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官,负辱隐居山林,墓志中七个字揭示崇祯帝个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高官,负辱隐居山林,墓志中七个字揭示崇祯帝个性
墓志铭,通常会记载墓主人的身份信息,但也有例外。

《高青历史文化纲要》收录了一篇《长白山樵墓志铭》,墓主人的姓名、籍贯、生卒年均未留下。

《长白山樵墓志铭》云:“长白山樵者,不知何许人也。

尝往来长白醴泉间,……雅不欲言其姓名。

…………于是屏迹林间,自号长白山樵,慨然思与渔父啸做江潭客也。

……乃援笔自志曰:长白山樵,无名氏,以某年某月某日生,以某年某月某日死”。

显然,长白山樵是一位看破红尘的隐士。

《长白山樵墓志铭》又云:“樵当熹庙时,曾督修三大殿,累官大司空,加宫保衔;前此为太仆卿,为太常少卿,为给事中,为翰林,至贵显者”。

熹庙,是世人对明熹宗的代称。

这段文字说明长白山樵绝非泛泛之辈,而是明熹宗时代曾经在朝中做过一品大员的高官。

他究竟是谁呢?为何要隐居山林?
墓志铭出自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墓主人又是曾经显赫一时的大人物,通过考证其籍贯、年代、职位、事迹,长白山樵就是高青历史名人杨梦衮。

杨梦衮,字岱宗,高青县青城镇徐霞寨村人。

杨梦衮祖上没有显赫的人物,曾祖杨廷相中过正德十二年(1518年)的举人,曾在汉中、怀庆做过地方小官,后辞官回乡;祖父杨永祉、父亲杨余庆皆为普通农户,家道贫寒,艰苦度日,无甚事迹可言。

杨梦衮的降生,日后让这个惨淡的家族着实风光了一把。

杨梦衮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自幼勤奋好学,十七岁就中了秀才,跻身诸生行列,还曾参与编修《青城县志》,在当地小有名气。

不过,在中秀才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杨梦衮的功名之路很不顺利,直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才中举。

次年,杨梦衮如愿成为己未科第三甲进士,总算熬出了头。

入仕后,杨梦衮为翰林,职位不错。

两年后因母亲去世,杨梦衮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起复后于天启四年(1624年)任兵部给事中。

短短四年间,明廷发生了很多大事,神宗、光宗相继驾崩,年幼的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

杨梦衮任给事中不久,又碰上一件大事,即左副都御史杨涟参奏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案。

杨梦衮对魏忠贤其人其事并不熟悉,但也随波逐流,加入了参劾队伍。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诸臣公愤愈甚,继涟上疏者捆至。

给事陈良训、魏大中……杨梦衮……等不下百余疏,先后申奏,或专或合,无不危悚激切”。

在奏疏中,杨梦衮这样写道:“忠贤,掖庭蟊贼也,宜早除之。

为忠贤者,亦鉴王振、刘瑾为前车”(《杨梦衮妻王氏墓志铭》)。

但是,有熹宗这个靠山,谁能扳倒魏忠贤?最终,杨涟等为首数人下狱致死,杨梦衮被罚俸三个月。

倒魏风波过后,明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万历二十五年火灾焚毁,此后一直在修)的修复工作继续,杨梦衮以兵部给事中的身份参与修复。

如此大工程,涉及人、财、物居多,难免有人偷工减料,中饱私囊。

为了避祸,忠厚正值的杨梦衮严以律己,据他自己说:“自掌职之外,杜门谢客,一切事俱皆谢绝,凡权势利名所在之处,望而远避”(《青城县志·杨梦衮疏》)。

因为有能力,讲原则,守清廉,有功劳,杨梦衮得到了朝廷青睐,官运亨通。

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杨梦衮加太常寺少卿;十一月,升为太仆寺少卿,均“以殿工加恩也”;天启六年(1626年)十月,加升工部尚书;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大殿修葺完毕,熹宗大悦,杨梦衮“加太子太保,照旧管事”。

短短两年,杨梦衮从七品小吏成为一品大员。

此年间,正值魏忠贤一手遮天,杨梦衮快速升迁,很多官员认为他是阉党。

为此,杨梦衮战战兢兢,思想压力很大,“盖人世之所迟回数十年不能邀致者,一旦骤得之,余亦自知犯造物之忌矣”。

期间,杨梦衮因为对魏忠贤不够顺从,“忠贤眈眈视也,……虽幸脱虎口,而夫人亦奄然逝矣”(《杨梦衮妻王氏墓志铭》)。

杨梦衮之妻王氏于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病逝,次年(1627年)八月,三大殿成而熹宗崩,杨梦衮决定回乡安葬夫人,五次上疏后,崇祯帝才同意。

当时,有不少御史弹劾杨梦衮,说他依附魏忠贤,
监修三大殿时侵吞公款,崇祯帝没有理会。

杨梦衮认为崇祯帝是明主,“天子神武,执法如山”(《长白山樵墓志铭》),于是护送亡妻王氏灵柩回乡。

十一月,崇祯帝听信御史之言,未经查证,罢免杨梦衮。

杨梦衮刚回到家乡,崇祯帝的旨意到达,“突有削职勘之旨”(《杨梦衮妻王氏墓志铭》)。

这七个字,揭示了崇祯帝反复无常的个性,让杨梦衮突然从天上摔到地下,蒙受不白之冤。

杨梦衮后来自撰墓志铭写到这七个字时,心情一定很复杂。

不过,杨梦衮当时直接懵了,不知该如何向钦差辩解,于是当着亲朋好友的面,“乃取劾忠贤……二疏示之,出斗酒饮客”(《杨梦衮妻王氏墓志铭》),以示自己的无辜和不幸,以及对崇祯帝的不满。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明廷公布了《钦定逆案》名单,杨梦衮为第五等,罪名是“交结近侍又次等”。

杨梦衮有六子二女,可惜六个儿子全部夭折,妻王氏也死,今又蒙削职不白之冤,身负屈辱,遂看破红尘,屏迹邹平长白山林(山东长白山位于邹平南部,因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得名),隐去姓名,自号“长白山樵”,并“慨然思与渔父啸做江潭客”。

官场水深火热,危险无处不在,只有这里才是清亮世界。

明代文学家杨慎《临江仙》中有这么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显然,杨梦衮向往之。

崇祯五年(1632年),杨梦衮卒,临死前感慨自己“惭负四朝,虚延六帙,小草无补”(《长白山樵墓志铭》),遗嘱死后不入先人墓,葬于长白山麓,碑刻“云林樵冢”。

(刘秉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