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 此赞叹! 仿写句子 傍晚,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火烧云,它们时而
像奔跑的骏马,时而像乖巧的绵羊,时而像 狡猾的狐狸,时而像迷失方向的小鸟。
28
新知讲解
读一读
自由朗读4-7自然段,画出能概括外洞、孔 隙、内洞特点的词语。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
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
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写出了石钟乳和石笋在形态与颜色上的特点,突出内洞景色之“奇”。
40
新知讲解
41
新知讲解
石钟乳与石笋 石钟乳亦称“钟乳”,是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一种碳酸钙淀积 物。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的 逸出,使水中析出的碳酸钙淀积下来,并自上而下增长而成,状如 钟乳,故名。石笋是溶洞中直立洞底的碳酸钙淀积物。溶有碳酸钙 的水自洞顶下滴至洞底,经水分蒸发和碳酸钙淀积而形成。自下向 上增长,外形如笋,故名。石钟乳与石笋相接,可形成石柱。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
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
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说明“我”距离周围的山石 说明移动的幅度很小, 特别近,有被压迫的感觉。 可见孔隙的窄小。
这句话通过描写作者的真实感受,进—步说明 孔隙的“狭小”。
37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朗读这两句话时,抓住“挤压”“稍微”“一 点儿”等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的这种感觉。
6
新知讲解
我会认
解决字词
zhè
浙江

一簇
tún
臀部

油漆
wān yán
蜿蜒
7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氵+折=浙 ⺮+族=簇 殿+月=臀
看图识记
蜿蜒的小路 蜿蜒
8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看图识记
彩色的油漆 漆
9
新知讲解
识 新知讲解 字


花臀
簇 漆蜿 蜒
10
新知讲解
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点明游览的时间及地点。 第二部分(2-7):具体描写游览的过程。 第三部分(8):写乘船出洞。
42
新知讲解
说话训练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像 (倒着的冰锥),有的像(漂亮的珊瑚), 还有的像(倒着的龙头)。
43
新知讲解
内洞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 房子那么大。
通过写自身的感受“大得多”和“大 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的猜测,写 出了内洞“大”的特点。
22
新知导入
第二课时
浙江 杜鹃 肩部 臀部 移动 额头 石钟乳 源头
23
新知讲解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交代时间
交代地点
交代事件
24
新知讲解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 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 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 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1
新知讲解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 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内洞 )→出洞
12
新知讲解
同学们,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记叙的。作者先 交代了游览的目的地——金华的双龙洞,然后写沿途看 到的景色,接着写外洞的景观,孔隙的特点,内洞的情 景,最后出洞。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可以更好 地把握文章内容。
15
新知讲解
zhǎi

上部短撇与点要协调, 下部三横间距均匀,长 短有变化。
狭窄
造句:两座山之间开通了一条 狭窄的道路。
16
新知讲解
tún

上宽下窄。上部笔画紧凑, 下部“月”撇扁竖。
臀部
造句: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臀 部和左臂都受伤了。
17
新知讲解
duān

左窄小,右宽长。“而” 上横斜,竖画均匀。
13
新知讲解
我会写
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吧!
zhè luó dù juān zhǎi yù jiān
浙罗 杜 鹃窄 郁肩
tún yí
é

rǔ sǔn duān yuán
臀 移额 陆乳 笋端 源
14
新知讲解
luó

上扁下长,“罒”要扁, “夕”斜中取正。
罗列
造句:罗叔叔用箩筐把萝卜从田里运了 回来。
49
课堂总结
叶圣陶爷爷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游览了浙江金 华的双龙洞,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宽大的外洞和漆黑 一团的内洞。洞中那蜿蜒的双龙和形态、颜色各异的 石钟乳、石笋,让我们对双龙洞充满了向往之情。
50
拓展延伸
我国溶洞小览
桂林银子岩溶洞
北京石花洞
51
拓展延伸
湖南梅山龙宫
湖北腾龙洞
52
课后作业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 补充完整。
38
新知讲解
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 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 宽广。
写出了内洞“黑”的特点。
39
新知讲解
内洞
介绍了双龙洞名字的来历,点题。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
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
29
新知讲解
洞口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 桥洞似的,很宽。
比喻 把洞口比作桥洞,写出了洞 口的宽、大,很有气势。
30
新知讲解
外洞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 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
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
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
出来的。
写出了溪水随着山
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 势变化的特点。
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写“我”随着溪流来到了双龙洞口。
27
新知讲解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
54
课堂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游览的过程是(路上)→( 洞口)→
(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55
课堂练习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1.“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中“大概”的意思是“不十分精确”。( √ )
2.我们可以用“亮、大、奇”三个字来概括内洞的特点。 ()
路上→(
参考答案:
)→(
)→(
)→(
)→出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3
课后作业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 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参考答案:
作者首先直接描写小船的“小”、坐船的姿势,通过直观描 写突出孔隙狭小;然后再描写自己通过孔隙时的感受,进一步说 明孔隙的狭小。总之,为了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作者采用了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相结合的方法,把孔隙的狭小直 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
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
样小的小船。
用准确、恰当的语言 来说明小船的小。
写出了进洞的方式。
34
新知讲解
孔隙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 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 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 就慢慢移动。
44
新知讲解
一起来总结景物的特点吧!
路上:景色明艳、溪流欢唱 洞口: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狭小 内洞:黑、奇、大
45
新知讲解
如果我们也想把自己游览的地方写下来,写的 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按照游览顺序写 抓住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46
新知讲解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游完内洞,排队出洞。
介绍了路上的风景。
通过色彩写出了路上景色明丽。
25
新知讲解
作者为什么说山上的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 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花儿在大自然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吸收 阳光、雨露,可以自由生长,充满了勃勃生 机,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本性和姿态。作者 这样说,表明他对自然的崇尚和赞美。
26
新知讲解
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 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 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5
新知讲解
读一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
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当堂检测
11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西湖
庐山瀑布
2
新知导入
黄山
洞庭湖
3
新知导入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记
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1.作者是怎样去的? 2.双龙洞有什么特点?
4
新知导入
端水
造句:小红给爸爸妈妈端 来了一杯水。
18
新知讲解
我会写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zhè luó dù juān zhǎi yù jiān
浙罗 杜 鹃窄 郁肩
tún yí
é

rǔ sǔn duān yuán
臀 移额 陆乳 笋端 源
19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zhǎi xiǎo jiān bù
tún bù
( 讨厌 )忠实(
)成(绩 ) (孵蛋 )
é tóu shí zhōng rǔ
biàn huà duō duān
( 额头 )(
石)钟乳(
)变化多端
20
课堂练习
二、选词填空。 欣赏 观赏
1.领导对我爸爸的为人一直很( 欣赏 )。 2.星期天我们经常到公园( 观赏 )兰花。
21
课堂练习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簇”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 A.丛聚,聚成一团;B.量词,用于聚成团的东西。 (1)孩子们簇拥着乐队老师走进少年宫。 ( A ) (2)一进院,那簇菊花便引起了我的注意。 ( B ) (3)春天,公园里花团锦簇,分外娇艳。 ( A )
说明仰卧时已经低到了极限,更 加突出了孔隙的窄小、低矮。
35
新知讲解
将“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 不贴着船底了”中的“贴”字换成“挨”行吗?为什么?
不行。因为“贴”字能更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是紧紧 地挨着船底的,衬托出孔隙的狭小。若换成“挨” 则不能突出这一特点。
36
新知讲解
孔隙
打比方
把外洞比作“大会堂”,说明外洞很宽 敞。同时,用具体数字“一千或是八百
人开个会”形容外洞很大。
31
新知讲解
宽敞的外洞
32
新知讲解
读一读
想要进入内洞,最有趣的还是进洞的 方式。默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去感受这份 神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 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33
新知讲解
孔隙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
56
课堂练习
三、你去过哪些有名有趣的地方,快来和 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提示:抓住旅游地方的 特点,用简明、准确的语言 描述。
57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 呢?
58
谢谢观看 !
2021/12/31
59
最新2022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共设计为八个专题,依次为:童年回忆,科学技术,现代诗歌,动物乐园,自然景观,成长故事,名人故事, 奇妙的童话。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 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 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5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250个,以 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之前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 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 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你能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吗?
47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城
洞口 途中 (很宽) (景物明艳、 溪流欢唱)
罗店
外洞 (宽敞)
孔隙
内洞 (黑、奇、大)
(狭小)
出洞
Hale Waihona Puke 48主题概括课文按__游__览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去 _金__华__的__双__龙__洞___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 大__自__然__的__热__爱_ ,以及对_祖__国__山__川__的__热__爱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