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走进军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走进军营》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明白得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展空间观念,培养观看、推理与表达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依照数对找位置。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到过军营吗?战士们的飒爽英姿一定让你仰慕。

下面大伙儿请看屏幕,让我们走进军营,领会军营的风采,同学们看他们的队伍站的多整齐啊,老师想问大伙儿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小强站在什么位置吗?(学生答)
师:同一个位置,可能有多种说法,如何样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样确定位置。

二、合作探究
探究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1、师讲明含义:我们通常是如此规定的:行,从前往后数,依次是一、
二、三。

.....。

列,从观看者角度,从左到右依次是一、二、三。

.....大伙儿记住了吗?
2、应用中巩固、明白得数对。

(1)下面我们就利用我们的座位熟悉一下列。

同学们请听好:坐在第二列的同学请举手!大伙儿反映都专门快,再来,坐在第四列的同学请举手。

专门好,那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明白一个同学坐在第五列,你能说出他是谁吗?什么缘故不明白是谁呢?(因为第五列的同学有专门多,应该再确定行)
(2)、现在我们再来熟悉行。

坐在第三行的同学站起来,坐在第五行的同学请举手,那你现在能说出第5列第四行的同学吗?同学们领会的真快。

下面我们看屏幕
3、抽象出数学符号
我们现在用圆圈来表示每一个同学,大伙儿说如此表示有什么好处呢?(清晰、简练)
(1)在这幅图上你能说出小强的位置吗?
(2)指出第四列、第三行是哪位同学呢?
(3)谁能说出小芳的位置?
4、小结升华:明确数对的含义
大伙儿刚才都说得专门明白,那如何样把他们的位置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呢?(生板演)如何样分清行与列呢?(生推测)
师总结:能够写成(3,2)这种形式叫做数对,列写在前,行在后。

三、自主练习
1、巩固练习
(1)、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出小亮的位置,注意要写清名字〉如:小亮(4,3)
(2)、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

要求:第一行写出自己的姓名,第二行写出数对。

投影出示数对,大伙儿猜猜是谁写的。

(3)、上述数对,那些在同一行,那些在同一列?你是如何样看出的?
师总结;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假如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2、游戏演练,体验用数学。

每人拿到一张纸,找到上面写的数对的位置,然后快速的走到自己的新座位。

做到快齐静,并注意安全。

四、合作探究
探究如何在方格纸上依照数对找位置。

1、认识方格图。

同学们动作专门快,说明大伙儿差不多专门好的把握了数对的知识。

现在我们在看屏幕;连点成方格图,在比较和圆点图有什么不同?(标出行、列,横为行,竖为列。

行与列的起点用0表示)那谁能到黑板上找到数对(1,2)和数对(5,4)
2、探究依照数对找位置的方法
现在拿出你手中的方格纸,标出小强的位置,并写上小强的名字。

然后再找到小亮的位置,写出名字。

说说你是如何样找的?同桌检查你找的对吗?
五、自主练习
1、巩固练习
(1)你能找出数对(4,5)的村庄吗?大伙儿集体回答。

(2)在你的方格纸上标出营地的位置(7,6)
(3)拿出你手中的方格纸,快速得用数对表示ABCDEF的位置。

(4)出示数对A(2,5)B(2,1)C(8,1)D(8,5)
大伙儿猜猜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呢?大伙儿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你猜对了吗?
2、拓展应用
下面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对呢?大伙儿说的都专门好,数对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请看:那个小知识你明白吗?(课件出示经纬线的知识)。

六、小结
有关位置的知识,生活中处处能够找到,同学们只有在应用中不断积存体会,才能越来越聪慧,从而得心应手的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的具体写法(列数,行数)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反思: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本节课我是如此设计的: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专门是运用学生的座次来引入位置的概念。

从坐标系中找位置是本课的难点,我从点阵引出表格专门自然的导入到象限的知识。

学生轻松自然的突破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