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
和观念,促进教学
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而现实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却有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

正文: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而现实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却有很多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不断深化,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
在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
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教育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其发展速度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条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小学计算机从无到有,走过了一个艰辛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就我镇的情况分析,我们不仅持续保持着信息设备的增加速度,而且抓住了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在学校多媒体、班班通建设等方面均成果显著,初步形成了教育信息化理论的雏形。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因受地区性差异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别较大.表现在: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猛,绝大部分学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达到“校校通”、“班班通”、“教师人人通”,信息技术课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堂必修课。

【3】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事例、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学校带来最优化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突破性、遗址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贫困山区发展滞后。

特别是地处农村的初级中学和小学,情况好者,靠争取上级投资,购置几十台计算机,但未能统一联网,配套建设跟不上,使之成为摆设。

更有甚者,偌大一所中小学连一台办公打印文件的微机都没有,更谈不上给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课,现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依然是一本书、一根粉笔、一面黑板、一张讲桌、一个腔调。

这种落后现状与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巨大反差,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状况不容忽视,它将成为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需要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弥补这种差距。

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青少年,共同感受现代教育的气息、享受先进教育的培养。

要达到这一目的,探究贫困山区信息技术滞后的原因,寻找制约其发展的障碍,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真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一)、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自实行近几年以来,可自由支配经费甚少,一些学校连校舍、校园环境建设资金都感到举步维艰,很难从有限的仅能维持正常教学运转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添置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

很多学校仅有几台计算机,条件稍好的学校拥有的计算机不是数量不足,就是计算机配置较低,且不具备视频采编和采集外设,如数码相机、摄录像机之类。

在这本来有限的资源中,仍有少数学校在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
了解到,一些学校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仅有的计算机室是应付上级检查及兄弟学校参观的“花瓶”。

甚至还有一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将计算机锁在机房里闲置。

即使有一两个好学的教师自学了一点信息教育知识和技能,也无能力承担起全校信息教育的教学工作
重任。

(二)、教育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软件环境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