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同步精练精析:13-人口的合理容量-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典例导悟】
【典例1】(2010·沈阳模拟)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 000人
B.10 000人
C.4 500~6 000人
D.4 500人
(2)本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b<<b<a
<a<<c<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第(1)题,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种要素决定的。
第(2)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显然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
【参考答案】(1)D(2)C
【变式训练】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1-17,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规模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及读图能力。
第(1)题,图中横坐标中的“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P和P′为其中两个值,即为两种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两种人口合理容量。
第(2)题,当人口规模超过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下降;而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的时候,人口再增长时生活质量会相对提高。
答案:(1)A (2)D
【典例2】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___________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表示______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学说,即说______、_________说和________的学说。
(5)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题时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
(2)正确分析所示的关系图,图D为环境人口容量,A、B、C为制约因素。
(3)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1)资源(2)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4)环境人口容量悲观乐观介于悲观与乐观之间
(5)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
但人口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业达标训练】
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或某个地区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淡水、土地、矿产资源等都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C.环境承载力是无极限的,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
D.环境承载力强调生存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
【解析】选C。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国家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环境承载力强调自然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尽管科技水平提高会使人们获取资源的能力提高,但资源的数量终归有限,故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解析】选D。
本题主要是让我们注意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A选项指的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而不是科技发展水平。
3.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也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大小没有影响
【解析】选A。
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最大。
显而易见,资源越丰富,科技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另外,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如由于分配不均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要小于按全国人均消费水平所计算的环境人口容量。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
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
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
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如图1-19,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
以无限制地扩
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
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解析】4选B,5选C。
第4题,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
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
第5题,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
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
6.(2010·宣武区高一检测)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解析】选B。
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得知,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并且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虽然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但在一定时期,可对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解析】7选B,8选D。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9.我国是世界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矛盾尖锐。
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大、增长快
B.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
C.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资源需求量大
D.每年净增人口多,对环境压力大
【解析】选A。
目前我国人口总量大,资源总量大,经济发展速度快,
对资源需求量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口增长速度并不高,但由于人
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对环境压力较大。
10.读漫画图1-20,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图反映了______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又有怎样的关系?
【解析】本题侧重对知识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由漫画可知:①人口在增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减少;③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人地矛盾逐渐激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内涵。
答案:(1)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适度的人口,一旦超过,资源和人口平衡就会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资源呈正相关。
科技水平,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1.读曲线统计图1-21,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粮食产量四者今后一段时
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
A.人口增长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C.资源的有限性
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解析】由图示可知以下主要解题信息:①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呈正相关;②粮食产量先增多而后减少;
③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答案:(1)①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加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③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而后,随着人口数量增长,粮食产量下降
(2)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将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
(3)随着人口剧烈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4)B
12.读图1-22,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第(1)题,结合图例说明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减小的趋势。
第(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答案:(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
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020·临沂模拟)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
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1选C,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
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
负担在加重。
第2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
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
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
负担。
3.有关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
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2010·扬州高一检测)实践证明,能否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4、5题。
4.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能做出估计的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B.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C.科学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处在不断变化中
5.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
A.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
C.追求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
【解析】4选B,5选A。
第4题,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能做出估计,主要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是相对确定的。
第5题,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而B、C、D项均会降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6.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 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正比
【解析】选B。
“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森林面积______,淡水_____。
(6分)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8分)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解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第(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
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
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答案:(1)0.001 3km2/人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探究性学习](共12分)
是非判断·环境人口容量的分析
材料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答记者问时说到: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世界1/3,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草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已连续多年进口,2010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
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亿人。
小林老师和他的学生针对上面的材料,对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展开了以下讨论:
学生甲: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由于我国的耕地、淡水、林地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平均水平,我国目前13亿人口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乙: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我们可以把消费水平降低,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丙: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我国可以发展科技,发展高科技产业,把所有能耗大、有污染的企业全部关掉,保护生态环境,以提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学生丁: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也很大。
我们可以加大我国的开放程度,尽量进口他国的资源,少开发本国资源,就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小林老师:请同学们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分析。
你认为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提示】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由于各个因素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要全面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答案:学生甲属于悲观派。
虽然我国的各种主要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们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材料中按照世界平均水平估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失偏颇。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科学地估计应该在16亿左右。
学生乙误解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学生丙的观点太绝对。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不能把所有能耗大、有污染的企业全部停产,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丁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13亿,已接近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需要很多资源,地区开放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他国资源,主要还是要依赖本国资源。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