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
②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
A.肃然起敬沧海桑田
B.刮目相看沧海一粟
C.肃然起敬沧海一粟
D.刮目相看沧海桑田
2 . 下列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中学生作文大赛,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B.窃湎脸信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立刻笔直现在讨厌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D.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红旗在飘扬”。
二、字词书写
3 .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三、现代文阅读
生命自在
丁立梅
①去山东,在沂水大峡谷,遇见一红衣少年。
谷口,挤挤挨挨摆许多摊子,都是卖地方土特产的。
红衣少年也夹在其中,只是他的摊子与众不同,他的摊子卖的是蝎子,活的,在几片草叶间蠕动。
草叶子装在一个红塑料里,有点小恐怖。
②少年的左颊上,卧两块铜钱大小的紫红色疤痕,火烧火燎般的。
他在拋一枚核桃玩,抛上去,伸手接住。
再抛上去,伸手接住。
乐此不疲。
他的近前,围了一些游人,好奇的居多,大家看看他桶里的蝎子,再看看他。
无一例外的,人们都对他脸上的疤产生兴趣:
③“这疤是怎么来的?”
④他镇定自若地答:“胎记。
”
⑤“不会吧,哪有胎记是这个样子的?是不是捉竭子时,被蝎子咬的?”问者不依不饶。
⑥周围一阵轰笑。
⑦“不,是胎记。
”他抬眼笑一笑,继续拋他的核桃玩。
⑧忘不了这个场景,忘不了卖蝎子的这个红衣少年,嘴唇边轻轻荡着一抹笑,他镇定自若地答:“胎记。
”他坦然面对的那种淡定,让我的灵魂颤动,将来的将来,他或许会遇到辛苦万千,但我相信,他能应对自如。
⑨辽宁。
乡下。
傍晚时分。
我在人家的路边瞎转悠,村庄安静,石头垒的篱笆墙上,牵一些扁豆花,紫蝴蝶一样的。
墙根处,开满波斯菊,活活泼泼地占尽绚烂,红红,黄黄。
夕阳远远地拋过来,石自在,花自在。
心里面陡地温暖起来,哪里的乡下,看上去都让人觉得亲切,不疏远。
因为它们骨子里有着相同的性情,都是愁厚朴实的。
⑩突然听到有歌声,在篱笆墙那边响起。
歌声嫩得如三月的草芽,沾着露的清纯。
我悄悄探过头去,看到一个小女孩,旧衣旧衫,正弯着小小身子,掐着墙边的花,往头上插。
山花插满头。
⑪怕惊扰了她,我慢慢走开去。
远处的山峦,隐隐约约。
有两只晚归的雀,在我头顶上空“吱”一声叫,飞过去。
它们落到我眼里的样子,像两朵在空中盛放的黑花朵。
遥远的乡下,谁撞见了这份美?——那都无关紧要的,生命自在。
⑫常去一家水果摊买水果。
摆水果摊的,是个女人。
男人伤残在家,还有一个孩子正读中学,日子是窘迫的。
女人四十上下,风吹日晒,算不得美了。
可是女人却是美的,因为,她有着鲜艳的红唇,修长的黑眉毛,——明显修饰过了。
她笑眯眯地坐在一排水果后,让人忍不住看两眼,再多看两眼。
——美原是可以这样存在的,为什么不呢?
⑬女人让我想起一种花来,我不知道那花的名字,它或许本来就没有名字的。
深秋的一天,我偶然撞见它的盛放。
花小得像米粒,若不细看,就被忽略了。
花长在路旁,在一棵冬青树的后面。
冬青树枝繁叶茂,像一道厚重的门,把它给遮掩了。
可是,它开花了,一开就是一片,粉蓝的,像米粒一样撒落。
娇小,精巧。
美好自在。
4 . 阅读全文,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5 . 丁立梅的文字,笔触细腻,充满真情和诗意。
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问题。
(1)歌声嫩得如三月的草芽,沾着露的清纯。
(此句写出了歌声怎样的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她笑眯眯地坐在一排水果后,让人忍不住看两眼,再多看两眼。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6 . 第⑨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7 . 联系阅读有助于理解感悟。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中学过的三篇课文,哪篇的主旨与本文有关联性?请你从中挑选一篇,说说关联的依据。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济南的冬天》C.《植树的牧羊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
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
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
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
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
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
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
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8 . 分析《昆虫记》的主题。
9 . 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0 . 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11 . 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梁启超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
但怎么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个注脚。
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
”赌钱有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有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有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
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所以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 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诸君听我这段话,切勿误会:以为我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
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
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排斥赌钱。
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
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
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
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着学问的趣味。
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
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便抛却。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不为什么。
”再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
”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
”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是故弄玄虚,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
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
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
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第二,不息。
“鸦片烟怎样会上瘾?” “天天吃。
”“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
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
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
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
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 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
但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
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
诸君啊!诸君倘若现在从事教育事业或将来想从事教育事业,自然没有问题,很多机会来培养你的学问胃口。
若是做别的职业呢,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一点钟哪里不消耗了,千万不要错过,闹成“学问胃弱”的征候,白白自己剥夺了一种人类应享之特权啊!
第三,深入的研究。
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
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
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进去。
这个门穿一穿,那个门张一张,再不曾看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能有趣味?我方才说:“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嗜好两个字很要紧。
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
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 (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
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
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
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
前两段所说,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仍恐怕我本身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
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
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
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玩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摩擦我的趣味。
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
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就摩擦出来了。
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
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祥做。
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必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自,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 但我还有句话: 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12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4 . 作者在论述“学问的趣味”时,不说“学问是如何有趣味”,而只是说如何便可“尝得着学问的趣味”,请你结合文章的论证思路,简述这样写的作用。
四、句子默写
15 . 依据课文填空
(1)子夏曰:“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3)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人名。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④异:其他的。
⑤正:只
16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正患己不能知患:
(3)食马者食:
(4)安可诬一世之人安:
(5)才美不外见见:
(6)执策而临之临:
1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18 . 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9 .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
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20 .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1 . 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七、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
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
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
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
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唐僧道:“我再不念了。
”行者道:“这个难说。
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
”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
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22 . 请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情节。
23 . 文段中从文段看,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各有什么特点?
24 . 请谈谈孙悟空被赶走的原因有哪些?
八、综合性学习
25 .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八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的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普法活动我宣传——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党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爱,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加粗句子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面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
九、作文
26 . 作文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我们不是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吗?让我们记住: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在相处中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
请以“我和________之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写真人真事,抒真情。
2. 内容具体,描写细腻。
3. 字数在650字以上。
27 . 作文
无名的野花尽情绽放在荒野,洋溢着生命的动人旋律,是美;亲人朋友平常的话语中,包含着无限的关爱,也是美。
挥汗劳作的农民是美丽的,辛勤耕耘的老师是美丽的,刻苦勤奋的同学是美丽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在平凡中读出美丽。
请以“平凡中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