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新版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石缝间的生命
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撼了作者的。
1.了解作者,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
(难点)
3.感悟生命的顽强,培养自己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
齐唱歌曲《小草》(多媒体配合,显示歌词)。
小草,多么柔弱,多么渺小,然而正如歌中所唱的“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在它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去思索,去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 生字注音
2 生词注解
潸然:流泪的样子。
扼制:压抑制止;把握遏制。
困厄:(处境)艰难窘迫。
震慑:使震惊恐惧。
这里指对心灵的触动很大。
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祖辈在天津办洋务,父亲在一家日本公司供职。
1955年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又被划为右派分子,从此跌入人间地狱,以超重劳动换取微薄收入养家活命。
195年开始发表作品,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诗集《无名河》获作协第二届新诗集奖、鲁迅文学特别奖。
本文选自1983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当时社会处在拨乱反正、辞旧迎新之际,所以石缝间的生命,就其特定的时代来说,就是伟大而饱受沧桑的中国人民的象征,是时代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构思,是时代赋予作品以强者哲学的壮音。
因此,这篇散文又是一曲富于时代精神的对优秀分子的赞歌。
他们不屈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永远挺直的脊梁和永恒的灵魂。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理清结构。
【交流点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迅速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开篇直奔主题。
第二部分(第2〜7段):交代石缝间生命的由来,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实写石缝间生命的顽强,揭示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
揭示了石缝间生命对于人类的意义,激励人们顽强地面对种种挫折与不幸。
(二)深层理解
,用意何在?
【交流点拨】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其中“石缝间倔强的生命”起开篇点题的作用,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产生“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
“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的含义
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第5段中,“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是指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起的限制、束縛和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四个词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生命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两者缺一不可。
第二句话的含义表明,在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生命个体中,当它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后,它就会表现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崇高品格来,就具备了美学的性质。
(三)走进语言
本文多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表面上写景写物,实质上写人写心,通过对石缝间生命的讴歌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况味。
还有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也值得学生积累感悟。
(方法:学生圈画出文中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发现文中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
)
【交流点拨】(1)“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柏的树根,如“巨蟒”“草蛇”“鹰爪”等事物就让人感受到其惊人的力量,作为喻体,就更凸显了倔强、顽强的松柏形象。
同时,句子中“盘根错节”“扎进去”“钻出来”“沿着”“延伸”“抓住”等词都很具表现力,可让学生体会。
(2)"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这是一句哲理性的语句。
(这一类语句“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的表现: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萄,世传《吕览》……”在形象示例中让学生理解。
(其他句子也可在这些方面揣摩品味。
)
(四)走进主题
再读课文,深入主题。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对石缝间三种有代表性的生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描述,表达了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下拼搏奋斗、顽强生存者的崇高敬意,同时也鼓励人们向恶劣的生存条件挑战,战胜自己,实现人生的升华。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制作座右铭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自己人生中的挫折、逆境?借用文中的语句或改写文中的语句,为自己写个座右铭。
(课件出示相关名人名言供学生参考。
)
1.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除外。
——雨果
2.古之成大事业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3.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尔基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5.英雄也是人,只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在面对逆境时更能表现出勇敢和韧性。
——爱迪生
(用生动的名人名言再次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