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文效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城市迅速膨胀,人口高度集中,工业迅速发展,城市需水量也急 剧增加。城市居民用水的消耗定额平均为农村居民的5~8倍,城市供 水日益紧张,原来的地表水源和供水设施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许多城 市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日趋枯竭,不仅带来了水资源危机, 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的危害。
产生的效应
• 城市水文效应主要包括:城市“雨岛效应”、“热岛效 应”、城市化对径流形成机理的影响等。 • 城市雨岛效应 : 将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 水泥的森林”。 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 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 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 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城市水文效应
(hydrological effect of city )
• • • • •
概念 产生原因 产生效应 研究意义 雨水管理新技术的特点和实例分析
概念
• 水文效应:地理环境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包括自然和人 为两组因素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 • 城市化水文效应 :指在快速城市化区域,由于屋顶和硬质 地面等不渗透面积的大幅增加,导致该地区的雨水汇流特 征改变的现象,其表现为洪水总量增多,洪峰流量加大, 洪水汇流时间缩短。
简单说就是城市化产生的不渗透地面把 本应渗入土中的一部分雨水给截留了,从而 更易产生洪灾。
•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一天内,市气象 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全市平均 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
• 北京的一场暴雨给城市交 通带来的不便,实际上是 一个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 遇到的问题。这场降雨提 醒人们注意快速城市化本 身所带来的不利的生态后 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例分析
• 1、中国古代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
• 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 天井:通风、排水、换气、 取光的功能
2、巴黎:古老的排水道
• 对国外游客来说,巴黎似乎意味着繁华、浪漫、灯红酒绿 一般的快乐生活。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就在繁灯初 放的夜市中,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柏油马路和泥土,巴黎 的地下世界——下水道,却是另外一番样子。 •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统, 就想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是一个绝世的伟大工程,这里没 有黑水横流的垃圾,也没有臭气熏天的各种腐烂物体。
雨水管理新技术的特点
• 雨水管理新技术的特点是不再追求把雨水尽快排离城市, 而是要一方面增加雨水渗透减少雨洪量,另一方面,允许 雨水在规划好的地方“逗留”,乃至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 分。其中不少技术措施具有多重效益。如植草铺地具有增 加雨水渗透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双重作用;透水道路路 面不仅能减缓雨洪冲击,而且能降低噪音,非常适合于居 住区道路采用。 • 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应大力加强城市雨水管理 新技术的研究,争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并尽快发展成为相应产业,使我国城市化过程能够避免不 利生态后果产生的困扰。
•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 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 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 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研究意义
• 城市水文效应是城市人类活动与水相互关系的重要问 题,它对局部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各个要素有着明显的影 响。在理论上又与城市的气候效应、环境效应、社会经济 效应密切相关。对它的研究既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理论问题, 又可服务于城市建设,为城市的给排水和防洪工程建设, 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水文依据。
聪明的巴黎人就利用这些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下水道建成了 下水道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游览,可以全面了解巴黎的地下 排水系统。
下水道博物馆:
•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这里没有显眼的建 筑,只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欧元购票后即可从 旁边狭窄的旋梯进入地下6米的深处,探究巴黎的“五脏六 腑”。据介绍,每年来此参观的游客有近10万人。
产生的原因
• 1、城市化的过程增大了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城市兴 建和发展后,大片耕地和天然植被为街道、工厂和住宅等建筑物所 代替,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集 水区内天然调蓄能力减弱,这些都促使市区及近郊的水文要素和水 文过程发生相应的变化。
• 2、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气向大气排放后 形成的酸雨,使天然水体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严重危及 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 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从外表看并不特别, 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 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
巴黎经常下雨,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下水道 均处在地面以下50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 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
由于19世纪中期巴黎爆发大规模霍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奥斯 曼设计了这一排水系不再是按照人们以前的习惯将脏水排入塞纳 河,然后再从塞纳河取得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