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7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因病机 本病病原体: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SV -Ⅱ )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2、实验室检查 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镜下可 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
四、治疗 1、辨证论治 肝经湿热: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板蓝根、 马齿苋等 阴虚邪恋:滋阴降火,解毒除湿。 ——知柏地黄丸加减
五、预防与调护 1、预防感冒、咽炎、扁桃体炎; 2、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生活要有规律, 保持情绪稳定; 3、急性期或红皮病型,不宜用刺激性 强的药物。
第十九节 粉 刺
一、定义 粉刺是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 症。 西医:寻常痤疮
二、病因病机 肺经风热
邪热互结,上蒸颜面
胃肠湿热
三、诊断 1、好发于颜面、胸背部; 2、多发于青春发育期,皮疹易反复; 3、典型皮损: 白头、黑头粉刺 红丘疹、脓疱 结节、脓肿、囊肿 最终 可形成疤痕
③补体及免疫复合物检查:循 环免疫复合物升高,血清总补体及 C3、C4均降低,尤以C3下降显著; ④狼疮带试验。
盘状红蝴蝶疮
盘状红蝴蝶疮
系统性红蝴蝶疮
系统性红蝴蝶疮
四、治疗 1、辨证论治 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 散加减
二、病因病机 本病病原体: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16、 18)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接触史;潜伏期1~12个月,平均3个月。 皮损男性多在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 女性多在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 基本损害为淡红色或污秽色、柔软的表皮赘 生物。 醋酸白试验:用3%~5%的醋酸液涂擦 或湿敷3~10分钟,阳性者局部变白。 2、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
第二十六节 梅毒
一、定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一 种全身性、慢性性传播疾病。 中医:“霉疮”、“疳疮”、“花柳 病”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亦称苍 白螺旋体。 由直接或间接途径,梅毒螺旋体经粘 膜或破损皮肤进入机体后即在侵入处组 织中繁殖,于外生殖器处形成硬下疳, 成为一期梅毒。
脾肾阳虚:温肾助阳,健脾利水 ——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 脾虚肝旺:健脾清肝 ——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第二十五节 淋病
一、定义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 泌尿生殖系性传播疾病。 特点: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 分泌物。
二、病因病机 病原体为淋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多寄生在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人 是唯一天然宿主。 直接接触传染 多数 传染途径 间接接触传染
硬下疳消退后约6周,潜伏的螺旋 体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侵入多种 组织内,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梅毒疹, 成为二期梅毒。由于机体的免疫力,皮 肤粘膜的梅毒疹也可消退。抵抗力低时, 再复发性。
1、临床表现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发生 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 。 (2)二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杨梅疮,一般发生在感 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
四、治疗 辨证论治 (1)内治 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寒湿入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 ——阳和汤加减
结节性红斑
(2)外治 蒲公英、丹参、紫草、桂枝、透骨 草各30g,煎水外洗。
第二十四节 红蝴蝶疮
一、定义 红蝴蝶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西医:红斑狼疮 盘状红蝴蝶疮 主要为皮肤损害 分 系统性红蝴蝶疮 累及全身多系统、 多脏器
硬下疳
梅毒疹
梅毒螺旋体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 早期梅毒: 1、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 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0日; 2、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 注射,1次/周,共2周; 3、四环素或红霉素,2g/日,分4次口服, 连续15日。
第二十七节 尖锐湿疣
一、定义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 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 疾病。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有传染史; 潜伏期平均3~5天;
(1)男性淋病 一般症状和体征较明显。 ①急性淋病 尿道口红肿;溢脓。 ②慢性淋病 表现为尿痛轻微,尿 道可有少量稀薄浆液性分泌物。 合并症:淋病性前列腺炎、附睾 炎、精囊炎、膀胱炎等。
(2)女性淋病 大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急性淋病 主要有: ①淋菌性宫颈炎; ②淋菌性尿道炎; ③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慢性淋病 常由急性转变而来。一般 症状较轻,有下腹坠胀,腰痠背痛,白 带较多等。
(2)系统性红蝴蝶疮 皮肤、粘膜损害: 典型为两颊和鼻部蝶 形水肿性红斑; 全身症状 ①发热:多数呈低热,急性活动期出现高 热,甚至可达40℃~41℃。 ②关节、肌肉疼痛:约90%的患者有关节 及肌肉疼痛; ③肾脏损害: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红蝴蝶疮 皆累及肾脏,但有临床表现的约占75%。
2、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可呈中度贫 血; (2)免疫学检查 ①狼疮细胞阳性; ②抗核抗体检查:阳性率在90%以 上,其中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高,阳 性率为95%,效价与病情轻重成正比;
2、实验室检查 病损处分泌物涂片:在多形核白细胞 内找到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淋球菌,可诊 断。 女性患者需做分泌物培养。
淋病
淋病
四、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 原则:规范、及时、足量 1、头孢三嗪(菌必治)250mg,1次 肌肉注射。慢性者应给药7天以上。 2、壮观霉素(淋必治)2g,1次肌肉 注射 。
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特殊类型可见血白细胞增高及血沉 加快; (2)脓疱型细菌培养阴性; (3)组织病理
四、治疗 血热内蕴:清热凉风 ——当归饮子加减 气血瘀滞: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桃红四物汤加减
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萆藓渗湿汤加减 火毒炽盛: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清瘟败毒饮加减
2、西医治疗 无环鸟苷是西医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 疱疹病毒的药物,口服每次200mg,每 日4~5次。
结 束
二、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肝肾亏虚 热毒瘀阻脉络, 内伤脏腑,外伤肌肤 日光曝晒,外热入侵 发作期:热毒炽盛,燔灼营血 缓解期:阴虚火旺、肝肾不足 六淫侵袭、劳倦内伤、七情郁结、妊娠 分娩、日光曝晒、内服药物,可为诱因。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盘状红蝴蝶疮 好发于面部:两颊、鼻部等; 典型皮损:固定性红斑,呈圆形或 不规则型。境界清楚,边缘略高起,中 央轻度萎缩,形如盘状; 一般无自觉症状,呈慢性经过。
第十六节 白 疕
一、定义 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炎症性 皮肤病。 古代文献载有“松皮癣”、“干癣”、 “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西医:银屑病 特点:红斑鳞屑,反复发作,不易 根治。
二、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风热
血热阻于肌肤,蕴结不散而发
内有蕴热
病久瘀阻血络或伤阴血化燥
三、临床表现 可分: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 型四种。 (1)寻常型 典型皮损:红斑鳞屑;刮除鳞屑见半透 明薄膜;再刮除薄膜,见筛状出血。 头皮损害可发呈束状发;指甲损害可呈 顶针状指甲。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
1、辨证论治 (1)内治 肺经风热:疏风清肺 ——枇杷清肺饮加减 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 ——茵陈蒿汤加减 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 中药:苦参、藿香、透骨草、九里光、 茵陈等煎汤外洗; 2、西医治疗 内服维甲酸类、锌制剂等; 外用0.05%维甲酸霜、2%红霉素软膏 等。
湿热下注,瘀阻经络
外感湿邪
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低热、倦怠、咽痛、食 欲不振等; (2)典型皮损:好发于两小腿伸侧,为 鲜红色疼痛性结节,略高出皮面,压痛。颜 色渐变为暗红,约经几天或数周消退。反复 发作,此愈彼起。 2、实验室检查 发作时,白细胞总数正常 或稍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 2~4年后进入晚期,此期可为无症状 的晚期隐性梅毒。 (3)三期梅毒 亦称晚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杨梅结 毒。 结节性梅毒疹 、树胶样肿等。
2、实验室检查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或 蛋白印迹试验阳性,均有利于诊断。 硬下疳、病损皮肤、粘膜损害的表 面分泌物、肿大的淋巴结穿刺液在暗视 野显微镜下查到梅毒螺旋体,均可确诊。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
四、治疗 1、激光、冷冻、电灼 。 2、外涂: 10%~25%足叶草酯; 1%~5%5-氟脲嘧啶、30%~50%三氯 醋酸或3%~5%酞丁胺等涂敷。 3、外洗:板蓝根、山豆根、木贼草、 香附各30g ,煎水外洗,每天1~2次。
第二十八节 生殖器疱疹
一、定义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 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五、预防与调摄护 1、经常用温水,硫磺皂洗脸; 2、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油腻、甜食; 3、 禁止用手挤压。
第二十三节 瓜藤缠
一、定义 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血管炎性 皮肤病。 西医:结节性红斑 特点: 红斑结节,鲜红至紫红色, 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反复发作。好 发于小腿伸侧。
二、病因病机 血分有热
皮损形态:可见点滴状、钱币状、 斑块状、地图状、蛎壳状、混合状 等多种。 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根据进 展可分为三期: ①进行期;②静止期;③退行期。
(2)特殊类型银屑病: 脓疱型:可分泛发型和掌跖型两种; 关节型 ;红皮病型 。
寻常型银屑病
束状发
关节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