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 6.1( 2014高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退出
2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后应该采取什么 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提示: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 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 是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郭橐驼正是 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栽种 ,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 ,收到了“天者全 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吾不害其长 而已 ,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目录 退出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并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7)且 河汉清且浅(连词,表并列,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苟且,姑且)
目录 退出
4 .词类活用 (1)甚善。名 我固当(名词用作动词,起名) . (2)驼业 种树(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业) . (3)且硕茂,早实 以蕃(名词用作动词,结果) . (4)其筑 欲密(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捣土用的杵”,此义为“捣 . 土”) (5)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 (6)非有能早 而蕃 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早结实, . . 使……结得多) (7)非有能硕茂 之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得大、 长得 .. 茂盛)
目录 退出
文法导析
目录 退出
1 .巧用类比 (1)种树与治民相类比:种树的道理与为官治理百姓的道理相 类比。 郭橐驼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和“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类比。 种树“其莳也若子”,类比对百姓要关怀爱护;种树“其置也若 弃”,类比不要打扰百姓,要让百姓休养生息。 (2)“他植者”对树“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 其令”。 表面上是说种树的道理,实际上每一个种树的道理都类比 着一个治国养民的道理。如此层层类比,环环相应,说透了种树的 道理,也就把治民的道理讲清楚了。
目录 退出
7 .名句名篇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 性耶?
目录 退出
要点导读
目录 退出
1 .本文题目虽为“传”,但与一般人物传记有什么不同? 提示:本文题目为“传”,而兼有寓言性质。柳宗元的传记散文 和一般史传文不同 ,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 ,来反映 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 ,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 ,并表达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 种树之道中 ,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 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
目录 退出
课堂合作探究
目录 退出
问题导学
目录 退出
1 .文章是怎样描绘郭橐驼这个人的? 提示:“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指其病为号 ,不雅 , 郭橐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 ,且这样自称 ,可见出人物性格豁达。文 章开篇仿史传体例 ,介绍人物身世 ,通过简洁的叙述 ,生动的描写, 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目录 退出
其土欲故(名词,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 (3)故 故不我若也(连词,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 驼业种树(动词,以……为业) 术业有专攻(名词,职业,技艺) (4)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学业) 以共济世业(名词,事业,功业)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动词,继承……家业)
目录 退出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动词,治、统治) (5)理 当户理红妆(动词,整理)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形容词,治理得好) 自然之理也(名词,道理) 官命促尔耕(代词,你们) 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 (6)尔 无他,但手熟尔(语气词,罢了) 非死则徙尔(语气词,表示肯定语气)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代词,那)
目录 退出
3 .文章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提示:文章借郭橐驼之口先简要地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好烦 其令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 ,把 “吏治不善”的种 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入木三分。 如写官 吏们大声吆喝 ,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两个 “尔”、五个 “而”和七 个动词 ,把俗吏来乡 ,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目录 退出
6 .古今异义 (1)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者 .. 古义:地位低的人,此指小民、百姓;今义:与“君子”相对,指人 格卑鄙的人。 (2)能顺木之天以致 其性焉尔 .. 古义:两个词,来,使……发展;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 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表不好的结果)。 (3)不抑耗其实 而已 ..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既然 已 ..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目录 退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主探究
目录 退出
作者将文章标题为“传”,但不作为一般传记,在有意要树立人 物形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其政治见解。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柳宗元的这篇文章内含深刻的哲学和政治方面的道理。 写法上 ,从 “养树”说到 “养人”,让道理寓于其内 ,出乎其中。有关的 描写 ,既生动传神 ,又颇富智慧和哲理方面的情趣。 文章的主角郭橐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带残疾而 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 ,作者赋予人物勤劳善良而又富 有智慧的性格特征。 综观全文,应注意三点 :一是无论种树还是治民,都要 “顺天致 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 ,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 竟怎样才能 “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的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 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 上。把这三点做好 ,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孳 (zī) .
长 人者(zhǎnɡ) . 饔 (yōnɡ) 早缫 而绪(sāo) . .
莳 (shì ) . 勖 尔植(xù ) 辍飧 (sūn) . . 蕃 (fá n) .
硕 茂(shuò ) 窥伺 (kuī sì) 鸡豚 (tú n) . .. . 病偻 (lǚ) .
目录 退出
2.通假字 (1)早缫而 绪 而,通“尔”,你们 . (2)既然已 . 已,通“矣”,了
目录 退出
2 .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郭橐驼精于种树,其他人窥伺 而不得。 (2)“他植者”中特别粗心、马虎,过于疏懒者,“若不过焉则不 及”与“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进行对比。 这一系列对比,将种树过程 中的是与非、正与误、利与弊都衬托得十分清晰。(3)种树的道 理与做官的道理进行对比。 3 .剪裁得当 和理民治国相关的详细讲,和这个关系不大的就简单讲或略 去。例如文章第三段中写“他植者”种树的两种错误态度时,略写 态度马虎方面,详写“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方面,这是为了与后文 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相对应,体现了本文详略得当、 前后照应、脉络贯通的艺术特点。
目录 退出
(8)又何以蕃 吾生而安 吾性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 . . 衍生息,使……安定) (9)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 (10)鸣鼓而聚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拢) .
目录 退出
5.特殊句式 (1)理,非吾业也(判断句) (2)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 (3)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句)
目录 退出
3 .一词多义 名我固当(副词,本来) (1)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形容词,坚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顽固)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副词,确实)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动词,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探望) (2)顾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难道, 反而)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鲜活
贵在
目录 退出
种树郭橐驼传
目录 退出
课前预习导学
目录 退出
目标导航
目录 退出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理解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的道 理。
目录 退出
基础导练
目录 退出
1 .识字注音 橐 驼(tuó ) .
目录 退出
2 .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提示: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 “际遇”——“争迎取养”, 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 :一是搞观 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两种需求所 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 ,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技艺高 超 ,点出了两个方面 :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 “树挪活”的神 奇 ;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 ,早熟多果。最后用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点染一笔 ,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目录 退出
文本图解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