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文化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政治考点之文化创新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
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
那种靠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条件。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文化又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文化也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的特质。
(2)文化创新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作为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文化工作者必须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辨析:只要立足于实践,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意两个要求:(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基本途径(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意义(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2)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1)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
(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如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如全盘西化、妄自菲薄。
(1)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
(4)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2013年全国各高校艺考报名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