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标
解读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适应和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形成生态系统。
教学
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生态系统都有的成分,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2、举出三种常见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教会学生写食物链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森林的这些生物之间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光会怎样?没有树会怎样?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视频中有蚂蚁、松鼠等生物,水、阳光等非生物。
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没有光、大树等不行,从而得出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
新课
教学
【环节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
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适应和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即形成生态系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自己身边的生物和环境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很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六年级学生缺乏理化知识,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借助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自主连线,得出9条食物链
生:食物网
由教师提示和示范板书、强化练习,使学生掌握食物链的写法。
可结合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如大量捕杀蛇、青蛙、麻雀,使用除草剂等,分析利弊,讨论破坏食物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思政渗透)
三、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看书、交流后进行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并总结提升本学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师:通过视频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把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5的资料分析,并思考其中问题: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有什么关系?2、腐烂的树桩最后会消失吗?树桩中的物质腐烂后会到哪里?
师:结合课本P26内容,分析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阅读课本得出:
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
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环节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出示羊、兔、狼图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羊、兔、狼是什么关系?
师:我们把这种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你能写出羊、兔、狼组成的食物链吗?
教师提示食物链书写要求: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起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不是食物链呢?怎样书写成正确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师: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评价设计:
1、举出例子,如一片农田、一条河流等,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
2、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交流得出
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2、腐烂的树桩被真菌和细菌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利用,用来制造有机物。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27的图片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些食物链交叉连接起来叫做什么?
评价设计:
写出食物链:
1、兔吃草,狼吃兔。
2、虫吃青菜,鸡吃虫,狼吃鸡。
生:捕食关系
学生自主尝试书写食物链,与教师书写的标准食物链对比,明确食物链书写要领。
学生思考,这不是食物链,缺少生产者。正确书写:树→蝉→螳螂→黄雀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实例辨析是否是生态系统来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画出生态系统组成概念图来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书写食物链来检测学生对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 具
学 具
PPT课件
教 法
学 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授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
导入
师:(展示森林生态系统视频)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大森林,视频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四、作业
设计
写出两条食物链。
五、板书设计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一、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六、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科
生物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2课时
课标
解读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适应和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即形成生态系统。
教学
目标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生态系统都有的成分,最终总结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
2、举出三种常见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教会学生写食物链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森林的这些生物之间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光会怎样?没有树会怎样?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视频中有蚂蚁、松鼠等生物,水、阳光等非生物。
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没有光、大树等不行,从而得出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
新课
教学
【环节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
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生物的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适应和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即形成生态系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对自己身边的生物和环境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很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六年级学生缺乏理化知识,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借助直观形象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自主连线,得出9条食物链
生:食物网
由教师提示和示范板书、强化练习,使学生掌握食物链的写法。
可结合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如大量捕杀蛇、青蛙、麻雀,使用除草剂等,分析利弊,讨论破坏食物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思政渗透)
三、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看书、交流后进行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并总结提升本学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师:通过视频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把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5的资料分析,并思考其中问题: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有什么关系?2、腐烂的树桩最后会消失吗?树桩中的物质腐烂后会到哪里?
师:结合课本P26内容,分析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阅读课本得出:
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
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环节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出示羊、兔、狼图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羊、兔、狼是什么关系?
师:我们把这种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你能写出羊、兔、狼组成的食物链吗?
教师提示食物链书写要求: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起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不是食物链呢?怎样书写成正确的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师: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评价设计:
1、举出例子,如一片农田、一条河流等,判断是否是生态系统。
2、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交流得出
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
2、腐烂的树桩被真菌和细菌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利用,用来制造有机物。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27的图片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些食物链交叉连接起来叫做什么?
评价设计:
写出食物链:
1、兔吃草,狼吃兔。
2、虫吃青菜,鸡吃虫,狼吃鸡。
生:捕食关系
学生自主尝试书写食物链,与教师书写的标准食物链对比,明确食物链书写要领。
学生思考,这不是食物链,缺少生产者。正确书写:树→蝉→螳螂→黄雀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实例辨析是否是生态系统来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画出生态系统组成概念图来检测学生对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书写食物链来检测学生对目标3的达成情况。
教 具
学 具
PPT课件
教 法
学 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讲授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
导入
师:(展示森林生态系统视频)同学们,视频中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大森林,视频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四、作业
设计
写出两条食物链。
五、板书设计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一、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六、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