问的目的是期待对方证实或者是询问对方的看法,期待肯定的答复,表达上显得委婉、客气。

这些“唦”字是非问都可以转换成普通话中“吧”收尾的是非问。

罗田方言中一般不用“吧”,用“唦”字是非问更地道。

(二)“哈”字是非问
“哈”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是吗”,希望交际对方对发话者的猜测或者已知信息作出肯定的回答,具有求证表义特征,主要用在已然体是非问句中。

(15)你有喜怀孕了哈?
(16)你来了三年了哈?
(17)她离了婚哈?好伤心啊。

(18)你屋的有大蒸笼哈?借我用哈儿。

肯定答语用“嗯”“是的”,句中的谓词结构,否定答语用“冇”。

如果句中是“有”字句,就用“冇得”来回答。

例如:“你有喜了哈?”肯定回答是“嗯”“是的”或者“有喜了”,否定的回答是“冇得”。

“她离了婚哈?”肯定回答是“嗯”“是的”或者“离了”,否定的回答是“冇(啊)”。

(三)“啊”字是非问。

“啊”相当于普通话中表达是非问的语气词“吗”,它因前一个音节尾音的不同而变化。

如:
(19)你走哇?慢点呀。

(20)他在开会呀?那我等哈儿一会儿他。

(21)你要吃呀?肚子真大。

(22)你还睏啦?都几点了。

“哇”“呀”“啦”受前一个音节尾音的音变而来,相当于普通话中是非问语气词“吗”。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类疑问句的疑问程度稍高,但比特指问的疑问程度稍低,是一种有所倾向,有所推测的疑问句。

这种句式的句末“啊”可以省掉,变换成语调型是非问,意义不变。

罗田方言里是非问句就只有这两类,没有普通话中所谓典型的是非问“吗”类、“吧”类是非问句。

王力(1980)认为:“吗”是从“无”演变而来的,“吧”也是近代汉语新兴的语气词。

受用途越来越大的普通话语气词“啊”的影响,罗田方言也有“啊”字是非问,这类是非问和语调型是非问意义表达上没有区别,只是语气稍显缓和,可以说是语调是非问的又一变体。

“唦”字是非问、“哈”字是非问是罗田方言中比较地道的语气词是非问。

无论是受语境制约的语调是非问还是不受语境制约的语气是非问,这种是非问相对于正反问而言,在罗田方言中并不发达,使用频率也不很高。

(本文为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湖北省罗田方言研究”[项目编号:2013111010202]成果之一,得到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
[3]刘月华.用“吗”的是非问句与正反问句用法比较[A].句型和动
词[C].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4]语调是非问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6]邵敬敏.是非问内部类型的比较以及“疑惑”的细化[J].世界汉
语教学,2012,(3).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徐英湖北武汉武汉大学文学院43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