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培养中学生的道徳品质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在一次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对上网的认识各抒己见。

问:“上网后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大多数同学回答说看新闻、找学习资料,也有同学“直言不讳”地说上网后最想做的事情是打游戏,因为网上的游戏实在太
好玩了,更有甚者叫喊着要窃取别人电脑中的绝密资料、炸掉别人的邮箱……他们的回答不禁让我大吃一惊。

联想到近年来呈上
升趋势的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我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正确的道德品质”这个问题。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指导各地中小学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校会、班(团队)会等,集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提高对黄色网站、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

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
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另外,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做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唱响网上文化的主旋律。

以上的调查、通知和决定,对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现代中学生带来的挑战对于中学生来讲,网络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非常有吸引力,因为这里没有限制、没有课业负担、没有师长管束、可以崇尚自我、可以标新立异。

1.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

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

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活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

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此,我们要能够引导青少
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
协调发展
2.突破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
这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并在网上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
源,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

这种情况使网络
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

同时,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3.网络具有跨国性和即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的东西。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

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

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


4.网络时代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
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促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
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科学、合理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特别是中学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和动机。

1.教师首先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
络道德修养,做中学生的表率
教育者应当受教育。

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

在网络时代,教师必须增强网络德育意识,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知识和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指导。

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

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也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还制订了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
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还有急需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有经验的人对网络不熟悉,而精通网络的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没有经验,所以对于实施网络的教育者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2.在中学生中普及有关网络法律知识和相关规定,规范中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

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

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

为此,可以专门给学生印发一些网络法规或规定,供大家学习、遵循,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学生网络道德
规范》等。

3.建立学校德育网络资源库和建好德育学习网站为有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校园宽带局域网为基础,建成网络德育资源库,成为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班级管理的阵地、师生交流的窗口。

学校对所有教室全部配备网络接口,通过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远离毒品、文明上网、爱护环境、演讲比赛、网上签名等教育活动,开辟“网络论坛”,学生可就学校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直接进行网上交谈,便于学校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还将几十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爱国主义歌曲上传到“德育资源库”,定期供学生收看。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左右,容易导致他们不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我们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促使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中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