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材利用现状之我见.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材利用现状之我见
我省(江苏)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己有几年时间。

新的课程改革下,教
学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

原先在我省实行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教学大纲+ 单一教科书”已被“课程标准+多种类教科书”所替代。

从这个上面来说,新的课改无疑是一大改进。

笔者是一位地理教师,也参与了课改的实践中,对新的课程
改革有一些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困惑。

尤其是在教材这方面,笔者认为,教材
及利用现状不尽令人满意。

1 •教材选择的局限性
我省地理新课程对应的高中课本主要有4套: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简称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下简称湘教版)、中国地图出版社(下简称中图版)和山东教育出版社(下简称鲁教版)o从理论来说,材料的使用原则应是: 因生制宜,科学选择。

新的课本选择权应该归教师与学校。

由于受到不同地区教学检测的限制,课本的选择权自然落到省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这也就形成这样的格局,一个地区是同样课本。

例如,南通地区采用的是湘教版,徐州地区采用的是鲁教版等等。

这当然就不可能由哪个学校甚至哪位教师决定了。

不过,在这之下,教学还是有很大的余地的。

笔者认为,能不能改由教师选择呢,这样是不是更好呢?
2.教材各具特色,部分教材质量尚待提高
当然,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各的特色。

大部分教材在创新上下了
一番功夫。

各教材知识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

所有呈现方式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彼此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中应灵活整合融会贯通。

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中,融入了很多与教学相关的图、表,还有大量的阅读材料。

在鲁教版高中地理中,每一节开始都有一段材料,然后提出一个与本节相关的问题,这就是情境与问题。

在每一节中,也加入了相当多的图表、知识窗等。

中图版所包含的方式最多,在章首有课题,节首有探索,还有名词链接、阅读、正文、图表、案例研究等。

人教版还是一贯严谨的作风,这也使得许多教师普遍认为人教版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教材。

新的教材中图表的增加的量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一方面,活动也是新教材重要特征之一。

尤其是人教版与湘教版的教材。

从笔者的了解,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不同地区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他们认为,自己所在地区使用的课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要么认为有些教材偏难,有些教材体系不够完整,有些教材还是没有摆脱旧的教学限制,如此等等。

比如,笔者认为湘教版教材教学部分内容不是非常清晰。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湘教版),在必修2中,课本涉及“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部分。

其屮,前三点所述的是产业活动屮地域联系三种方式,而第四点标题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又不是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不知为何把这个放于此处,笔者在教学中就“云里雾里”。

或许笔者没有领会编者目的。

另一方面,不同的呈现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质量一般的活动意义不大;另一方面,课时不允许;还有一些,活动的内容根本就超出了课程要求。

如人教版的必修1第86页关于淮海平原的活动,有关河流地貌不属课标要求范围,另外学生尚未学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故活动本身要求偏高,学牛没有能力去完成。

当然,既然是实验教材,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待出版社与一线教学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3.教材教学内容,不同教材表述差别较大,急待规范
如关于人口增长模式这一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淬别就很大。

在湘教版中,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其中,“高-高-低”模式乂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人教版中,也分成是三种: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不过两个版本中所说的原始型和传统型并不完全相同,有一定差异。

在鲁教版屮,代Z以第一、二、三、四个阶段。

这三个版本屮的人口增长模式,这些名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这也使得我们教师也纳闷。

问及有些老教师,他们云“教材不同或有歧义,考试中就不会涉及”。

那么教学屮,教师是否要将所有这些名称一一告之学生呢?若是在考试屮,遇到这些名称,学生又该怎样理解呢?在这里,仅仅是举了一例,类似的情况还冇一些。

这就会让人想到一点:教材的内容是不是也该有些规范化的规定呢? 谈及规范化的问题,就要谈到新的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相比教学大纲而言,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我们暂且不提。

比较一下,可以看岀,新的课程标准比原先的教学大纲要简略得多。

在最近一期刊上,有人对中美两国地理课程标准作了对比。

其屮,提到屮美两国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了充分考虑到地理教师在做课程和课堂计划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需要,详细阐述了不同年级学牛应达到的标准。

而与之相反,我国地理课程标准为了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提供可开放的空间,则力求做到不再拘泥于具体表述上“粗化” 具体知识点,但“粗化”的程度有些过大,不利于操作。

笔者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留给编写者、教师与学生的空间比较大,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屮,具体到课堂的准备与传授相关的知识上,往
往不太好把握。

要么无限扩大教学内容,要么就以一本教材为本。

故笔者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是不是也要考虑考虑教师的实际呢?
4.部分版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资料质量不高
因为教材有多个版本,故相关的教学资料也有多种。

不过,通过对于湘教版相关资料的了解,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资料都从老教材的资料上生硬搬过来的,有些基本都是原先资料原文相关内容,基本没有多少新意。

与湘教版配套的内容不是很多。

此外,其它的版木从笔者的了解,除人教版外, 教学资料不多,且许多都是名不符实。

5.教师对于教材利用现状堪忧
新的课程改革下,不同的学校对于课改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大部分学校积极应对,也有些学校则是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课改还不是上级领导说说而已。

正是因为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校也就在新一轮的课改上呈现出了不同的
态度。

就拿教材来说,许多学校将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为教师准备好,这样好让
教师能够充分备课。

当然也有些学校就仅购进一套教材,使教师教学中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

另外,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也有些还是停留在过去传
统的授学生“鱼”上,而非授学生以“渔”。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
作者、促进者,教师职能要发牛转变,由“传道授业”到帮助学牛“悟道得业”。

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①吸取各版本教材的内容优点。

例如有关“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内容,可参考湘教版教材。

有关气候类型的判断内容可参考鲁教版教材。

②同一教材内部的内容重组。

例如,鲁教版中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
候类型”可结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与天气气候讲解。

③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在课标框架下的
最适合于口己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的出现,给广大教师和学牛在地理教学
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变了过去长期以一种教材为课木的现象,改变了
“千教一书”的教学情况。

给了师生在教与学上,有了充足的展示和学习空
间,更是符合新吋代创新理念。

希望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能不断地改进,
不断的创新以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