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木瓜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木瓜解析
一、原文呈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二、字词注释
1. 木瓜、木桃、木李
•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可供食用。
这里的“木瓜”“木桃”“木李”都是古代男女互赠的定情之物,可能并非现代植物学意义上严格区分的种类,更多是一种文学性的表述。
2. 琼琚、琼瑶、琼玖
•琼:本义是美玉。
琚、瑶、玖都是美玉的名称。
琼琚、琼瑶、琼玖在这里是用来回报赠送者的珍贵礼物,象征着受赠者对赠送者情谊的珍视。
三、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四、赏析
1. 主题思想
•诗经·木瓜表达了一种真挚、纯粹的情感。
诗中的主人公在收到对方赠送的普通物品(木瓜、木桃、木李)后,却回赠以珍贵的美玉(琼琚、琼瑶、琼玖),并且强调这种回赠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而是为了表达“永以为好”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情感交流的重视,这种情感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等美好的情谊。
•例如,在古代社会,人们可能没有太多物质财富,但这种以物表意的方式却充满了深情厚意。
就像两个质朴的青年男女,一方赠送了自己采摘的木瓜,另一方则用自己珍视的美玉回赠,这种礼物的不对等更体现出情感的无价。
2. 艺术手法
•重章叠句:全诗三章,每章的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变换了少数几个字(如“木瓜”“木桃”“木李”和“琼琚”“琼瑶”“琼玖”)。
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便于人们记忆和传唱。
同时,通过反复咏唱,也加深了诗歌所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厚度,使“投桃报李”这种互相馈赠、珍视情谊的主
题更加突出。
•比兴手法:诗以“投我以木瓜(木桃、木李)”起兴,引出下文的“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
这里的“木瓜”等普通物品和“琼琚”等珍贵美玉形成鲜明对比,用前者的普通衬托出后者的珍贵,从而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对对方情谊的珍视,这种珍视之情超越了礼物本身的价值。
五、作者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其余305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中的诗最初都是合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木瓜属于诗经·卫风,至于具体的作者可能是当时卫国的民间诗人或者乐师等创作,然后经过采集和整理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