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62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11月第5卷第1l期GuideofChmaMedicine,November2007,V05,Noll
因此,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中药剂型发展和改革:
(一)遵循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

中药复方作用具有整体性,不是单味药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中医理论,有它独特的组方原则和配伍法度:而且复方中的成分复杂,也不能简单地以提取物的加合来替代。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

中药制剂的现状是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剂型并存。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许多化学和生物药物的现代制剂技术被引入中药领域,如脂质体、微囊及微球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水溶性骨架型透皮技术等.【l
21,使中药制剂有了长足的进步,中药制剂品种(如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中药剂型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剂型的质量控制。

中药制剂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方面的匮乏。

随着剂型现代化程度增加,对原料药的纯度要求也越高,临床的不可控现象和毒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出现。

所以中药剂型改革不能一味追求新剂型,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质量控制,注重内在质量提升,才能使中药剂型得以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I]童群.中药制剂中的新剂型Ⅱ】.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2):22—24.
[2】2刘晓华等.中药中空液体栓剂研究Ⅱ】.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中图分类号:R544
Z8(6):331.
【3】杨万兴.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Ⅱ】.激光杂志,2004。

250):94-95.
【4】丁文斌等磷酸川芎嗪缓释骨架片的研帝j及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Ⅱ】.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3):34—35.
【5】范健,黄懋功,伍福乐等.华蟾酥精微球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Ⅱ】.癌症,1995,14(6):434—437.
【6】邓荣,陈济民,姚崇舜等.莪术油明胶微球用于肝动脉栓塞Ⅱ】.药学学报。

2000,35(7):539-544.
吲梅清华,励石寒,冯飞跃等.斑蝥素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I】.广东药学,2001,11(5):23-24.
【8]kanP,ChenZB,Leeq。

eta1.Developmentofnonionic¥1,1rface—tant/phospholipidso/wemulsion船apaclitaxeldeliverysystem【}】.JControlledRelease,1999,58(3):271—276.
【9】胡林峰,李绍平,王一涛等.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Ⅱ】.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387—1390.
【10】施怀生,冯俊蝉.中药注射液创制考源Ⅱ】I中华医史杂志,1995,25(2):107.
【11】郭宇洁,马燕琼,吴晓洋等.中药剂型改革中的几点看法Ⅱ】: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0):72-73.
【12】袁恒杰,范立君,贾伟等.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U】.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066—1067.
浅谈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王桂霞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7)11-0462—02
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有高血压,其中一半是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对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收缩压可达200mmHg以上,这是由于老年人周围小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周围小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1.2脉压相对增大,舒张压一般达60岁以后达高峰,以后随内在因素尤其是钠代谢的影响,逐渐下降。

1.3当高血压病人进入老年后,多发展为2、3级高颤压。

1.4血压波动较大,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

主要因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这种m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常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1.5自觉症状轻。

老年高血压由于病人对持续性高血压有较长时间的适应,往往无任何不适,忽略就医服药。

1.6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脑、心、肾等脏器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并发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心、肾功能不全等发病率增加。

2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2.1降压药物的种类
近年来降压药物有了很大进展,降压效应也不断提高,现有的降压种类和品种很多。

1993年WHO建议以下五类药物为一线降压药: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al受体阻滞剂。

其中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应用历史较长,而CCB和ACE.I仅在8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尚未经较多的临床试验明确其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a.利尿剂排钾利尿剂:噻嗪类应用最为普遍,常用药物为双氢克尿噻12.5~25毫克1~3次,日口服:袢利尿剂如呋噻米,利钠排钾作用很强,主要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者。

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氨苯喋啶50-100毫克1.3次,日口服;氨体舒通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七中学医务室(131205)
 万方数据
中国医药指南2007年11月第5卷第ll期GuideofChinaMedicine,November2007,V05,Noll
‘20~40毫克2.3次,日口服。

保钾利尿剂单独应用易引起高血
钾,在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时更易发生。

为了减少副作用,临床
多数宜保钾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

b.13受体阻滞剂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
低,还可抑制肾素释放,可作为冠心病抗心肌梗塞后二级预防。

适用于1.2级高血压,对高血压伴冠心病、年轻伴交感兴奋性增
高的高血压、高肾素性高血压较为适合。

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糖尿病患者,13
受体阻滞剂有可能加重病情,应慎用或不用。

常用药物如倍他乐
克12.5.50毫克1-2次,日口服。

c.钙拮抗剂CCB是近年来应用的新型降压药,降压迅速、平
稳、维持时间较长。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对血脂、胰岛素抵抗无不
良影响。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及伴有心脑肾血
管并发症的患者。

常用药物硝苯地平10-20毫克2.3次,日口服。

d.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ACE.I)
此类药物目前应用较广泛,尤其适用于伴有左心室肥厚、心
力衰竭、糖尿病者。

咳嗽是ACE-I最为突出的副作用。

ACE-I对
肾有保护作用,但有肾功能不全或有肾血管性高血压时,应慎重
考虑。

常用药物卡托普利12.5—25毫克2-3次,日口服。

e.Ql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的主要优点可使血脂降低,对胰岛素
抵抗也可有良好的作用。

适宜子高血压伴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对心衰
也有一定疗效,也适用于伴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

副作用主要为体位
性低血压。

首剂应减量,并在睡前服用,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


表性制剂为哌唑嗪0.5毫克2踟日口服,可逐渐加大至5毫克。

2.2降压目标及联合用药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最大耐受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
制的目标值至少小于140/9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
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小于9(hnmHg,但不低于
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消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者合并症患者,可单独或者联合使用降压
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现认为2级高血压
(大于等于1601100mmHg)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取两种降压药
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

2.3降压药物治疗
收缩压增高型(高血管阻力型)
此型除有血管硬化外,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血管痉挛,
收缩压明显升高。

可达180-240mmHg以上,舒张眶轻度增高,
脉压明显增大。

此型若治疗不及时,可发生高血压危象、一过性
脑缺血、脑梗塞或脑出血。

若长期收缩压增高,左心室负荷加重,
可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

此型治疗宜选用血管扩张剂,酌情加用
13.受体阻滞剂,一般不用利尿剂,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a.收缩压>200mmHg时,应卧床休息,消除因寒冷引起的
血管痉挛,减少周围血管阻力。

b.血管扩张剂:可含服硝苯地平10mg3次旧,可直接作用
于小血管平滑肌、心肌,使外周血管扩张,心肌收缩性降低,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

应防止发生体位性血压。

用药效果好者,可改为
硝苯地平10mg2-3跚日口服,或者选用其他扩血管药物。

0463
c.B.受体阻滞剂:高血管阻力型高血压病人如果用血管扩张
剂降压效果不理想时,为了减轻心脏收缩负荷,并达到降压目的,
可选用倍他乐克25.50mg1-2移V日口服,或者其他13一受体阻
滞剂。

这类药物对每个人的耐受量差异很大,故应以最低有效量
为标准酌情掌握。

d.适当应用镇静剂:对失眠或者情绪激动者每晚可服安定
5mg,或其他镇静药。

但对年龄大、体弱、严重脑动脉硬化、缺
氧者慎用或禁用。

舒张压压增高型(高血容量型)
此型进入60岁特别是65岁以后比较少,主要表现为舒张压
增高,有时可达120mmHg,收缩压增高不明显,脉压相对小。


见于体型肥胖病人,此型血容量多,可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治疗应以利尿剂为主,减少血容量,减轻心
脏容量负荷,这样既可以降压,又可有效防治有关并发症,最好
不用13.受体阻滞剂。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a.低胆固醇饮食:适量控制食量,避免过胖。

b.利尿剂:当舒张压>110mmHg时,应口服速尿20mg,必
要时静脉给药,同时口服10%氯化钾10ml3次,日口服。

以后
酌情选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与双氢克尿噻合用,用利尿剂时应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c.选用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日口服;或选用北京0
号1片1次,日口服,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维持量。

对高血
容量型高血压效果较好。

由于血容量较多,周围小血管常处于充
盈扩张状态,故血管扩张剂效果不佳。

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增高型(混合型)
此型病人多肥胖,随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的程度而出现不同
的症状。

其治疗方案为:轻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或北京0号。


缩压比舒张压增高明显的可选用硝苯地平,或其他血管扩张剂,
舒张压仍高者,酌情用和尿剂。

也可以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与
小剂量B.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

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首先应迅速使血压下降,同时也应对靶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
碍予以处理。

对血压急骤增高者。

以静脉滴注方法给予降压药最
适宜,这样可随时改变药物的需用剂量。

可以用:
a.硝酸甘油除使冠状动脉扩张外,还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降低血压。

开始剂量为5—10微克,分钟静滴,逐渐增加。

停药
后数分钟内作用即消失。

b.硝普钠直接扩张动脉、静脉,可以降低心室前后负荷,开始
以每分钟10-25微克静滴,以后根据反应,每隔5.15分钟增加剂量。

该药降压作用迅速,而停止滴注后,作用在3.5分钟内即消失。

c.硝苯地平急症用lO.20毫克含服,5.10分钟可见血压
下降,作用可维持禾6小时。

老年高血压无论哪种类型,除紧急情况外,降压不宜过快,
不宜使血压降之过低,以保持脑、心、肾正常血流供应。

强调长
期甚至终生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有效而不引起明显副作用,
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降压药,同时注意纠正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常用药以症状消失,无疲倦,感觉良好,精神状态佳为标准。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