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三门峡市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三政办[2005]10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三门峡市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的
通知
正文: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三门峡市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
(三政办〔2005〕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烟草局提出的《三门峡市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五年三月二日
三门峡市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意见
(市烟草局二○○五年二月二十日)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烟叶生产,促进烟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布局和烟区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现就2005年烟叶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布局,提高单产,主攻质量,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全面推行烟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整体生产水平,提升质量信誉,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烟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市烟叶种植面积23万亩,力争26万亩;收购量2750万公斤,上等烟35%以上,收购等级合格率85%以上,工商交接合格率80%;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实现特产税4000万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稳定种植面积,扩大集约化生产规模。

在确保完成种植面积计划的前提下,要采取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的办法,积极引导烟叶生产向种烟5000亩以上大乡、500亩以上大村、5亩以上科技户和100亩以上连片区域集中,严格控制零星分散种植。

(二)改良植烟土壤,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一是合理轮作倒茬。

全市烟田合理轮作面积确保达到90%以上;二是增施有机肥。

全市烟田有机肥施用面要达到95%以上,施用量要达到1500公斤/亩以上;三是实施基本烟田保护。

全市要建立50万亩基本烟田,尽快推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三)继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提升烟叶质量信誉。

一是继续推行种烟资格证制度,实行烟农年度晋级降档动态管理,达到提高烟农素质,优化烟农结构的目的。

二是建立质量记录督察制度,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三是强化烟叶等级质量溯源管理,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实行层级溯源责任追究,维护烟区质量信誉。

四是严格阶段内审,并进行反馈督察。

五是全面推行年度管理评审制度,对评审结果严格进行奖罚兑现。

(四)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提高生产整体水平。

在全面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项关键技术的落实:
1.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继续以云烟87、云烟85为当家品种,稳定中烟101、中烟100、中烟98、秦烟1号种植面积,恢复K326、红花大金元的种植,确保全市良种应用率达100%。

2.集约化育苗技术。

全市以漂浮育苗为重点的集约化育苗移栽面积要达到90%以上。

3.以系统整地和地膜覆盖为基础的旱作栽培技术。

重点落实“秋深耕,冬起垄、勤中耕”等系统整地技术措施,提高烟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全市烟田整地起垄面积要达到95%以上,地膜覆盖达到80%以上。

4.平衡施肥技术。

全市配方施肥、套餐供应面积要达到90%以上。

科学施肥,平衡烟株营养,提高产量和质量。

5.气流下降式烤房应用。

全市新建气流下降式烤房要达到5000座以上。

积极推广普及配套的成熟采收标准和“三段式”烘烤工艺,改善烟叶内在品质。

(五)搞好科技示范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以科技为先导,全面落实综合标准化技术规范和各项先进实用新技术。

充分发挥科技引路、技术示范的作用。

全市烟叶科技示范面积任务4.51万亩,其中省优质烟示范乡4个,面积4万亩,科技示范园6个,面积0.25万亩,领导示范田32个,面积0.26万亩。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

发展烟水配套工程,实施人工增雨防雹措施。

要多方协调,加大投入,确保全市烟水配套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增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防雹措施,把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要进一步加强烟叶生产的行政指挥、技术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明确责任目标,完善激励机制,切实达到组织健全,体系完善,经费落实,服务到位的要求。

各县(市)、区必须要按照省政府规定,把烟叶特产税的5%作为发展基金,保证烟叶生产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投入政策,加大生产投入。

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在认真落实市政府制定的“二六二”投入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投入标准,明确投入责任,规范投入行为,确保投入到位。

县级财政必须从烟叶税收中提取足额资金确保每亩烟田投入不低于20元,烟草公司每亩烟田投入不低于100元,烟农每亩烟田投入100元,三方资金合并使用,确保每亩烟田的产前投入不低于220元。

(三)深化管理内涵,严格业绩考核。

烟草部门要继续推行以户籍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承包责任制管理,科学制定承包指标,严格承包业绩考核,充分调动生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强力推行以种烟资格证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户管理,严格“双百分”生产业绩考核,实行烟农级别动态评定,促进烟农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目标管理。

各级政府都要对烟叶生产实施目标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市拿出25万元对烟叶生产阶段性工作突出,在科技示范、新技术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方面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目标任务的单位和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各县(市)、区要参照市里的奖励办法,制定具体的目标考核激励政策,确保全年烟叶生产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件:2005年全市烟叶生产任务安排表(略)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