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失败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失败的案例
有成功就有失败,世界上成功的大型工程不计其数,不过失败的工程也有不少,同时也很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什么这些工程会失败呢?通常它们因设计过于复杂,施工技术不达标,甚至有点太过于充满想象力。
先来看看在桥梁建设当中比较出名的一起经典案例,塔科马海峡大桥。
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通道,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要考验一位工程师的综合能力有多厉害,那么桥梁设计绝对是最好的测试。
塔科马海峡大桥本应该是美国大桥中的后起之秀,但由于错误的设计方案,因此还被写进了工程建设的反面教材。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建筑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89年,当时由北太平洋铁路提出建设栈桥的提议,但这项提议一直被搁置到1920年才开始进行。
1937年,华盛顿立法机关成立了华盛顿收费桥管理局,并拨款5000美元研究塔科马和皮尔斯县的海峡大桥设计。
大桥在当时由莱昂·莫伊塞夫设计,当年他可是美国领先的悬索桥工程师,并在30年代被授予富兰克林研究所颁发的奖章。
海峡大桥于1940年7月1日通车,总共耗资640万美元,这笔钱如果按照通货膨胀估算法进行计算,以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美金购买力为基准,这相当于在今天大约花了1.5亿美元建设塔科马海峡大桥。
不过很不幸的是,这座桥刚通行4个月就没了。
所幸的是当时这座大桥坍塌时没有任何人员伤员,除了一条叫“塔比”的可卡犬。
桥
梁坍塌后工程师们立马对它进行了分析和重新评估,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风速过快所引起的空气动力和气动弹性的失控所导致。
这就是后来在桥梁设计中必须要注意到颤振问题,由于流体流动中弹性结构的动态不稳定性,物体的偏转和流体流动施加的力之间的正反馈引起。
在承受空气动力的结构中,例如桥梁、机翼这种,通常会在已知的参数范围内对它们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此来避免因过度颤振。
后来工程师们重新设计了桥梁,并在日后修筑出了塔科马海峡大桥西行桥和东行桥,至今仍在通车,并且成为了美国第三座大型跨海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