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落后,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有现行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更有技术落后的因素。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农产品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策。
标签:农产品绿色物流对策
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装所带来的废弃物污染,运输和流通加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堵塞等。
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物流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除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对于作为食品的农产品来说,绿色物流的意义就更加重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食品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绿色物流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一般包括:集约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逆向物流。
绿色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目前,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阶段所限,二是对绿色物流尚未得到广泛共识,对绿色物流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局限。
二、我国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
1.直销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原始和最初级的物流形式,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将农产品送到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
这种形式的流通适用于流通范围较小、流通数量较少的状况,目前在大流通的格局下,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契约型物流模式
该模式是公司与农户或合作社之间通过契约形式加以联接,农户提供农产品,由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负责进入市场。
这是当前在大城郊比较普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四种形式:一是“农户+运销企业”;二是“农户+加工企业”;三是“公司十农户十保险”模式;四是“公司十合作社”模式。
3.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者是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等,通过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形成了战略联盟。
4.第三方物流模式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产品储运和流通加工的中间组织,它们不从事任何直接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而是专门承担连接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系统服务,这就是第三方物流。
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范围有限,而且这种模式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三、中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策
1.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推广和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战略中,各级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物流的跨地区和跨行业特性,使绿色物流的实施不是仅靠某个企业或在某个地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政府的法规约束和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传播绿色理念。
2.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
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
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
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3.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物流活动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绿色化管理。
首先,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农产品物流经纪人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其次,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由基层政府或农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牵头组织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增强农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开展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并提供有益的指导,减少农产品生产和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4.开展绿色运输,采取多式联运方式
多式联运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
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联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
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
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既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还可以实现一票到底,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组织合理化运输。
5.建立和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抓紧对我国现有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规进行清理、评估和制订、修订工作。
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畜禽屠宰法》等法规。
制定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绿色通道和绿色市场标准,以及作业流程等。
加强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工商、卫生、环保、质检等现有的执法队伍的优势,对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对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做到“部门协调、社会监管、责任追究、严格执法”。
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三绿工程”工作健康发展。
6.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体系。
加大畜禽疫病防治、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度,特别要注重选育优良新品种,引进无公害栽培,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提倡走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道路;应用危险性分析理论,逐步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AP)”,“良好食品生产规范(GMP)”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
其次,建立卫生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争创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綠色生产线、绿色品牌的单位,按照有关标准和办法科学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
再次,建立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
大中城市要建立绿色产品卫生质量监测中心和多级市场检测站点,逐渐发展成全国的卫生质量检测网络,并建立和完善有害物残留超标产品退出市场的机制。
7.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如何让千家万户小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进人物流系统,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必须形成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
首先,要全局性的统一规划物流系统,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地域行业界限,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产品运销规模化、系列化、集约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其次,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配备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再次,
开展共同运输、共同配送,整合客户资源、市场资源,缩短运输时间,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
8.大力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鼓励对农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民办教育机构举办从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职业终身教育系统;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
9.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先进国家目前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定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统筹管理。
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等具体情况,保证出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我国推进农产品绿色物流,能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施绿色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l.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J].物流技术,2002(7)
[3]宋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6)
[4]詹姆斯·C·约翰逊(美):现代物流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乌英格:对“绿色包装”问题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1999(1):24-25
[6]赵艳:绿色物流[J].物流技术,1999(1):40-42
[7]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8]霍江马常红:物流管理学「Ml.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