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12•【字号】临政字〔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电子信息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临政字〔2022〕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2022年1月12日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目录前言一、发展基础(一)基本现状(二)面临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基本原则(四)总体架构三、重点任务(一)建设支撑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1.建设泛在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2.建设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3.建设全域感知的物联基础设施4.建设数智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二)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1.构建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2.构建全域一体的政府治理体系3.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运行体系4.构建统建共享的基础支撑体系(三)打造普惠便民的数字社会1.打造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2.打造数智融合、便民利企的新型公共服务3.打造智慧通达、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四)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1.在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上取得突破2.在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上实现跨越3.在发展数字农业上闯出新路4.在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上打造品牌5.在实施数字科技创新上形成优势(五)营造活力充沛的数字生态1.提升数据资源供给能力2.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3.规范数据要素市场秩序4.强化网络数据安全防护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要素保障(三)推进协同协作(四)开展考核评估(五)注重宣传推广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数字经济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3.1 工程地质:开发区为第四系临郯苍平原的一部分,全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 1‰左 右。海拔高度在 81.5-57.2 之间。临沂市是地震多发地带,山东省地震局于 1988 年 4 月将临沂市划为 7.8 度 区。而临沂市经济开发区位于沂河东岸,地跨沂沭断裂带两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断层比较发育,地下侵
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河东片)范围内主要涉及到河东区的芝麻墩镇和梅家埠镇两个乡镇的人口。
其中现状人口统计如下:
-6-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乡镇 村庄 人口
李石河 2509
马石河 2534
南楼子 1387
九龙口 1753
王桥 2150 芝
麻 官庄
868
墩 大岗 2911
镇 小岗 945
非农业 暂住 乡镇 人口 人口
村庄
38
4
梅埠
4
1
小庄子
5
杨湖
3
1
李湖
20 30
新宅子
梅
3
家 庄屋
15
3 埠 解湖
12
镇 刘湖
6
荒南头
3
老荒
2
兰宅子
1
陈湖
2
丁湖
5
4
小王湖
8
22
庄墩
3
白墩
2
钟埠
3
朱庙
4
王店
3
3
姜墩
1
刘村
2
前道口
3
后道口
2
庄店子
禹城
韩埠
人口
2989 651 1271 1160 274 783 1131 481 418 393 431 1625 1030 1013 269 2955 1132 1565 1692 1298 665 1120 1012 459 2276 2140 30233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01•【字号】临政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临沂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临沂市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加快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而努力奋斗。
临沂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1日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第一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章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三章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强市远景目标第二篇聚焦“三个定位”加快推动“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第四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五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第六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三篇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第七章大力培育创新创造主体第八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九章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第十章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四篇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闯出新路径第十一章优化构建产业布局第十二章坚决淘汰落后动能第十三章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第十四章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第五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第十五章增加现代服务供给第十六章充分激发消费潜力第十七章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第十八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第六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第十九章加快乡村振兴“三步走”第二十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十一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二十二章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第二十三章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七篇对接融入区域战略布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十四章打造山东省对接长三角的门户第二十五章引领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第二十六章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第二十七章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第八篇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城第二十八章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第二十九章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三十章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第九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第三十一章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第三十二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三十三章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第三十四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第十篇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兴盛沂蒙文化第三十五章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第三十六章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十七章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第三十八章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第十一篇深入践行“两山论”绘就绿水青山沂蒙画卷第三十九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四十章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四十一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四十二章加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第四十三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十二篇放大商贸物流优势打造“一带一路”东方商都第四十四章建设“线上”“线下”商城第四十五章加快建设智能化仓储设施第四十六章加快构建立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第十三篇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塑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七章建好“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第四十八章打造中日韩经贸产业合作区第四十九章提升园区集聚承载能力第五十章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第十四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第五十一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五十二章稳定和扩大就业第五十三章加快建设健康临沂第五十四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十五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沂第五十五章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第五十六章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第五十七章确保经济运行安全第五十八章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第十六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心聚力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而奋斗第五十九章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第六十章凝聚开拓奋进强大合力第六十一章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六十二章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临沂市委关于制定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临沂市人民政府文件临政发〔2011〕10号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县级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目录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1)(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形势 (6)(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8)二、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8)(一)总体思路 (8)(二)战略定位 (10)(三)任务目标 (11)三、产业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 (14)(一)一中心,即中心城市经济圈 (14)(二)四板块,即四个县域经济板块 (15)(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16)四、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18)(一)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 (18)(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8)(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9)(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五、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重点 (20)(一)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为重点的新型工业........ (21)(二)发展以商贸物流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27)(三)发展以质量品牌为导向、以优质农产品基地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 (31)六、文化繁荣和文明临沂建设 (35)(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35)(二)全面振兴文化产业 (36)(三)改革创新文化体制 (36)(四)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37)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7)(一)资源节约 (38)(二)生态建设 (40)八、基础设施建设 (42)(一)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2)(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44)(三)完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 (44)(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45)九、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46)(一)突出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建设 (46)(二)提升县城建设层次 (47)(三)加快小城镇建设 (48)(四)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48)十、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 (48)(一)坚持教育优先 (49)(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50)(三)促进充分就业 (50)(四)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51)(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2)(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52)(七)创新社会管理 (53)十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54)(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54)(二)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 (56)十二、保障措施 (58)(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58)(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59)(三)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59)(四)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60)(五)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60)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临沂规划图

临沂规划图临沂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南部,地处胶济铁路、济南新长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山东省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临沂市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图,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临沂市规划图中明确了城市的整体布局。
根据规划图,临沂市将由中心城区和四个发展区组成。
中心城区以临沂大教育区为核心,包括政府办公区、商务区、文化娱乐区和住宅区等。
四个发展区分别是东部发展区、西部发展区、南部发展区和北部发展区,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
通过这样的布局,可以有效区分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发展效率。
其次,规划图还提出了临沂市的交通规划。
根据规划,临沂市将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连接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
其中,临沂火车站将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连接胶济铁路和济南新长铁路,将临沂与全国各地联系起来。
此外,规划图还规划了市区内的道路建设,包括扩建现有道路、建设快速路和环形高速公路等,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另外,规划图还强调了临沂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根据规划,临沂市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规划图还规划了绿地系统的建设,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和休闲活动场所。
最后,规划图还明确了临沂市的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规划,临沂市将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其中,规划图提出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具体措施。
此外,临沂市还将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这份规划图,可以看出临沂市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思路和目标。
临沂市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临沂市还将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来到临沂市发展。
相信在规划图的指引下,临沂市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临沂市总体规划 2030

临沂市总体规划2030本次总体规划2030年,规划范围为临沂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城县、兰陵县、沂水县、沂南县、平邑县、费县、蒙阴县、菖南县和临沭县,面积17201.7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的全部,规划区面积2106.89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范围北至北外环、西至京沪高速公路、东至联邦路、南至南外环,面积543.3平方公里。
各县城、外围独立组团、各乡镇开发边界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在各自总体规划中划定。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6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米。
城市发展目标为现代商城、生态水城、文化名城、交通枢纽、宜居城市。
一、城镇性质:临沂瓜莱基地,以家具装饰、新材料和旅游服务业产业为主的山水小城镇。
二、城镇规模:规划近期(20230年)总人口为10.8万人,镇区城镇人口为4.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7.9%,镇区建设用地为556.54公顷,人均135.74 ㎡/人;远期(2030年)总人口为12.5万人,镇区城镇人口6.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4.4%,镇区建设用地为804.38公顷,人均118.29m2/人。
三、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两区、四轴、五片”的空间结构。
“两区”即方城主镇区和新桥次镇区。
“四轴”即沿方马公路、泉重路的城镇经济发展主轴,沿西外环、大阳路的城镇经济发展次轴。
“五片”分别指颜真卿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产城联动发展区、影视城旅游区五个产业发展区域。
四、镇区规划布局:规划形成“一廊、三轴、四区”的空间结构。
其中:“一廊”:以朱龙河为依托的滨水景观廊,依托朱龙河及其两侧生态绿地形成的滨河景观生态廊,将南北两部分镇区通过慢性空间紧密衔接。
“三轴”:以泉重路为依托,形成联系方城与新桥的贯穿行政中心、商贸服务中心、产业中心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线;以方马公路、大阳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线。
低碳经济是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

世 界各 国的发展 共识 。在 我 国 , 长期 占主 导地 位 的 高投 入 、 消耗 、 高 高排 放 、 不协 调 、 难循 环 、 低效 率 的 粗放 式 经 济增 长 方 式 .使 资 源 环境 付 出 了巨 大代
价 。 经 济 的持 续发 展 带来 严 峻 挑 战 。 此 我 国作 给 对 出 了积极 回应 。 的十六 届五 中全会 明确 提 出建设 党 “ 源节 约型 、 资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 。从 当前 国际上倡
资源 节 约 。 倡 资源 的闭路 循 环 使 用 , 持生 态 环 提 保
境 的平 衡 [。低 碳经 济是 一个 经济 发展模 式 的新概 1 ] 念 . 一种 能够 改善 地球 生态 系 统 自我调 节能 力 的 是 可持续 性很 强 的经济 形态 。 着 眼于解 决全球 气候 它 问题 。 强调 人 们 的经 济 和社 会 活 动 以低 能 耗 、 低排 放、 低污 染 和高效 能 、 高效 率 、 高效 益 ( 低 三高 ) 三 :
Lo Ca b n Ec n m y t eOn yW a o Bu l w. r o o o : h l yt i d
t e¨ h Two Ty eS ce y n Li y t p o it ¨i n i Ciy
Ho g ne
( iy ncp lP r o Ln iMu iia at C mmie at c o l Ln i 2 6 0 y t e P ry S h o , iy 7 0 5,C ia t hn )
潘 洪 娥
( 中共 临 沂 市 委 党校 , 临 沂 山东 260 ) 7 0 5
摘 要 : 碳 经济 与 “ 低 两型 社 会 ” 既有 区别 又 有 内在 关联 性 。 为 了推 进 山 东省 临 沂 市 的 资 源 节 约 型 和 环 境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第四章城市性质 (23)第五章城市规模 (23)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 (23)第七章城市产业发展及其用地布局 (25)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9)第九章社区建设与居住用地规划 (32)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4)第十一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6)第十二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6)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3)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55)第十五章环境卫生设施和环境保护规划 (56)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8)第十七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61)第十八章规划实施措施 (61)第十九章附则 (63)附录 65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临沂新的发展形势,依据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以及临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战略,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指导城市各项建设,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
第2条修编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临沂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临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贯彻“五个统筹”原则。
结合临沂发展的实际,全面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域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兼顾发展基础与发展条件,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 协调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展示临沂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4) 以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源、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资源集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原创)顺时就势——解读北城规划之一

(原创)顺时就势——解读北城规划之一序:北城新区是临沂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河六区”城市片区之一,是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北城新区的职能定位为市政服务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科研教育中心、滨水休闲度假区、中高档住宅区。
这是市委、市政府站在临沂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和新高度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是顺应时代、关注民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近几年,临沂市委、市政府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坚持大战略、大思路、大手笔的规划原则,以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模式,引领了一流的北城新区建设。
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在一片城乡结合部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活力新城和生态家园,创造了临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蒙山沂水之间谱写了一曲城市规划的乐章。
临沂中心城区过重的人口、交通、环境压力,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功能需要转移的时候。
但是,转移出来的功能到哪里去,腾出来的地区怎样进行有机重组,如何实现科学扩张,则需要一个高瞻远瞩、科学英明的决策。
谋略几载,几经论证,决定起新城,城市往北进。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北城新区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南坊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辖区内,隔祊河与老城区相接,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境内柳青河蜿蜒而过,北依镇山、坐拥三河,地势开阔、环境优美。
1993年,南坊撤乡设镇,200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南坊镇,设立南坊街道办事处。
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南坊这块宝地,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临沂撤地设市之初,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三区一片”的设想,“一片”即指南坊片。
上一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中,提出了把南坊片区作为城市的文教、体育、科研和休疗养基地。
《临沂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选择适当时机,启动南坊城市行政新中心的建设,具有‘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新一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提出了“以河为轴、一河五片、组团发展、北上东进”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南坊片区作为五片中的一片,是“北上”的承载地,也是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8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8号临沂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临政报〔2023〕3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临沂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鲁南苏北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商贸物流枢纽、滨水宜居文化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临沂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29.2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6.8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16.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511.15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83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主三副多节点、四屏八脉润田园”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和沂水、平邑、临港新城三个副中心要素集聚能力,培育鲁南城镇发展轴、京沪城镇发展轴,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发展。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在全市两型社会建设会议上的发言(2011.10)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市两型办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有进展,改革有突破”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扎实推进了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两型社会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我区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规划是两型建设的灵魂。
我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充实调整了示范区总体规划,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是重新调整了总体规划。
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罗庄区南环路以南(包括华盛江泉工业园),临册路以西,褚黄路以北,西南至区边界,西北以燕子河为界。
共涉及罗庄、傅庄、册山、高都、汤庄五个街道和沂堂、黄山、褚墩三个镇,总规划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二是制定了起步区规划。
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循环发展”的原则,规划了起步区(核心示范区)。
起步区北至窑州路(窑北头至沂州水泥集团)和三德路,西至新206国道,东至老206国道,南至褚黄路,总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
起步区划分为四个产业区,分别是:机械制造区、新型材料区、高档化工区、综合产业区。
三是起步区建设进展顺利。
计划投资15亿元的诸暨工业园项目,现已完成投资5.2亿元,建设钢结构厂房33座,办公楼23栋,平整厂房路基42座,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同时,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计划总投资12亿元的山东国际科技磨具产业园项目,占地480亩,现已签订协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评等手续已办理完毕,现正在办理立项、土地等手续,园区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节能减排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强化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两型”社会建设中实现新跨越的路径分析

现代化 。 ( ) “ 型 ” 会 建设 作 为 全 市经 济 社 会 发 二 把 两 社
临沂 市 把 加 快 “ 型 ” 会 建 设 作 为转 方 式 、 两 社
定 为全 省 资源 节 约 型和 环境 友 好 型 ( 称 “ 型 ” 展 的 总 抓 手 简 两 ) 改革 试 点 总体 方 案 。 到建 立 具 体工 作 推 进机 制 . 再 调 结 构 , 现人 口 、 源 、 境 与经 济 社 会 协 调 发 实 资 环
都 取得 了阶段性 成效 。
一
、
机 遇 意 识 , 定 改 革 思 路 决
上 。在市 委 、 市政府 的各类 文件 和各 级领 导 的讲话 在 广泛 调 研 和邀 请 各方 专 家 充 分 论证 的基 础 中 , 渗 透 着 。 型 ” 都 ‘ ‘ 两 社会 建 设 的理 念 、 现 着 经 济 体
( 临沂 市 “ 型 办 ” 山 东 两 , 临沂 2 6 0 ) 7 0 0
摘 要 : 济 的发 展 不 能 以 牺 牲 环 境 为 代 价 , 须 建 立 在 优 化 结 构 、 高效 益 、 低 消 耗 和 保 护 环境 的 基 础 之 经 必 提 降 上 那 么这 样 的 综合 改革 , 就 是 以 节 能 降耗 、 护 环 境 为 核 心 要 素 。 这 方 面 , 沂 市 的 生 态 建设 与环 境 保 护一 体 也 保 在 临 化 规 划 已经 很 好 地 体 现 了这 个 核 心 。随 着 经 济 的发 展 , 源 的约 束 越 来越 突 出 , 这 种 情 况 下 , 了保 证 经 济 “ 资 在 为 又好
( ) 一 高起 点设 计 改革思 路
罗庄区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及2012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

罗庄区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及2012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计划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市两型办的精心指导下,结合我区自身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有进展,改革有突破"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了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全区两型社会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区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领域工作进展情况根据《三年实施方案》及《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部分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区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主动作为,集聚合力,积极推进了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加快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速度。
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全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示范区,同时也是我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积极谋划,扎实推进了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是调整充实规划方案。
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罗庄区南环路以南(包括华盛江泉工业园),临册路以西,褚黄路以北,西南至区边界,西北以燕子河为界。
共涉及罗庄、傅庄、册山、高都四个街道和沂堂、黄山、褚墩三个镇,总规划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二是加快旧村改造。
对循环示范区内原北徐家林、西徐家林、东徐家林、沂兴庄、彭庄五个自然村进行了拆除改造,建设了新徐家林社区,可节约土地1011.5亩,缓解了示范区内项目用地不足的问题。
目前,徐林社区一期工程3栋楼房正在建设,二期工程11栋楼房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三是完善路网体系。
按照示范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启动了起步区路网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1。
3亿元对徐桥路、彭庄路、中店子-老206国道路、前站—老206国道、工业北路、樱花路、芙蓉路、青盛路、恒昌大道和桥官路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投资9760万元对徐桥路、彭庄路、青盛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完成水泥稳定层9339米,铺设沥青6930米、路沿石13200米、污水管及弱电管网3605米,计划春节前完成桥涵及管网、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的招投标工作。
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

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决议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临沂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0.04.12
【实施日期】2010.04.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
点工作的决议
(2010年4月12日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会议充分肯定市政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
为加快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实现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充分认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是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省委、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市,是我市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大
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对于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国办函[2016]24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日期】2016.03.04【实施日期】2016.03.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6〕2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临沂是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临沂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临沂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106.8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7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临政办字〔2020〕66号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正文:----------------------------------------------------------------------------------------------------------------------------------------------------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根据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相关规定,经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予以公布。
各承办单位要对列入目录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确保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市司法局要加强对决策草案的合法性审查,未履行相关程序的,不得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
市政府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决定后,要依法依规及时向社会公布。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实行动态化管理,根据市政府工作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附件: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5月28日附件市政府2020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1、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承办单位:市发改委)2、临沂市物流枢纽发展规划(承办单位:市发改委)3、临沂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承办单位:市发改委)4、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非城建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承办单位:市发改委)5、临沂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承办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2021年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承办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7、临沂市城市安全发展规划(2020-2022年)(承办单位:市应急局)8、临沂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临沂)发展规划(2020-2025年)(承办单位:市大数据局)9、临沂市“三线一单”编制(承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10、临沂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承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结束——。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字〔2020〕68号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6月17日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数字临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一)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加快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全面推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
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年底前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一链办理”集成服务不少于100项。
不断优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高频数据落地应用。
(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市大数据局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提升“爱山东”APP临沂分厅,建设“容沂办”市民云APP,强化运营推广,实现一部手机畅享城市服务。
(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优化政府部门业务协同能力。
强化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升级、运维,完善项目统筹管理制度,建立立项、审核、验收反馈机制。
深度应用大数据多功能视频会商指挥体系,提升行政效率。
(市大数据局牵头)加强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出入编业务“不见面”审批、“零跑腿”办结和“一次办好”,加快推进履职考评“系统+”和预算编制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综合管理。
临沂市两型社会总体方案

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要求,结合临沂实际,制定《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简称为“两型”)。
一、“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作为全市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两型”社会和“三个率先”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地域大市、人口大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新途径,加快“大临沂、新临沂”发展。
2、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主客观结合、内外共动。
政府统筹、市场导向。
(二)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1、主要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着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对外开放、金融要素市场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全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
2、近期目标。
经过3年努力,到2012年全市“两型”社会建设的雏形基本显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架构基本形成,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2-3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工业集中度达到60%以上,万元GDP能耗降低15%,二氧化硫总排放量下降3.9%,化学需养量下降4.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办公室临沂大学两型社会建设研究所目录前言 (1)一、制定规划的背景 (2)(一)优势条件 (2)(二)制约因素 (4)(三)两型社会建设与改革试点的战略意义 (6)二、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两型社会建设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7)(一)功能定位 (7)(二)建设目标 (8)四、两型社会建设主体功能区划 (13)(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 (13)(二)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和原则 (14)(三)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16)(四)主体功能区发展 (18)五、两型产业发展 (34)(一)发展现代农业 (34)(二)优化提升传统工业 (36)(三)培育新兴产业 (40)(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43)六、统筹两型城乡发展 (48)(一)统筹两型城乡规划 (48)(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49)(三)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51)(四)统筹城乡社会公共服务 (52)(五)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53)七、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54)(一)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治 (54)(二)生态市建设 (58)八、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60)(一)能源节约 (60)(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63)(三)节约用水 (64)(四)原材料节约 (66)九、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68)(一)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68)(二)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71)(三)静脉产业体系建设 (73)(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76)(五)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 (76)十、人力资源的开发 (77)(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77)(二)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与政策措施 (80)十一、两型社会建设保障措施 (82)(一)加强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 (82)(二)强化科技创新 (83)(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84)(四)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85)(五)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 (87)(六)构建两型生活方式 (88)前言两型社会建设,是指我国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即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逐步实现山东省两型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10月山东省确定临沂市为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为更好地落实山东省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推动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依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临沂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三年实施方案》,同时吸收《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临沂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临沂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临沂市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临沂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临沂市“十一五”持续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等规划文件的成果,制定《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
本规划是统筹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纲领,是规划区内制定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目的是阐明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意图,明确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布局,推动临沂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社会成员两型社会建设意识的形成,凝聚合力,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努力探索形成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推进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本规划适用于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苍山县、费县、沂南县、郯城县、莒南县、临沭县全部行政区域,包括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面积17191.18平方千米。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专栏1: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两型社会的表述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一、制定规划的背景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人口1072.5万人(2010年末人口),面积17191.18平方千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建设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临沂市实现两型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优势条件1.生态环境优势临沂市生态环境优越,地貌由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组成。
山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有蒙山和孟良崮等多处森林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0%。
沂河和沭河纵贯南北,有较大支流1035条,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境内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 座,小型水库900余座,拦河闸坝22处,总拦蓄能力34亿立方米。
中心城区水资源丰富,有34平方千米的水面,15平方千米的滨河绿化带,加上30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成功创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复核,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2.自然资源优势临沂市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有73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48.7%,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2种,金刚石储量居全国第2位,石英砂岩、陶瓷土、白云岩、花岗石矿产储量居全省第1位,各类矿山共有1650个。
淡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为55.4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6,人均占有水资源530立方米,均居全省前列。
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西北部山区是全省重要的林果基地,丘陵地区是全国花生主产区之一,沂沭河冲积平原是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临郯苍平原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
地热储量丰富,目前已发现地热异常点49处,现已探明日出水量12000多立方米。
3.交通区位优势临沂市具有近海临港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发达便捷的陆海空交通优势,是连接岚山、日照、连云港、青岛四大港口与鲁南、苏北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日东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与长深高速、临枣高速形成“井”字连接,205、206、310、327等四条国道和18条省道纵横交错,与总长两万余公里的乡村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兖石铁路与胶州至新沂铁路临沂段形成“十”字交叉,构建起临沂铁路交通主框架。
正在修建的大连—厦门沿海铁路大通道途经本市四个县区,把临沂与东北地区、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连为一体。
临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机场;已开辟了临沂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20多条航线。
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使临沂成为鲁东南交通枢纽和沟通华北、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成为临沂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4.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 2010年,全市GDP总量达到24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8.6%。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13.5:52.2:34.3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1:50.3:38.7。
临沂是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城,商业市场体系健全,规模和效益名列全国消费品市场第一位,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市场名城”称号,物流业发展迅速,成为促进临沂商贸发展的主要因素。
工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食品、冶金、木业、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纺织八大支柱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化初见端倪,已形成工程机械、屠宰、食品、糖果、脱水蔬菜、木业、五金、磨料磨具、液压油缸、汽车零配件、化学肥料、纺织、杞柳编、石膏及加工、电动车、石英砂加工、制鞋、玩具、电子产品、陶瓷等20余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临沭县、兰山区和费县分别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全国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先进县”和“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县(区)”称号,沂水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饼干示范加工基地”称号,兰山区半程镇、平邑县地方镇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产业加工基地”称号。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10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2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28.7万人。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支撑能力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工程实验室1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工程实验室2家,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家,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各1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8家,国家火炬基地2家。
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61元。
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得到了更充分的社会保障和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
(二)制约因素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然未有根本性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过低,特别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
资源粗加工产业、高耗能产业比重高,资源消耗大的建材、化工、冶金、电力等企业较多,需要大量资源作支撑,缺乏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
企业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及总产值占工业增加值及总产值的比重均低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层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