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海南省海口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宇宙牌”牙膏
B. 清新的空气
C. 蒸馏水
D. 石油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熄灭酒精灯
3.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
主要目的是()
A. 方便添加木柴
B. 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 增大氧气的浓度
D.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溶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
增强。

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B. “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 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D. 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5.想一想,CuO和CO2为什么可归为一类。

据此,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与这两种物质
可归为同类。

该物质是()
A. KClO3
B. O2
C. NaOH
D. SiO2
6.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CO2
这一温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CH3OH)。

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醇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C.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D. 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
7.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A. 2CO
B. Ca+2
C. H2O
D. O2−
8.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
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Cu、Mn、Ni
B. Mn、Ni、Cu
C. Ni、Mn、Cu
D. Mn、Cu、Ni
9.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
B. 观察气体颜色
C. 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 用燃着的小木条
10.物质的除杂是一种重要技能,下列除杂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 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将混合物进行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
B. 除去CO2中CO--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C. 除去N2中O2--向混合气体中伸入点燃的硫粉
D. 除去H2O中H2O2--向混合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
11.火箭、飞机等制造中使用了钛和钛合金,工业上制钛的原理为:2Mg+TiCl
4

 高温 
Ti+
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TiCl4中Ti的化合价位+4
C. X的化学式MgCl2
D. 金属活动性Ti>Mg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 比较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只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3.中国年轻学者曹原,因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成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
科学人物榜首。

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
B. 石墨烯属于单质
C.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14.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常温常压时,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
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
A. C2H2
B. CH4
C. H2
D. C3H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5.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②钛合金③氢气④稀有气体
(1)用于人造骨骼的是______;
(2)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
(3)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_____;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17.如图甲为铯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铯的元素符号为Cs,请回答
下列问题:
(1)甲中X=______;
(2)铯元素与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______(填“周期”或“族”);
(3)分析“铯”和钠原子结构的可知,氧化铯的化学式为______。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0分)
19.C60可用作吸氢材料,其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会分解放出H2。

(1)C60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2)求算C60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______。

(3)C60可用作吸氢材料是利用了其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0.“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捕捉技术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目前
CO2捕捉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收。

化学吸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主要成分为NH3⋅H2O)、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为CaO)等。

(1)活性炭、沸石等吸收CO2是利用其______性质;
(2)NH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3)为实现“碳中和”,在生活中你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______(答一种即可)。

21.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


实你真的了解SO2吗?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SO2与食品工业: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SO2与硫酸工业: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

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图: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1)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生活生产中采取什么措施能来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
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
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2.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
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1)A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所需的装置是______(选填装置图编号),
选择该套装置的理由是______。

23.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无色、无味混合气体是否含有CO2和CO。

(1)实验中观察到A、D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石灰水没有变化、C中黑色固
体变成红色,由此得出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2)写出A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B装置的作用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4.用图1所示的装置智昱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将稀盐酸全部加入
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计算:
(1)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宇宙牌”牙膏中有碳酸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清新的空气中也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石油中有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宇宙牌”牙膏、清新的空气、石油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熄灭,不可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
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

故选:D。

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燃料的燃烧。

本题考查了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普通水”中含有氮气,就含有氮分子,故A正确。

B、由于氧气能溶于水,所以水中含有氧气的分子,故B正确。

C、除去氧气后的水中还有水,水中含有的氧元素,故C错误;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故D正确。

故选:C。

“普通水”中含有氮气和氧气,说明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由于氧气能溶于水而使水中含有氧气,则氧元素会以化合态及游离态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学生应紧扣习题中的信息,利用好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能很好的训练学生对新信息的抽取和应用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CuO和C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A、KCl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
B、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
C、NaOH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
D、SiO2是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6.【答案】A
【解析】解:A、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的,1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100%=37.5%,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
12+1×4+16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4+16=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甲醇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10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甲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A、化学式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故A错误。

B、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B错误。

C、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H2O中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故C正确。

D、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O2−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故D错误。

A、化学式前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B、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C、化学式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D、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比镍活泼;将插入CuCl2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

则Mn、Ni、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Cu。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判断。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此题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简单应用,也是基础题目,通过此题会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9.【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所以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故B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碳的特性考虑;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考虑;
D、根据氧气的性质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只要加入试剂后呈现的现象不同就
行。

10.【答案】C
【解析】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N2中O2不能够伸入点燃的硫粉,这是因为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硫粉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镁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X的化学式是MgCl2,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该选项正确。

B、TiCl4中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Ti的化合价位+4,该选项正确。

C、X的化学式是MgCl2,该选项正确。

D、金属活动性Ti小于Mg,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废液是置换反应。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

D、金属活动性Ti小于Mg。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石墨烯为碳单质,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及化合价原则分析。

【解答】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说法正确;
C、“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说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D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100%=85.7%。

【解析】解: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2
12×2+1×4
×100%=92.3%;
A、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2
12×2+1×2
×100%=75%;
B、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
12+1×4
C、H2中不含有碳元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
×100%≈85.7%。

D、C3H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3
12×3+1×6
因为混合气体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90%,而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90%,所以,另一种气体的含碳量一定要>90%,才能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90%,故A
符合题意;
故选:A。

首先计算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与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相比,看谁的高.若样品中的高,则杂质中碳的质量分数必定高于C2H4中的;若样品中的低,则杂质中碳的质量分数必然低于C2H4中的,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质量分数与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5.【答案】②④③①
【解析】解:(1)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人造骨骼。

(2)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

(3)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4)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作干电池电极。

故答案为:
(1)②;
(2)④;
(3)③;
(4)①。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分子构成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解:(1)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1)分子构成;
(2)核内质子数不同。

(1)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元素的定义。

17.【答案】8族Cs2O
【解析】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55−2−8−18−18−1,X=8,故答案为:8;
(2)铯元素与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不同,属于同族元素,故答案为:族;
(3)铯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常表现为+1价,则氧化铯的化学式为Cs2O,故答案为:Cs2O。

(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族元素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在原子中,核
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18.【答案】3:1化合反应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3甲+乙→2丙。

(1)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故答案为:3:1;
(2)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个数关系。

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19.【答案】(1)A
(2)12×60
(3)化学
【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C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A;
(2)C60的相对分子质量=12×60;故填:12×60;
(3)C60可用作吸氢材料的原理是C60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物;该氢化物在80~215℃时,会分解放出H2.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故填:化学。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物理3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解:(1)活性炭、沸石等吸收CO2是物理吸收法,利用的是物质物理性质,故答案为:物理;
(2)NH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5+16=35,故答案为:35;
(3)在生活中,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答案为: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1)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发利用新能源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1.【答案】SO3+H2O=H2SO4BCD
【解析】解:(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
(2)A、煤块粉碎并不能改变煤的含硫量,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不变,故错误;
B、对燃煤进行脱硫显然可以降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故正确;
C、文章最后一段有原话,煤改气或改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正确;
D、循环使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SO3+H2O=H2SO4;
(2)BCD。

(1)根据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答案】酒精灯AC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且甲烷难溶于水,使用排水法收集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甲烷更纯净
【解析】解:(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①为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实验时制取甲烷时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发生装置应选A,甲烷具有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收集时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进行收集,向下排空法收集时可能会有混有少量空气,因此若要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应选择排水法进行收集,故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甲烷气体所需的装置是AC,原因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且甲烷难溶于水,使用排水法收集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甲烷更纯净;故答案为:AC;反应需要加热,且甲烷难溶于水,使用排水法收集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甲烷更纯净。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