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听不懂应该怎么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地理听不懂应该怎么学
⾼中地理⾼深莫测,所以光靠“背地理”肯定是学不好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中地理学习⽅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地理学习⽅法
预习⼀般是指在⽼师讲课以前,⾃⼰先独⽴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的决定性⼀环。
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听讲,要紧紧抓住⽼师的思路,注意⽼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步骤;要特别注意⽼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尖”,⽽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
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个重要环节。
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以形成技能技巧,从⽽发展⾃⼰的智⼒,培养⾃⼰的能⼒。
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的要求,应⽤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法;作业经⽼师批改后,要仔细看⼀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要知道,出错的地⽅,正是暴露⾃⼰的知识和能⼒弱点的地⽅。
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整,切忌写了⼜改,改了⼜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运⽤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
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知识链条的⼀个有机组成部分。
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试可以了解⾃⼰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法,为以后的学习明确努⼒⽅向。
所以要正确对待考试,重视考后分析,将每⼀次考试作为检查⾃⼰学习效果、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法的机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尤其是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话题联系密切,所以适当进⾏课外学习,既可以开阔⾃⼰的知识领域,发展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课内学习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
⾼中地理听不懂的原因
1. 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法
任何⼀门学科都有⾃⾝的特点。
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许多学⽣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划,背⼀背就能了事。
正是许多学⽣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初中社会课的学习⽅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法。
今年使⽤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作业最难做,甚⾄有时⽆从⼊⼿。
2. 存在不良学习⼼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
⼼理学研究表明,学⽣思维能⼒的⾼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
学习地理中学⽣思维品质缺陷的⼀般表现在以下⼏个⽅⾯。
(1) 思维的⼴度不够,综合能⼒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的思维品质要有⼀定的⼴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全⾯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但不少学⽣在这⽅⾯表现出很⼤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关于我国青藏⾼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原因去考虑,只有少⽣能同时想到⽇照时间这⼀重要因素的影响。
(2) 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差。
有些学⽣常把⼀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谈。
(3) 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提这样⼀个问题“当北半球是⼀⽉时,南半球是⼏⽉?”不少学⽣会回答:“是七⽉。
”其实。
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思维定势的影响。
(4) 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中地理记忆地图的四种⽅法
1、⼈为设图,图形赋意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为设计的⼏何框架之内。
如长江三⾓洲⼯业区,可在图上将⽆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侧⽴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城市位置采⽤⾦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反“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城市位置。
⼜如:澳⼤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
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Y”表⽰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
即:先看总图,再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
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2、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
应根据⼈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
采⽤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
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柴旦)南去锡⼭(锡铁⼭)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车东运到茶卡”,⼀边看图⼀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3、阅图忆⽂,看⽂思图
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规律、阐明成因上。
如果⽚⾯阅图⽽不思⽂,知识显得⽀离破碎。
反之死记课⽂,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
尤其⾼中学⽣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表达能⼒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写读图说明⽂,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4、要点精减,信号提⽰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分化、改组;提⾼其精度;缩⼩范围,排除⼲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以⽰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单⾊笔和多⾊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
这样先看“⿊⽩”后看“彩电”,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
(3)对难记内容进⾏强化,揭⽰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赛中可不停地揭⽰,如“⽔电站应画在⽔库的上游还是下游?”“基尔运河是在国界上通过吗?”“⽯太线的中点是哪个矿区?”“吴哥窟画⾯上有⼏个塔?”等等。
(4)抓住⽂字特征,简化信号。
如在学习朝鲜东部港⼝时,让学⽣边看图边吟诵“清津⾦(策)、咸兴兴(南)、⽆⼭(釜)⼭”,这样,省时省⼒⼜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