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
培训师:备课把好十道关!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一
经常有咨询师尤其是年轻的培训师向我咨询:“如何才能备好课?”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带有普遍性又带有特殊性的问题,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普遍性是说很多培训师的确被这个问题所困惑;特殊性是说每个培训师都有自己备课的思路和习惯;见仁见智是说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

不过,就其备课的基本规律而言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带有共性的东西,根据本人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必须要把好“十道关口”。

今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关:审定课题,聚焦思考。

培训课题(主题)是全部培训内容的旗帜,必须做到鲜明、准确、高扬。

课题(主题)准确了,就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培训内容也就很容易集中。

因此,一定要先审定课题,课题审定之后,就要聚焦思考这面主题旗帜之下的相关子题目,子题目一定要围绕主题转,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东拉西扯的现象。

在培训课题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一是跑题现象严重。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文不对题的培训大纲,比如,有一份讲礼仪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课量是一天。

我发现,培训师把“5S”的内容也加了进来。

再比
如,有一份光碟,是讲执行力的,我听了很长时间也没听出如何提升执行力、如何保障执行力。

二是主题观点有误。

比如,“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决定成败的是细节,那么战略决定什么呢?是否可以改成“细节影响成败”?再如“砍掉成本的十把砍刀”,试问:把成本砍掉了还能生产经营吗?再说了,砍掉成本也用不着“十把砍刀”呀!只要不生产不经营还用得着“砍”吗?是否应该改成“砍掉多余成本的十把砍刀”?或者改成“砍掉浪费成本的十把砍刀”?再比如,“不做大,就出局”,如果有人问:不做强是否出局?你该如何回答?
三是主题经不住考问。

比如,“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后来又有人提出“成功者的十大习惯”,再后来又有人提出“成功者必备的二十个习惯”......。

按此逻辑发展,到底要多少习惯才算“习惯到顶”呢?再比如,“六顶思考帽”,有人甚至还给改造成了偏正词组“企业家的六顶思考帽”,请问,我们的企业家天天戴着六顶帽子,在束缚中去思考,还能有创新思维吗?
四是主题含混不清。

比如,“绩效管理与绩效面谈”。

主题说的是两件事:绩效管理和绩效面谈。

而实际上是一回事。

因为绩效管理这项总体性的工作包含了绩效面谈这一重要环节的工作。

再比如,“绩效管理——KPI”,错误在于把绩效管理等同于KPI,把KPI当做了绩效管理的全部。

KPI是什么?它是“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管理的系统中,KPI只
不过是一个关键的方面而已。

五是主题多元发散。

比如,“领导力、沟通力、决策力和协调力”。

请问:你到底要讲什么“力”?能否就讲领导力?然后把其它力放在子题目中围绕领导力来讲?
六是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应该承认,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千万不要“出轨”、“立疑”。

比如,“三步法则让你成功”、“一步到位决胜千里”、“十把砍刀让你利润倍增”等等,千奇百怪,让傻子听了心动,让明白人听了质疑。

再比如,“让你薪酬翻番的三大妙招”、“四大绝招让你成为职场精英”、“三招让你成为演讲高手”、“订单翻番的五大秘笈”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给培训课起个名字呢?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第一、简单、明确、清晰。

第二、符合培训的基本内容。

第三、绝不以题雷人、撩人、欺人、愚人。

第四、不要绝对、误导、排斥。

第五、要避免语法逻辑错误。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二
培训师备课要把住十道关的第二关是:了解需求,尽量沟通。

俗话说的好“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这句话的活的灵魂就是客户需求。

培训的“东家”是客户,客户需要培训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则是培训师必须遵循和尽力满足的基本价值原则。

然而,遗憾的是有些培训师的价值原则却不
在客户的需求,而是以自己为中心来确定讲什么。

课讲得虽然很好,但客户却总感到不满意。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备课前、备课中和备课之后的三个环节上。

第一个环节:备课前的需求沟通。

一定要做到五问。

一是问清楚培训的主题。

做到不含糊、不迁就。

因为“纲举”才能“目张”。

就培训而言,一般来说客户的专业度不如培训师。

因此你要善于在同客户的沟通中来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和认可的主题。

二是问清楚培训的目的。

目的不清就会“乱弹琴”。

目前,在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主要表现是:培训的目的性含糊不清,这需要培训师帮助厘清和确认;培训目的性极高不太客观,神仙也做不到,这需要培训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沟通说服。

三是培训的目的性散而杂,需要培训师帮助梳理归纳。

四是要问清楚具体的培训需求要点,越细致越好、越准确越好。

五是要问清楚培训的对象是哪些人。

如果培训对象是综合性的,就需要搞清楚高中基层的比例。

这样就能较好地做到有针对性,否则,就会“搞不成低不就”。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需要问清楚的问题,但主要是这“五问”。

有了这五问,您就可以在培训主题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展开联想的翅膀去准备课程的内容了。

第二个环节:备课中的需求沟通。

一定要做到五个准备。

一是准备好同客户再度沟通的要点。

因为您在备课时总会发现一些前期沟通汇中所未发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对课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

二是要准备好需要客户帮助提供的他们自己的案例标题,比如“一个流程环节上的错误,
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

三是要准备好向客户请教的问题。

培训师不是“活字典”,更不是“万事通”,尤其一些中青年培训师还达不到企业管理专家的水准,因此自己不熟悉的、不知道的、不懂得的、不理解的问题实在很多。

因此,要善于不耻下问。

记住:不要回避!四是要准备好现场咨询中,学员可能提到的问题以及回答的方式。

如果不设定现场咨询环节,那您也要准备好向学员提问的问题。

要杜绝那些让学员感到“幼稚可笑”、“无足轻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一头雾水”、“艰涩难懂”诸如此类的问题。

五是要准备好需要客户帮助的环节性的问题。

比如,游戏、演示、互动、讨论等环节。

要善于借助客户的力量和智慧来完成自己的高质量培训。

第三个环节:备课之后的需求沟通。

这一环节是取得客户信任、不做重复劳动、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环节。

遗憾的是,很多培训师总是在备课完成之后、培训开讲之前,对自己的课件捂着盖着,不让客户知道。

甚至当客户索要时都以种种理由拒绝。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要有三个主动的精神。

一是主动向客户提供培训大纲并征求意见、积极修改。

二是要主动向客户提供完整的培训课件PPT,不要留有不该留的所谓“知识产权”而使客户感到您不信任对方。

三是要主动帮助客户。

比如帮助客户完善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提示等等。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三
培训师备课要把住十道关的第三关是:采集素材,收集
资料。

什么是培训素材?培训素材是培训的原始材料,是备选的、没有经过筛选、总括、提炼的客观实际的现象。

什么是资料?就是培训中必须的东西和用作参考或依据的材料。

一般来说,素材的采集和资料的收集越多越好,因为这样您的筛选余地就大而宽。

但是,“越多越好”的标准也是受限的,因为它要为课时、课量和课题所限。

应该肯定地说,备课不是背课,讲师不是演员。

备课是准备课程,其标准和目的是要达到能够高质量讲课的程度。

而背课则是把准备好的东西死记硬背下来。

讲师的“讲”不同于演员的“演”。

讲师的“讲”,是要讲出基本道理和方法让人们受到启发和开化,因此要灵活展现,这需要“活力”;演员的“演”,是要演出艺术吸引力,使人得到审美的享受,但不允许演员偏离和随意改变台词,必须在规定的和固定的“演”的规范程式中进行。

比如传统京剧,其台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

可令人遗憾的是,培训界有很多培训课是“背出来的”,甚至还有了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

这种现象在培训市场的幼稚期很吃香,很风靡。

但是,在培训市场较成熟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却好似逐渐消亡。

由此可见“备课”和“背课”的本质区别。

要想备好课,采集素材和收集资料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任何一个培训师的知识量都是极其有限的。

既然如此,是不是就可以在采集素材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呢?不可以!一定要做到“君子求'材’取之有道”。

“道”在何方?主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忌讳:
第一、不要动了别人的“奶酪”,不要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具体说就是不要抄袭、不要剽窃。

如果非用他人的“奶酪”不可,一定要注明出处和作者,一定要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感谢。

第二、对那些属于大众性公共性的东西最好不要照抄照搬照讲。

比如故事、案例、笑话等,要善于灵活地改造它、创新它、应用它。

要知道,培训师的活力在于培训师语言的活化和思维的易化。

第三、对于伟人、名人的格言警句、观点语录,不要变易、简易,断章取义,也不要望文生义。

而要坚持不易。

第四、再好听的故事,再好的案例,在经典的格言观点,只要不符合培训主题和培训内容的,都要统统舍掉。

不要牵强附会。

第五、一定不要引用那些连自己都搞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的东西,更不要讲授伪知识。

第六、不要触及引用那些争论强烈、十分敏感、具有爆炸性的观点。

更不要在伟人领袖身上发牢骚、泄私愤、开玩笑。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四
第四关:急用先学,攻克难点
培训师有一个不能违背的逻辑:要想讲好课,必须备好课;要想备好课,必须先上课;不能先上课,必然先下课。

什么叫先“上课”?就是培训师自己要急用先学,功课培训中可能或已知的难点、疑点,在讲课前先把这些学来的知识消化掉,然后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型培训师”。

由于学无止境,因此,与其说泛泛地学,不如围绕一个专题学;围绕一个专题学又不如带着客户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学。

培训师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至圣先师”啥都精通,正因如此,培训师要想讲好每一课,就必须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先进行“充电”。

什么叫“下课”?这是都知道的体育界的专有名词,意思是说教练不合格就要下岗。

同样道理,培训师不合格也要下岗。

那么,培训师如何攻克“急用先学”这道关呢?
第一、要知道“急”在哪里。

一般来说关于“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客户订课订得急。

从备课到讲课的时间给的很短,一般都在二至三天左右,最多的也不过一个星期。

二是客户需求来得急。

有的客户在一天中就曾打过四次电话,向培训师诉求各种不同的需求,有时这种需求还是“发散性”和“多元性”很宽泛的,甚至还强调是企业老总亲自说的。

三是客户要求提得急。

有的客户把需求讲完之后,还要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调动学员情绪,不要让学员睡觉,不要使培训气氛沉闷,最好培训完了就能用,用了之后就能见到效果等等。

面对这“三急”的客户,有人曾把它叫做“培训师的死因”。

面对这些“死因”,培训师的确“死”的很惨。

胆怯的培训师由于“高处不胜寒”退出了;没“料”的培训师则望“单”兴叹;有胆没“料”的培训师冲了上去,结果大败而归;有“料”没胆的培训师只好选择“急流勇退”;有胆有料的培训师则提高价格,然后增加沟通成本,最后剩下的就只有点灯熬夜做功课。

俗话说得好“书到用时方恨少。

”再有“料”的培训师也要充分准备。

第二、要知道“需”在哪里。

有一句顺口溜说得很好:“让你向东你向西,让你打狗你打鸡,让你吹箫你吹笛,让你骑马你骑驴。

”这个顺口溜活现出供需和供求矛盾的状况。

培训师不能总是将那些自己熟悉的东西,而要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共进”。

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客户的需求,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笔者在前面讲过“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及所讲的与客户要的不是一回事,即使您讲得再精彩,也会得到暗淡无光的评鉴。

第三、要知道“重”在哪里。

客户需求和要求再多,也总有可以确定的重点,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选择该讲的重点,无疑是最好的。

必须忌讳的是“四千四万”:一是千万不要漫无边际;千万不要避重就轻;千万不要故弄玄虚;千万不要东拉西扯。

什么是重点?就是亚里斯多德说的“支点”;就是能够起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作用的“亮点”;就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那个“朝”。

说到“朝”,就必须让一切无关紧要的什么“唐宗宋祖”之类“俱往”统统休矣。

比如讲战略,就一定要把“未战而先胜”和“得算多也”讲清
楚。

第四、要知道“学”在哪里?说实话,任何一位培训师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不懂得东西比懂得的东西要多得多。

既然是“师”,就要比职业上不是“师”的人,多懂一点,专业一点。

培训师之所以为“师”,之所以能“耗”在讲台上,其最大的“资本”就是:你比别人先学了一步,多学了一点儿。

哈哈,冠军和亚军也就差那么一点点。

因此,要想讲好一堂课,一定要知道先“学”在哪里?解决先学的问题,也要讲求“四千四万”:千万不要以为学员不知道;千万不要以为老师是“疯子”学员是“傻子”;千万不要以为你就是真理的化身;千万不要以为你说的就是铁律。

遗憾的是很多培训师就曾这么疯狂地吹嘘过,当然,这样的培训师“吹”过之后,也就如风儿一样没了。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五
备课把好十道关的第五关是:筛选资料,归纳整理。

如果说前面四关都是在做准备的话,那么,这一关就是承上启下为设计培训大纲做最后铺垫的关键一环。

在第三关采集素材,收集资料中,我们提倡的是“多多益善”,而这第四关要提倡的则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目的是要筛选出最有用的精华,归纳出最能说明问题的观点以及案例。

第一、要去粗取精。

就是要在素材和材料的选用上,把
同样能说明问题的进行筛选,去掉那些显得肤浅的、粗糙的、不严谨的、庸俗的和非经典的。

要选取那些深刻的、缜密的、逻辑严谨的和有时代气息的。

第二、要去伪存真。

应该承认,在培训界流传着很多“伪知识”,和“亚文化”。

比如“冷水煮青蛙”、“细节决定成败”、“三个凑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还有一些所谓的“NBA案例”以及一些培训师自己编造的故事、法则、案例等等。

另有一些所谓的外国“名家名著”以及流行的小册子之类。

对于这些“伪”和“亚”的东西不要作为正面的知识来用,如果要用就用于反面的案例。

第三、要由此及彼。

就是要善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联想的思维;就是要讲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碰撞的东西、产生灵感的东西、产生顿悟的东西,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四、要由表及里。

对于手中的素材和材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善于挖掘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比如,同样一个案例,同一个事例,同一个现象,在不同的培训师那里就有不同深度的讲解、不同程度的应用、不同角度的应用。

问题在于就看谁用的适当恰当、用到好处、用到深度。

要想把好筛选资料,归纳整理这一关,还要注意规避和克服一些问题,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是要筛掉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二是要筛掉那些浪费时间的东西,比如繁琐的游
戏,过程复杂的演示,说明和要求太多的演练等等。

三是要筛掉那些七拼八凑的东西。

千万不要把一个主题鲜明的培训课搞得象一件化缘和尚穿的“百衲衣”。

四是要筛掉那些不能为主题和观点服务的而自己欣赏的笑话、故事,尤其是“黄段子”。

五是要筛掉那些很容易让学员产生误解,给学员带来误导,以及带来争论性很强的东西。

筛选过后就是归纳了。

一是要根据筛选的素材和资料归纳出一条初步的“培训思维主线”,这条“线”就像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二是根据这条主线尽量归纳出一个个明确的观点,包括归纳出来的各个立论观点所需要的论证过程、典型案例、事例、演示、游戏等。

三是把所有的观点分门别类,然后划分到每一讲中作为子题目。

四是根据第三步写成“培训课件开发大纲”,为下一步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课件做准备。

一般来说,开发大纲是不能随意或轻易外泄给人的,因为她凝聚了您的血汗,也是您的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当然,一旦把她简化成“培训大纲”之后,就应该明示于人了。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六
备课要把好的第六关是:谋篇布局,设计大纲。

做任何事都要谋篇布局,更何况是讲好一个主题的培训课?什么是谋篇布局?按照写文章的说法就是总体谋划一篇文章的思路和写法。

布局就是根据谋划的思路和写法,把采集和搜集来的素材和资料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

说白了就是始、中、终各个阶段写些什么?怎样写?同理,一个完整的
培训课程,也无啻于是一篇文章,也需要谋篇布局。

既不能象车轱辘那样转来转去,也不能象烙大饼那样翻来覆去。

而必须要有逻辑性、衔接性、联系性和连贯性。

所谓“谋篇”就是要在整个课程上体现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现出种属概念关系。

所谓“布局”就是要把培训课程的知识点、情趣点和着重点按照逻辑关系凸现出来。

按照培训课的时间要求,一般来说一天的标准课时是六个小时,上下午各有两节课。

那么最好的布局方式就是安排四讲,每一讲大致在90分钟。

谋篇布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拟制“培训大纲”。

所谓“大纲”也就是培训课程的骨架和脉络。

相当于一条鱼去掉了肉所剩下的鱼骨。

也像是北方冬季里一棵树的主干和枝干。

培训大纲的拟制非常关键,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纲举目张”。

就大纲而言,一般最好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用来开发PPT课件所用的“开发大纲”。

另一个则是公示于众提报给客户的简明“培训大纲”。

开发大纲一般比较详细,甚至要在每个纲要式的观点和分题之中有详细的案例、故事、演示题和必须说明的论据。

甚至包括讲授的先后次序和完整的重点内容。

培训大纲有三大作用,一是作为制作PPT的原始根据;二是作为整体讲授的根据;三是备课时的重要备忘参考依据。

要知道,我们在备课时往往会忘记原来的灵感,忘记原来的初始想法。

然而,有了开发大纲就不会忘记了。

培训大纲比较简单明了,就样式而言往往比较“空洞”、
抽象,甚至让人感到很干瘪。

然而这正是她的特点。

专业的培训主管并不计较这些,因为他(她)会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培训大纲”,并能从大纲的主线看出培训师的功力和培训课程的基本内容。

不过,非专业的培训主管可就另培训师难堪了。

他们往往会要求培训师解答一些他们不理解或者根本看不懂和看不到的东西。

这样不仅增加了沟通成本,而且也会使培训师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简明培训大纲的形成是根据“开发大纲”压缩而成的。

他摘掉了枝枝叶叶,剔除了血肉,删掉了三级子题目,只保留到二级。

说到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培训开发大纲必须至少要拟制出三级题目。

每一节课叫做一讲,那么就要给这一讲设定一个题目,这就是一级题目。

然后,在每一讲中在设定若干个二级题目。

最后要在每个二级题目中设定三级题目甚至是四级题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题套中题,中题套小题”
总之,拟制培训大纲是最难的一环,难就难在它要在“筛选资料,归纳整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难就难在需要培训师用逻辑的思维来谋篇布局。

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师缺少的正式这种逻辑思维,缺少的正是这种严谨的备课能力。

记住:台上一分钟台下一个钟。

备课把好十道关:之七
备课要把好十道关的第七关是:镶嵌内容,价值为首。

在系列之六中我们交流了“谋篇布局,设计大纲”的问
题。

现在要说的是根据培训大纲如何往里面镶嵌内容的问题。

而这些内容正是你要在课堂上讲授的东西。

如果说培训大纲只是一个骨骼,那么镶嵌的内容也就是“血液”和“肌肉”。

这些血液和肌肉从哪里来?一是要从前期采集的素材和搜集的资料中来。

而且要经过筛选。

二是要从平时的积累中来。

你的大脑就是一部属于你的“百科全书”,关键看你“藏书量”的多少。

三是从你记忆中的知识信息和残缺的知识线索中来。

比如,当你只记得孔子说过“先有司,赦小过,......”而不知道后面还有个“举贤才”,为了搞清楚全句话,那么你就要打开电脑去查询。

虽然这样比较“浪费时间”,但你所讲授的知识绝不会是“亚文化”,冲着这一点也是值得的。

因为你尊重了知识,人们就会尊重你。

镶嵌内容绝不是随意的,而必须要有所遵循的原则。

一是要以培训大纲为依据。

如果说你镶嵌的内容是一挂列车的话,培训大纲就是列车运行的轨道,因此,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和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脱轨。

有句歇后语说得好:挂掌挂到膝盖上——跑题(蹄)了。

一旦脱轨跑题,就会失去主旨,你所讲的也就成了不着边际的“杂谈”,学员也只好给你个“胡扯”的评语。

二是镶嵌的内容一定要遵循价值第一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观点之下,你有很多可以镶嵌的东西,但是,你必须去掉那些属于“头蹄下水”的非主要的东西,只保留那些主要的类似于“大扇的猪肉”的东西。

你必须舍得丢掉那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