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力稳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压力稳定性分析
由于近期S2蒸汽管网压力波动大,现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对蒸汽管网压力原因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下图:
由图可见,管网压力的流程能力CPK0.84,超过规格上限(800KPa)情况较多,占26.3%,低于规格下限(600KPa)情况较少,占0.5%。
①运用5M1E 通过鱼骨头工具分别梳理产汽、输汽、用气单元影响因素(31项),如下:
干熄焦
产汽/外
送汽
烧结
炼钢转炉
2250热轧
1580热轧
启动锅炉
自备电站抽汽
130t 锅炉
25MW 抽汽
25MW 排汽
耗汽
焦
化
化
产
高
炉
22
50
热
轧
1580
热
轧
17
00
冷
轧
2230
冷
轧
1420
冷
轧
球
团
海
淡
原
水
制氧
换
热
站
25
M W
发
电
自
备
电
站
启
动
锅
炉
制
氢
站
煤
气
柜
区
炼
钢
其
他
服
务
区
13
0t
锅
炉
②对Y 蒸汽压力进行分解为两个小指标,分别赋值9分、7
分,运用C&E 矩阵对影响因子进行打分,并用帕累托图排序:
前五个因子:干熄焦外送量、炼钢外送量、烧结外送量、自
备电站抽汽量、炼钢耗汽量共计影响占百分比71.2%。
③收集上述5个因子的历史数据(672组),对干熄焦外送量、炼钢外送量、烧结外送量、自备电站抽汽量、炼钢耗汽量用矩阵图初次查看相关性,再采用相关性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④通过逐步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对管网压力残差图可知该回归模型有效,当其中部分参数发生变化后可根据相应优化器对其他因子进行参数修改,达到管网压力控制目标值,回归方程及相
应优化器结果如下:
措施:
1、各用户使用蒸汽量时时变化,余热产汽装置产汽量受主工艺正常的产量及生产节奏变化影响,使蒸汽产耗量时时变化且无法完全预判预调,从而出现小幅汽压波动。
干熄焦外送蒸汽量因焦炉大、小歇而出现较大幅度降低、升高。
炼钢工序中转炉与RH生产节奏不匹配,造成外送蒸汽量大,且送汽量变化幅度剧烈致管网压力波动大且无法有效跟踪。
继续加强系统专业管理,使各余热装置产、送汽处于受控及可预判状态。
2、在非采暖季,蒸汽产量大于消耗量,本着梯度利用原则,为最大限度利用余热产汽致使300mw机组抽汽量较低甚至某些时段停止抽汽,干熄焦发电机组为确保真空合理须保持较大抽汽量,使得系统调节汽压手段不足,造成S2蒸汽管网压力波动较大。
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增强系统压力可调性,如:夏季停运1台启动锅炉,增大300mw 机组抽汽量,增强系统压力可调性。
3、蒸汽系统调度未做出合理的情况预判及预调整,未能有效减少波动甚至可能造成波动范围不受控。
增强调度人员调度能力及责任心,对系统变化做到预判预调,减小汽压波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