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

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

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

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

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

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

”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

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

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

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

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

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

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

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

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
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

”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

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

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

”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

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

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

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

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

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

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

”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

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

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

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主要叙写了帮扶唐大石的过程中老丁的艰辛付出,但没有忽视局长的作用,如扶贫策略的指导,组织单位的人消费扶贫等。

B. 老丁与唐大石最终将扶贫项目确定为养猪,是因为“这个项目简单”,而且利用山沟里的草饲养出原生态猪肉,不存在销路问题。

C. “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是老丁扶贫的丰硕成果,产业扶贫推动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掌声”是群众对老丁扶贫工作的肯定。

D. 村支书找唐大石商量,让唐大石带领村民集约化养猪,唐大石让村支书喝两口酒后就答应了此事,表现了唐大石的豪爽、纯朴。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 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 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因,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3. 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4. 小说以局长与老丁的一问一答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

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疲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

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

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

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5. 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 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214名新冠肺炎患者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 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 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 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7. 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傻老汉
乌因
乌老汉70岁,无儿无女,老伴也早早去世了。

去年冬天,从镇上带回了一条瘸了腿的狗。

乌老汉日子紧巴,依旧分出一份口粮给狗。

别人说他傻,他不辩解。

按照政策,乌老汉是铁打的建档立卡户。

可是,他倔劲儿突然上来了,一天往村支书家里跑八九趟,还撂下一句狠话:死也不接贫困户的牌子。

“乌叔啊,这是好事啊,逢年过节,有免费大米白面,国家按月给补贴,入合作医疗不掏钱……”
“得了!老汉我,身体硬朗,流得起汗,吃得起饭,两亩水田的收成够了!有手有脚的,咋能拖累国家!”
“我的好乌叔,这是国家政策!精准扶贫,一个不落,您懂不?”
“我不贫,要扶你们扶别人去!”
“乌叔,您看您这脾气,您家那两间小瓦房,还能顶几年?您又这么大年龄了,没个儿女照应,这万一有个病啊,灾的,咋弄?这年头,没个十几万的存款,您敢生病?”
“我有钱!”乌老汉眼睛瞪得溜圆,斩截顿挫地道,“我——不——贫!”
说完,甩袖子就走。

留下村支书,睁着眼,张着嘴,像只蛤蟆。

蛤蟆喃喃道:“傻老汉。


第二天,县扶贫办主任来村里巡察,点名要去乌老汉家。

村支书欲言又止,硬着头皮带路。

一路上,乌鸦嘎嘎直叫。

村支书心情很糟糕。

乌老汉的两间小瓦房,爬在一堆锃光瓦亮的高大房屋中间,分外扎眼。

瞥到县领导皱眉,村支书的心情糟糕到了极致。

“五年前,乌老汉,一直在外要饭?”
“没有,没有,他说他在城里捡破烂儿,啊,对,叫拾荒……”
“这样一个可怜的老人,咱们得帮啊,”县领导没看村支书,扭头对着随行的副镇长说,“你们镇里,要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咱们当官的,不能只惦记头上的帽子,老百姓才是咱们的里子,没了里子,就脱掉帽子!”
“可是……”村支书刚要申辩,看到县领导蹙缩冷峻的眉毛,又硬生生把话吞了回去。

他其实想说,可是,乌老汉傻呀,到现在,也不当这个贫困户啊!
“乌叔,乌叔,您开个门,县领导来看您了!”村支书使劲打门。

房门紧闭。

一只乌鸦在屋顶上嘎嘎叫两声,飞远了。

天,瓦蓝瓦蓝。

“难不成,没在家?这个老头,就是闲不住……”村支书嘟囔道。

心里却没来由的一阵窃喜。

“要不换一家?”村支书狡黠地咧了咧嘴道:“村东的刘大宝家,也是咱们村扶持的典型——”
这时,门后传来“沙沙呜呜”的声音……
“沙沙呜呜”,是乌老汉救回来的那条狗挠门、嘶叫的声音。

乌老汉死了。

死于急性脑溢血。

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里面只有一样东西——汇款单。

地址遍布十六个省市,收款人都是家境贫苦的孩子。

当听说汇款总额达到二十八万八的时候,村支书的嘴再次张得老大,像只蛤蟆。

唉呀,这个傻老汉,真傻,可是,他真的不贫啊……
村支书看着那两间低矮的黑瓦房,泪如雨下。

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乌老汉70岁,无儿无女,老伴也早早去世了,日子紧巴”开头,交代乌老汉的基本情况,既引出下文“建档立卡户”的内容,也为他去世时无人及时发现做了铺垫。

B. 文中两次出现“村支书张着嘴,像只蛤蟆”的描写,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一样的,都写出了乌老汉言行出乎意料,让村支书吃惊的情状。

C. 文章最后一段写村支书泪如雨下,表明村支书被老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他认为乌老汉是一个精神富足,品德高尚之人。

D. 小说中有两次对“乌鸦”的描写,第一处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村支书心情,第二处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暗示乌老汉的命运,这两处描写都突出了人物形象,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主题。

9. 小说中的乌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小说以“傻老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
之。

”居无何,而朔妇生男。

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

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赵孤名曰武。

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

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及武冠,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

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 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 齐衰亦作‘齐縗”,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 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

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 程婴忍辱负重。

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 程婴不负所托。

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 赵武懂得感恩。

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为他服
丧、祭祀。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氏先君遇于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重山【注】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时秦桧任宰相,力主求和,岳飞因激烈反对而被解除兵权。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夜寒蛩不住鸣”描绘寒之悲鸣,以静衬动,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冷涩的意境,寓情于景。

B.“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借景物来烘托人心的孤寂,用平静之语述说不平静之思,曲折深婉。

C.“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中的“旧山松竹”代指故土中原,“阻归程”令人联想,一语双关。

D.“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两句借用俞伯牙和钟子期关于“知音”的典故来抒情,感喟深沉。

16.全词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分点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蚓”和“蟹”作对比,说明二者成败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深入论述了“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乡村田园虽然鸡犬相闻,却无丝毫喧嚣烦躁之感的生活画面。

(3)同为写“愁”,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一句巧用比喻,贴切形象;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一句却是直接抒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

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

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切勿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称,《百年孤独》构思了十五年,这十五年他都不知道怎么写第一句话。

毫无疑问,构思一部小说的开头特别需要勇气。

马尔克斯的勇气,是给了一个时非其时、地非其地的新解。

他站在一个不确定的现在,同时拢住了过去与未来,他不必圈二块地,指几个人,要他们干什么干什么,而是一尾鱼一样灵巧地游进了时空宇宙,让叙述获得了新的自由。

譬如吴清源的三三星天元名局,第一手拍在“三三”,就能知发新布局的大地震。

这是《百年孤独》开头的伟大之处。

如果你只是在被动地、无意识地接收文本内容,也许很难体会到马尔克斯用这句话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

只有当你动笔写作,成为时空的创造者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它包含了太多重要的命题。

传说莫言早年拿到《百年孤独》,只读了第一页就嚷了出来:“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那是作家遇见作家时的剧震。

小说是建筑成本最低的城市、文明和宇宙,是物美价廉的梦,作家的想象力不受画工、演员、成本的限制。

当你说“要有光”(出自《圣经》“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你根本不必处理明暗,不用打光,不用取景,你说光就是光。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第二段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蒋介石命令堵截拦截红军,结果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他的骑兵并予以歼灭。

B. 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的佳话。

C. 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D. 他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更大了,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

20. 化用就是借用前人作品,与之结合成为作者自己的东西。

请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描述时空宇宙,在叙述方式上取得了突破。

”从语意上看二者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往中,人们往往因某方面的相互吸引而走得比较近,同时疏远、排斥与自己存在较大差异的人。

面对这样的交往,有人觉得趋同会给和带来快乐、和谐;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多样性的缺乏,还可能会影响到认知。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