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共6题;共33分)
1. (6分) (2020九下·东台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
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至,愈见其妙。
诗词是要含xù________暗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才能引人人胜。
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倏忽。
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________弱。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1)给横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含xù________
②薄________弱
(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根据文中划线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2. (10.0分)(2018·宜宾) 默写。
(1) 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4)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飞花令”是《中国诗词大会》中深受大家欢迎的环节。
请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 .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 . 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B . 市场里有卖水果的,蔬菜的,苹果的等等。
C . 七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D .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5. (7.0分)名著阅读。
(1)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形容枯槁,双手和脸都像烟一样黑,头发、胡子很长,衣衫褴褛,而且有几处被火烧糊了。
他的外表、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
八年以来他都在设计从黄瓜里提出阳光来,密封在小玻璃瓶里,在阴雨湿冷的夏天,就可以放出来使空气温暖。
”
文中的“我”是斯威夫特所著的《________》一书中塑造的文学形象。
上面这个情节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________的现实。
(2)
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藤野先生》中,使“我”的人生决定发生变化的是匿名信事件和发电报事件。
B . 《狗·猫·鼠》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C . 《二十四孝图》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 . 《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6. (6分)文中的“他”热爱生命,“他”在钢铁般的意志支撑下起死回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另一种热爱生命的方式——那就是热爱他人的生命,舍己救人。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段意花是益阳水文局的临时工,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
他们在一条趸船上住了14年,经常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的生命。
保守估计,他们先后救了5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
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以至于6万多元债务整整还了17年。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段意花的家庭在这一天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
请为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
(2)
你们班想请段意花来做一次报告,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请她,你会怎么说?
(3)
近年来出现了某些扶人者被敲诈的事件,致使一些人不敢去救人,你对此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段意花的事迹谈谈。
二、阅读理解(55分) (共4题;共55分)
7. (6分)(2012·济南)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2)
“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
(50字左右)
8. (16.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B . 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C .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 . 何以战,皆以美于徐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文中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反映了乡人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反衬了曹刿的爱国精神。
B . 甲文中曹刿经过与庄公的一番对话,知道庄公忠实于自己的下属,凭借这点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C . 乙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D . 甲乙两文都是臣子提出正确的意见,统治者虚心纳谏而成功,二者虽然方法不同,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9. (15.0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享受读书
①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
②读书可以医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
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穷,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
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
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
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
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
③读书可以净化心灵。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避免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
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
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健康。
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④读书让人快乐。
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
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
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
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书籍,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巨大的思想震撼力。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读前人的哲学著作,如同获得黑夜中行走的勇气和力量。
读书,能改变我们孤独、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生活中的困惑、思想的衰老,对待挫折才不会怨天尤人。
大师们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都会使我们对待生活时变得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
⑤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慎独自律的结果,是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
思想境界高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不会计较名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读书,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能拓宽视野和境界。
“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
”用读书指导生活,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最有用。
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
读书加以思索,能使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
“晓晓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有学问的人,会把自己看得低一点,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明白能者如云。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让人成功的思想境界。
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我的书房一直挂着这副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儿子。
对于我来说,读书已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读一首唐诗宋词,如饮一杯陈年佳酿;读一本哲理美文,如品一顿丰盛大餐。
如此美味,何乐而不为?苏东坡说:
“书到今生读已迟”;郁达夫说:“诗书误我半生闻达。
”闻达不可乞求,诗书不可不读。
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超脱世事纷争,人生就会有所收获。
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
(作者:黄新民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第②段作者举出自身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请你为第②段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3)
第③段使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请加以总结。
10. (18.0分)(2011·南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
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
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
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
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
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
“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
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
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
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
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
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
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
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
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
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
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
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
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
”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
”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
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
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
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
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
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
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
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
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
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
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
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
”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
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
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________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________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
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 . 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 . 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 . 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1. (60分)(2013·曲靖)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记忆深处
(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
朋友画了一幅画:一只鸟巢,里面有4只小鸟,巢外的一只母鸟正向它们飞来,小鸟们齐刷刷地张开着小嘴。
朋友问,这些小鸟张开小嘴想要什么呢?
想要母鸟喂它们食物。
我说。
而朋友说,他的画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问。
小鸟张开小嘴,是想要母鸟吻它们,对生命来说,无论是鸟还是人,爱是另一种粮食,有时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粮食。
朋友说。
写作要求:①立意白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与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5分) (共6题;共33分)
1-1、
1-2、
1-3、
2-1、
2-2、
2-3、
2-4、
2-5、
2-6、
3-1、
4-1、
5-1、
5-2、
6-1、
6-2、
6-3、
二、阅读理解(55分) (共4题;共55分)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三、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