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童趣 鲁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2.过程和方法:
(1)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课文大意,积累
词汇、语汇。
(2)理解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提升审美意识。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大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教学难点】
1、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生活乐趣。
2、领悟并积累文言文词汇、语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
一帮小孩子学着大人去说去做,多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散文《童趣》。
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教学内容
1.作者简介。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祥。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没落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2.文言文导学。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
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两者同源而异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我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很多事
情。
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汇、语汇,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习文言
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
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自己用心领会,把“言”和“意”
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把握文言文的语
法规律,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3.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
丘壑(hè)土砾(lì)
庞(páng)然大物癞(lài)虾(há)蟆(ma)
(2)老师范读课文,然后请全班同学齐读,并要求同学们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停顿等。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E、作/青云白鹤/观。
F、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G、蹲/其身,使/与台齐。
H、见/二虫/斗草间。
I、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分析字词,把握文意。
(1)老师点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加字法如:“能(能够)张(张开)目对(对着)日”
换字法如:“昂(抬)首(头)观之”
查看法查看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字典
推断法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重点字词。
第一段
A、能张目对日(张目:张开眼睛。
对:面向,对着。
)
B、明察秋毫(连极细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C、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藐:小。
之:的。
细:仔细。
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纹理:条纹。
)
D、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时:时常。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第二段
A、夏蚊成雷(成:发出。
)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
拟,比作。
于:在。
)
C、则或千或百(则:那么,就。
或:有时。
)
D、果然鹤也(果:果真。
)
E、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
F、又留蚊于素帐中(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
G、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倒装句“以烟徐喷”。
)
H、使之冲烟而飞鸣(使:让。
之:蚊子。
而:并且。
)
I、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
观:景观。
)
J、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唳:鸟鸣。
为之:因此。
怡然:安
适、愉快的样子。
然,……的样子。
)
第三段
A、蹲其身,使与台齐(其:作者自己。
)
B、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做。
)
C、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
壑:山沟。
)
D、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象中的境界。
)
E、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
第四段
A、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兴:兴致。
庞然大物:体积大的东西。
)B、盖一癞虾蟆(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D、方出神(方:正)
E、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名词活用作动词。
驱:驱赶。
之:它,指癞虾蟆))
(3)疏通课文内容,请同学翻译。
5. 思考、讨论。
(1)全文围绕哪个字写了哪些事情?试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来概括。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趣”字,写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
——观蚊如鹤
第二件:在土墙、花台处定神细视,把草虫土砾当成山林野兽。
——神游山林
第三件: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2)作者在这几件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心情?
明确: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大快人心
(3)这些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文章分层次:
第一层(①自然段):总写童年时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加以自己的联想及
想象,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层(②—④自然段):具体描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5)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可联系自己的童年趣事讲述)明确:要留心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之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相信你们对怎样学好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回去要熟读课文,记住重点字词的意思。
《童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大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同时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五、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文言文: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童稚(zhì)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凹(āo)凸(tū)
丘壑(hè)土砾(lì)
庞(páng)然大物癞(lài)虾蟆(ma)
观蚊如鹤怡然称快
物外之趣(总)(分)神游山林怡然自得
鞭打蛤蟆大快人心
观察想象联想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文章的内容梳理了一遍,并要求大家回去把课文背下来,现在请同学们合上课本,一起来背诵一下。
二、教学内容
1.学生边读边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鹤—壑向—项
(2)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之见藐小之物(助词,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心之所向(助词,名词和动词之间,不译)
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指蚊子)
项为之强(代指“昂首视之”)
为以虫蚁为兽(wéi,作为、当作)
为之怡然称快(wèi ,介词,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wèi,被)
项为之强( wèi,因为)
其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观做青云白鹤观(景象)
昂首观之(看)
以以丛草为林(把)
徐喷以烟(用)
时余忆童稚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3)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凹—凸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6)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蹲其身,使与台齐。
鞭数十。
(7)找出文中的被动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找出文中倒装句。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
又留蚊于素帐中(“又于素帐中留蚊”)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9)找出文中的判断句。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盖……”表判断)(10)词类活用。
捉蛤蟆,鞭数十(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2.学生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点评。
(1)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追忆自己的童年时光,仔细观察,奇思妙想,赋予自然景物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了“物外之趣”,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文常用词汇。
2、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五、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1、音同形不同
2、字同义不同
3、意义相对
4、通假字
5、成语
6、省略句
7、被动句
8、倒装句
9、判断句
10、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