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的塑造、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要求。

一、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品德素养。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3.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断涌现,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4.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对策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

要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思政教学质量。

2. 深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发挥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主渠道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这些都是思政教学的有效载体。

要求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思政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

4.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思政教学的重要环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代 服 务业 研 究等 。 ( 四 川 成都 6 l 1 1 3 1 )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l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 5 9 6 8 ( 2 0 l 5 ) 0 2 — 0 0 3 5 — 0 2
对 大 学 生进 行 思想 政 治 教育 , 引 导其 树 立 正确 的 世界 观 、 人 生观 、 价值 观 , 既 是 高 校 应 承担 的文 化 责 任 , 也 是 其
学生是 祖 国的未 来 , 其 思 想政 治教 育状 况将 直接 决 定 未来 整个 社会 的 价值取 向。 因此 高校在 思 想政 治教 育 方 面
正承担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责 任 。但 目前 高校 , 特 别是 高 职 院校 的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不可 避 免的 面 l 临一 些 困境 , 因此 新
值 观 。对 大学 生 进 行 “ 三观” 教 育 是 高 校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核心 , 而在 其 中融 入 优 秀 传统 文化 , 无 疑会 起 到 事 半
功倍的作用 , 如 传 统 儒 家 思 想 中孑 L 子 的“ 其身正 , 不 令 而
课 的课 程 内容 与教 学 方 式 , 提 高 思想政 治教 育课 程 的 实效
中华 传 统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博 大精 神 , 而 作 为其 精 华 的 优 秀 传 统 文 化更 是包 含 了许 多 做 人 、 做事 、 做 学 问 的道 理
和 方法 , 针 对 目前 我 国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面 存 在 的
修养 , “ 格物 、 致知 、 诚意 、 正心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平 天下 ” , 即人 生 修 养 的 “ 八 目” , 而“ 八 目” 的核 心则 是 “ 修身” ; 孔 子 的“ 见 贤思 齐 焉 , 见 不 贤 而 内 自省 也 ” , 所 强 调 的便 是 一 种 严 于律 己 , 宽 以待 人 的修 身 原 则 , 而他的“ 己所 不 欲 , 勿 施 于人 ” 更是 人 格修 养 的至高境 界 。

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文/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学院 魏艳清一、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在当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逐年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力求全面优化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此促进各行各业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需要高质量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端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并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这不但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还可以促使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引导,以此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正视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端正态度,并且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艰难困苦,从而保证学习效率更高。

这样便达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认知现状(一)现状。

1.缺乏远大理想。

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不良现象是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并且对于自身以后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规划,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也仅依靠学校的就业推荐,这种现象的存在,显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无任何裨益,也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

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他们通常认为读书与他们以后工作并无太多的关联之处,甚至有的学生还会认为“学好学坏都是一个样”,这种心态的产生,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且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佳。

2.以自我为中心。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尽了父母亲人的宠溺,这样便导致其做事时无法顾及别人,仅仅顾及自己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考量问题,往往容易出现同班级、甚至同宿舍学生之间相处关系不和谐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一个思想误区,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影响,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等其步入社会,必将面临处处碰壁的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研究不足:当前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 内容不够深入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展望未来:未来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深入研究教育 内容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深入理解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 涵和价值。3. 加强国际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吸收借鉴先进的 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引导网络舆论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帮助学生辨 别是非,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CHAPTER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承担具有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
01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相对单一,缺乏 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满 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育方式陈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 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 求,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式。
教育效果不佳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分析引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其课程设置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这一建设。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1. 培养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阶段,这些人才将来在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2.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发展,追求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提升文化素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多学科、综合性的,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挑战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技术技能和实践操作,对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的学习与培养关注不够,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思政教育。

2.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师资力量较弱,教育理念和方法陈旧,无法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的体验,学习的动力不强,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与措施1. 完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科间的融合,提供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

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

2. 提升教师素养: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优秀的思政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同时,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学方法的更新与研究,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质量和水平。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对 高 职 院 校 自身 建 设 的 指
导 作 用
1 校 方 向 的政 治指 导 作用 。高 职 院校 的 领 导 ,不 管是 国 家创 办还 是 私人 创 办的 职业 技 术 学 习 ,领导 在 创办 前 应有 一 个 明确 的办 校 理念 和 宗 旨 。创 办 和 治理 一 个职 业 学校 ,在政 治 上 应旗 帜 鲜 明、方 向明确 。以坚 持 马列 主 义 、毛 泽 东思 想 、邓 小 平理 论和 贯 彻落 实 科学 发展 观 为 理论 指 导 ,坚 持 为 了人 、培 养 人 、塑 造人 、发 展 人 的教 育理 念 ,以科 学 的思 想和 宗 旨来 指 导 学 校 的 申办 和创 建 。 只有 用科 学 的理 念 和思 想 来 指导 学校 的 各 项建 设 ,这 样才 能 端正 办 学 态度 ,才 能 招揽 四方 英才 ,领 导 者 才会 有 百折 不挠 的 精神 把 学校 创 办 下去 。否 则 ,只 图一 时小 利 而去 糊弄 社 会和 不 知情 况 的 家长 以及 子 弟 。这 样 的学 校必 然 会 天折 于激 烈 的竞争 中。 2创建 学 校特 色 专 业的 指 导作 用 。 高职 院 校在 西 方 国 家很 . 普遍 ,也很 有特 色 。但 在 中 国起 步较 晚 ,有许 多 人 ,特 别是 落 后地 区 的人 对职 业 技术 学 校 了较 少 ,也 不信 任 。 他们 的 子 弟要 么考 大学 、要 么种 田或 者 打 工 。所 以 中国 的职 业学 校 没 有形 成 较 大的 规模 ,也 没 有很 突出 的特 色 。水 平 高 、质 量好 的 高职 院 校很 少 。 当然这 里 面 的原 因很 多 ,有些 学校 还 不 到十 年就 悄 然 无息 的 倒下 去 了 。我 认 为关 键的 原 因是 学 校 的领 导者 缺 乏科 学 的理 念 、专 业设 置 不合 理 、 不科 学 、没 有特 色 ,而且 培养 的学 生 不 仅 技 术 水 平低 、 劳 动 技 能 差 ,主 要 的 是 很 多 学 生 思 想 素 质 、道 德 品质也 很 低 ,这 样 的学 校 简直 是 在误 人 子 弟和 浪 费资 源 ,必 然经 不起 现 实 的考 验和 激 烈 的竞 争 。所 以 高职 院校 必 须 以 科学 的理 论和 思 想作 指 导 ,使 学校 的发展 跟 上 社会 进 步 的节 拍 ,配 置合 理 、科 学 、有 特 色的 专业 和 科 目,招 聘有 水 平 的师 资 队伍 来任 教 。只 有这 样 职 业学 校才 能 扎稳 根 ,才有 竞 争 的资 本 ,才 有发 展 的 可能 和优 势 。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现状,然后详细探讨了该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创新和评估,并指出了其重要性和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未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方法、创新、评估、重要性、现状、建设方向、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方面。

现代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知识外,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从而更好地投入社会工作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支持。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当代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以及行为标准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高职院校为培养出更具有行业竞争能力的学生,往往只侧重了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教学方法逐渐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的滞后与落后。

因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有政治热情与理想信仰淡化并存在教学过程中,众多的大学生已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及社会政策,政治上趋向成熟,政治鉴别能力进—步增强,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能较客观地分析问题,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但还有不少学生头脑中存在诸如“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等想法。

在少数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

(二)价值取向从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大学生们注重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在乎实现目的的奋斗过程的意义的丰富,变化多元、强调自我、敢于表现、张扬个性成为人生价值取向的主导话语。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成为绝大多数大数学生的选择。

虽然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人生价值判断从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移,但这并不是说集体主义已经被广大的大学生所摒弃。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集体主义观念,奉献精神仍然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追求和不断实践的美好境界。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这将是学生能否胜任工作、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完善教材体系: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完善教材体系。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材,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知识。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会思想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1. 引言1.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概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指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和党史党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自信心和拼搏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思政教育也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2 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在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技能、知识和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也能够提升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和生涯规划。

学生的职业能力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这些能力不仅在学生毕业后的职场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学生的学习、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方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

2. 正文2.1 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方面。

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活动,思政教育反映了社会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期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优势特点,从而更清晰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现状及创新路径发布时间:2022-04-27T01:16:01.70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卷1期作者:张之琼[导读]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党史教育还是历史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之琼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401摘要: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党史教育还是历史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一些高校党史教育在全面、整体、主动、积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

一方面,长期以来陈旧刻板的思政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年轻大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受到外来不同思维方式的侵蚀。

这影响了高校个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因此,新时期党史教育不仅要利用各种教育途径,还要利用技术手段扩大课堂规模,建立一个考虑到全社会重要性的全面综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现状;改革;路径党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可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评价和信任,引导他们正确的历史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全方位拓展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充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接受党史教育可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进而内化为自觉动力。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和价值目标。

坚持党史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培养他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自信和理论自信以及制度和文化公信力。

同时,它帮助当今的学生培养正确的领导价值观,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

党史教育也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党史教育是注重人才培养战略的有效手段。

同时,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方向、贯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思想。

党历教育学内容是大学知识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党史教育是确保党建发展水平和党建能动作用的基础内容之一。

同时,它在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程诗鸿(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泉州362000)高职院校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开展党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心中。

本文从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入手,对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融入策略,希望能够以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以及党史研究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又是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增加课堂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政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将中共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教育作用。

(一)树立科学历史观,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当前,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开设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党史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核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才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从而为我国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从社会意义层面来看,党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基石;从高职院校育人层面来看,党史教育是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光辉曲折历史了解的主要渠道,并以此将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使之成为革命薪火的传承者、弘扬者,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党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还对丰富当代大学生的党史知识以及塑造高尚的思想品格,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与他们对党和国家伟大目标以及建设事业的认同度息息相关。

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

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

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将思政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探索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内涵特点、重要意义以及具体的路径探究来探讨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课程思政建设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学生面临着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价值观挑战,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如何让课程更加思政化,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不佳。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政能力,也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

因此,对于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有效落实。

2. 正文2.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指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作者:查巧贞来源:《老区建设》2022年第13期[提要]百年党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党史教育在“概论”课学习的必要性,努力探索党史融入“概论”课程的路径,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加强专题教学、运用信息教学、联系实践教学,统筹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作者简介]查巧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高职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无锡 214000)[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四史’教育融入职业学校大思政课育人路径研究”(2021SJB0244)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给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课题组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为例,努力探索了党史融入“概论”的方法和路径,引导高职学生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读懂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将所学思政理论知识升华为自我的理想与信仰。

一、党史教育在“概论”课学习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不断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对于五年制高职思政课程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过程三个方面阐述在“概论”课中加强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课程目标:坚定信仰跟党走“概论”正是以党史为主线,表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

“概论”课和党史教育具有高度的耦合性,能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方向、目标和定力。

加强党史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和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起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析

“四史”教育重在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青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为家育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四史”教育就尤为重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知史方可爱党、知史更加爱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听党话、念党恩,永远跟党走。

一、“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价值1.学史明智,有助于青年学子增强勇气和力量党在内忧外患国家存亡时,挺身而出,敢于斗争,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盛景。

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扛起责任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党在洪水侵袭时果断出击,全力抢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任何艰难险阻时,党总是给予力量和勇气,这就是我们前进路上最好的榜样。

历史是未来之溯源,信念是前进之根基,跟党走,强信念,使青年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为美好人生奋力拼搏。

2.学史接力,有助于青年学子勇担责任使命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这是新青年铿锵有力的声音,这铮铮誓言将要挥洒在祖国需要的广袤大地上。

学四史,接过红色文化的接力棒,发扬革命英雄捍卫祖国的红色革命精神;学四史,接过砥砺奋斗的接力棒,弘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民族奋斗精神。

不同时代我们要承担的使命亦有所不同。

近代林则徐担起着“开眼看世界”的责任;当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舍小家为“大家”守孤岛32年,肩负起卫国卫疆的责任;时代虽不同,但不管身处何时,都不能忘本,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要始终牢记红色历史,铭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不负韶华,青年学子都要将坚定远大的信念付诸于实际行动,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力量与智慧。

3.学史践行,有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际矛盾、情感障碍、就业困难、网络诈骗等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思想困惑,缺乏自我管理。

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高校及教师要将“四史”教育贯穿于“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析文/崔楠(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州 221004)摘要:本文重在阐述“四史”教育在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上取得实效价值,分析存在现有困境及原因,探析辅导员在日常开展“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发布时间:2021-06-22T16:33:10.4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期作者:肖秀兰[导读] 党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不仅是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进程肖秀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310000摘要:党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不仅是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更是在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将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以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够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保持高度的政治使命感、认同感以及责任感,寻找自我未来人生规划的发展前途与方向,明确人生的奋斗动力、掌控自我成长过程中学习与生活中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教育一、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党史教育意义重大,形成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信仰、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形成的坚定,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额良性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培养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来讲,学生接受党史教育是国家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战略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社会,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制度、把控正确人生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

党史教育的理论内容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也是积极落实党抓教育、党管教育的重要体现,对于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使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和灵魂深处认知,要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与德育教育水平,获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教育培养中有着更为广阔与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现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受限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较低的影响,学生对于党史教育课程的兴趣普遍偏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足。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作者:覃磊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4期[摘要] 高职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各种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

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创新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是在深入分析“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 “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142-03高职院校构建的“大思政”体系实际上就是高职思政课中的子系统之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但要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大思政”的要求,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思政课是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主要目标。

如何让理论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学生的头抬起来,眼睛亮起来,成为思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水平,为切实培养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演讲竞赛、辩论赛、编排话剧、制作微课、拍摄微电影及虚拟现实体验等形式、校外“三下乡”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参观现代企业、法院旁听等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由枯燥变为有趣,由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理论讲授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者:唐良勇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9期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要素,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作用,构建地方特色文化育人的新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从地方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入手,探讨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5-0222-0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地方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的精髓同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高职院校作为弘扬、传承和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有地域性特点,都受到属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便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中国幅员辽阔,各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城说:地方历史文化“有裨风教”,特别是地方先哲名彦能使人“凛凛烈烈,有声有色,传百世而下,怯者勇生,贪者廉立”(答甄秀才松年论修志第一书》)。

老一辈无产阶级家深谙此道,为我们树立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榜样。

早在长征、延安时期,毛泽东、胡耀邦等每到一地都要搜寻、学习当地的史志,用以“资治”、“教化”,即决策参考、教育群众。

“四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策略探讨

“四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策略探讨

“四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策略探讨作者:程莉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35期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的创新改革,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应用价值,并对“四史”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同时提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四史”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融合建议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1.35.029On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Four Histories”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HENG Li(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Jiangsu 226007)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lso innovating and reform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ourhistories”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ur histories”in e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four historie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Keywords“four histor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ntegration pro posal現阶段,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同时也加大了对“四史”育人的关注度,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将“四史”充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创新思政教育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思政课堂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历史、了解历史、认知历史,在“四史”教育理念下,促使学生全面成长,以此成为社会进步、祖国繁荣的主力军,为今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人才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育 在大学 生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中的重要 作用 。


对高职 院校 学生加 强历史教 育的重 要意义
目前 , 国每年大 学毕业 生 6 0多万人 , 我 0 高职生 占了一 半 以上 , 因此加 强高 职生 的思 想政 治教育 ,
提高他们 的思想 政治素 质 , 把他 们培 养成 中国特色社 会主 义事业 的建设 者和接班 人 , 对确保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事业兴 旺发 达 , 后继 有人 , 有重 大而深远 的战 略意义 。 具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进 一步加 强和改进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意 见 》 中对 当代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状况 作 了如下 描述 : 一些大 学生不 同程度 地存在 政治信仰 迷茫 、 理想信 念模糊 、 价值 取 向扭 曲 、 诚信 意识淡 薄 、 社会 责任感 缺乏 、 苦奋 斗精神淡 化 、 艰 团结 协作观 念较差 、 心理 素质欠 佳等 问题 。这 在很大
代表 ’ 要思想 武装大 学生 , 入开展 党的基本 理论 、 本 路 线 、 本 纲领 和基 本 经验 教 育 , 展 中 国 重 深 基 基 开
革命 、 设和改革 开放 的历史教 育 , 建 开展 基本 国情和形 势政 策教育 , 开展科 学发展 观教育 , 使大学 生正
确认识社 会发展 规律 , 识 国家 的前途命 运 , 识 自己的社会 责任 , 立在 中国共 产党 领 导下 走 中 国 认 认 确 特色社会 主义道 路 、 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兴 的共 同理想和坚 定信念 。 实 ” 《 中共 中央 宣传部教 育部关 于进一 步加强 和改进 高等学 校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的意见 》2 0 ( 0 5年 ) 在 ,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 自珍说过 :欲 知大道 , “ 必先 为史” 。当今 高职学 生成 长的环境 十分 复杂 , 然积 虽 极的 、 正面的思想 占主流 , 的来讲 是 有利 于学 生成长 的 , 消极 的 、 总 但 负面 的影 响也 是不 容忽 视 的。其

1 6 ・ 1
邓小 平 曾说 :要懂 得些 中国历 史 , 是 中国发展 的一 个 精神 动 力 。 在他 看来 , “ 这 ” 只有 懂得 历史 , 才 能更好地 把握 当代 中国发展 的正确 方 向 , 才能深 刻理解 自己所肩负 的责任 和历史使 命 。 对高 职生进 行历史 教育 的最终 目的是 进行思 想政治 教育 , 过讲授历 史 知识 , 通 揭示 历史 规律 , 总
指导思想 和总体 要求 中提 出 :开展 中国近代史 的教 育 , “ 帮助 学生 了解 国史 、 国情 , 刻领会 历 史 和人 深 民是怎样 选择 了马克思 主义 , 选择 了中 国共 产党 , 择 了社 会主义道 路 。 选 ”
这两 个文件 一方 面体现 了党 中央 、 国务 院对大 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的重视 程度 , 同时也 反映 了
王 强
( 津海运 职业 学院 , 津市 天 天
30 5 ) 0 3 0
摘 要 : 通 过 讲 授 历 史知 识 , 示历 史规 律 , 揭 总结 历 史 经验 , 化 高 职 生 对 爱 国主 义 、 统 美德 、 产 主 义 理 想信 深 传 共
念 的认 知 , 高职 生 提 高 思 想理 论 修 养 ,实现 从 历 史教 育 角 度 发 挥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功 能 , 强 思 想政 治理 论 的 育 人 使 增
效果。
关 键 词 : 历 史教 育 ; 高职 院 校 ; 想 政 治教 育 思 中圈 分 类 号 : 7 1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5 2 2 1 ) 6 1 6 3 17 8 X( 0 1 0 一O 1 一o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关 于进一 步加强 和改进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育 的 意见 》 2 0 ( 0 4年 ) 明确 提 出了大 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 的主要 任务 :要坚持 不懈地 用马 克思 列宁 主义 、 泽东 思想 、 小平 理 论 和 ‘ 个 “ 毛 邓 三
结 历史经 验 , 使学 生逐 步学会 运用历 史唯物 主义 的观 点和 方法 分 析和解 决 问题 , 高 思想 理 论修 养 , 提
更好 地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的理想 信念 。把 自己锻造 成 具有 坚定 的马克 思 主义 信 仰 , 格 的 中国 合
特 色社会 主义事业 的建设 者和 接班人 , 担负起 中国现代化建 设和 民族 复兴 的历 史重 任 。
第 1 3卷
第 6期
天 津 职 业 院 校 联 合 学 报
J un l fTa j o a in ln t ue o ra ini V c t a si ts o n o I t
NO . 6 VO1 1 . 3
21 0 1年 Βιβλιοθήκη 月 J n 2 1 u . 01
历史教育在高职院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 中 的重要 作 用
定 信念 , 而这种理 想信念 的确立必 须 以正确 的历 史观 和丰 富的历史 知识作基 础 。
收 稿 日期 :0 1 3 5 2 1 —0 —1
作 者 简 介 : 强 (9 7 , , 津人 , 津 海运 职 业 学院 讲 师 , 科 , 要 从 事 思 想 政 治教 育研 究 。 王 1 6 一) 男 天 天 本 主
程度上 与不 了解 中 国近现代史 , 不能用 历史 唯物主义 观点看 待现实 问题有关 。由于不懂 历史 , 思想根 基不牢 , 初步建 立起来 的主流 观念容 易被现 实 中的负面 因素所颠覆 。而 高职 院校的学 生 , 由于各种 内 在、 外在 的 因素影 响 , 比本 科生 表现 的更 弱一 点 。 高职 院校思 想政治教 育 的首要任务 , 就是要 培养 高职 学 生树 立正 确 的世 界观 、 生观 和 价值 观 , 人 尤其是确 立在 中国共产党 领导 下走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道 路 、 实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复 兴 的共 同理 想 和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