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五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含解析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卷五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四川眉山三模)20世纪50年代,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

该项目( )
A.旨在促进亚洲地区经济发展
B.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C.表明美苏“冷战”重心转向亚洲
D.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2.(2021·黑龙江哈六中四模)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在和美国记者交流时指出,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两国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国家想挑起战争,那么美苏就可以通过力量威慑制止该国。

赫鲁晓夫的目的是( )
A.联合美国谋求世界和平发展
B.结束“冷战”逐步转向对话
C.展现自身军事实力威慑美国
D.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3.(2021·北京顺义二模)下面是一组政治漫画,仔细观察这组漫画。

它能反映出( )
A.美苏由同盟到“冷战”
B.德法关系不断僵化
C.两德关系日益疏离
D.朝鲜半岛走向分裂
4.(2021·河北邯郸二模)196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这些宣言通过的历史背景是( )
A.“冷战”期间国际力量逐步失衡
B.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C.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缓和
D.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5.(2021·广东汕头一模)下面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使用次数表。

说明:1949—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席位由国民党窃据。

由上表可推知,1946—1985年( )
A.美苏对霸权的争夺愈趋激烈
B.苏联在外交上逐步被孤立
C.制约霸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
D.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转变
6.(2021·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一模)下面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图。

据此可知( )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改变
B.经济全球化助推世界格局的变化
C.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发展优势地位
D.政治多极化阻碍经济全球化历程
7.1970年,欧共体正式建立了欧洲政治合作机制,旨在通过成员国、外长定期会议协调欧共体成员国的外交政策立场,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反映出欧共体( )
A.各国外交政策趋同
B.国际地位提高
C.实现了政治一体化
D.独立倾向增强
8.(2021·江苏百校联考)下面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
A.“一边倒”政策取得丰硕成果
B.中国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合作
C.中国与西方国家出现建交高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贯彻
9.(2021·安徽淮北一模)1955年后,中国电影对国际电影节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主动
参加了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英国爱丁堡电影节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等,部分影片还获得了很好的奖项。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苏关系出现严重恶化
B.外交逐渐突破意识形态影响
C.“双百”方针促进电影发展
D.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已被打破
10.(2021·福建漳州二模)1967—1968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花费的费用达到了联邦政府医疗总支
出增长幅度的数倍;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军事占领。

面临国内外压力,美国着手( )
A.组建北约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调整亚洲政策
D.推进美洲一体化
11.根据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公共外交的范畴以及与政府外交的关系
A.中国与苏联建交属于公共外交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始于公共外交
C.公共外交有助于政府外交的发展
D.各国政府外交的原则是开放兼容
12.(2021·陕西宝鸡一模)《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指出,30年来,中国军队
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0年来,中
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

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特点
是( )
A.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
B.实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坚持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1·河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时至今日,法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她的新体制使她能够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动。

她国内的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使她具备了强大的国力。

她重建了货币体系和财政体系,取得了外
贸平衡。

从这个角度上,她不再需要任何人了,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

她不再向别人,特别是
不再向美国借贷了,她还清了债务,甚至在适当的时候为别人提供了方便。

她把不久前对其非洲领
地所实施的殖民统治变为国家间的合作……她第一次生活在完全和平的环境之中,她装备了自己部
队并使其现代化,而且还在努力以本国的核武器装备自己。

她驱散了笼罩着欧洲并使之瘫痪的乌云,她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这场伟大工作的,因为她创建了经济共同体,与德国一道树立了开创政治
合作的榜样,并且表明,要使法国生活在一个属于欧洲人的欧洲。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在记者招待会上关于法美关系的讲话》(1963年7月29日) 材料二法国为了摆脱美国控制,比以往更加重视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1963年10月,戴高乐总统派
前总理富尔作为特使访华,与中国领导人探讨建交问题。

此时的中国一方面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
华势力所包围,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和经济援助上受到苏联集团的高压。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寻求
拓展外交空间。

经过多轮会谈,中法两国政府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这一事件被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以后,两国间各方面的正式交
流稳步推进。

——摘编自彭小瑜《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前期法对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舆论将中法建交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的理由。

(9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建交的共同基础。

(6分)
14.(2021·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中的国际秩序变迁
——摘编自唐世平《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2分)
答案:
1.D 解析根据材料“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
了解”可知美国实施海外的教育项目是拉拢受援助的国家,服务于当时的“冷战”政策,故选D项。

2.D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知赫鲁晓夫认为只要苏联和美国
合作,就可以控制整个世界,这体现了赫鲁晓夫的目的是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故选D项;
赫鲁晓夫这一提议的目的是出于本国利益考虑,而非为了世界的和平发展,排除A项;赫鲁晓夫只想
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并不想结束“冷战”转向对话,排除B项;赫鲁晓夫希望和美国联合,排除C
项。

3.C 解析根据漫画中的称呼“兄弟”,表明之前关系非常亲密,随着时间变化,关系日益疏远。


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德国分裂,“在外国有个很远的亲戚”,称
呼的变化反映了两德关系的日益疏远,故选C项。

4.D 解析《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的通过本身是那些主权与独立容
易遭受干涉的国家努力的结果,《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背后也是联合国成员中那些有可能不被尊重而不易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努力的结果,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国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故选D项。

5.C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否决权的次数受美苏争霸的影响,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在联合国占优势,根本不需要行使一票否决权,而苏联为反对美国而频繁使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众多受美国控制的亚非国家独立,经济复苏的欧洲国家也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英国、法国使用否决权的次数增多,故选C项。

6.B 解析据题图,可知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比下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占比上升,这
推动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根本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当今世界仍然是西
方发达国家经济占优势,排除C项;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排除D项。

7.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力图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摆脱美国的控制,
反映出欧共体独立倾向的增强,故D项正确;协调各成员国外交政策立场不等于各国外交政策趋同,
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欧共体的宗旨和要求,并未突出其国际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欧
共体建立了政治合作机制,并未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

8.D 解析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
中“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相符,故选D项;“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中建交国家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
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与材料中“1955—1960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建交国家并非西方国家,排除C项。

9.B 解析新中国初期外交从“社会主义阵营”到参加资本主义的影展,体现了逐渐突破意识形态影响,故选B项。

10.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过高花费给予美国过高的压力,加之苏联的军事行动,迫使美国调整亚洲政策,故选C项;1949年组建北约,与材料中“1967—1968年”不符,排除A 项;实施马歇尔计划是1948年,排除B项;美国此时并未推进美洲一体化以缓解国内外压力,排除D 项。

11.C 解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公共外交是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而两国民众又能通过国内的机制影响政府,所以公共外交对两国政府间的外交是有影响的,故选C项。

12.D 解析由材料“中国军队累计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16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与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得出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动,体现了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特点,故选D项。

13.参考答案(1)变化:法国由依附美国转为独立自主。

原因:法国综合国力提升;法国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处于主导地位;美国霸主地位相对下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形势下,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令西方震惊;中法建交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使西方阵营进一步分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3)中法建交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中法都反对霸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4.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着冲突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两国先后成立了一系列对抗性的政治、经济、军事组织,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美苏两极对峙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由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迟迟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滞后,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结论:美苏的对峙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同时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