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练习2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练习2浙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抒发感情。
三、交流感受,初步体会。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有怎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交流感受和体会,教师适时总结.
四、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学生互相检查、改正.
3.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1)学生自由读第四部分。
(2)课件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上的内容.
(3)结合资料,理解鲁迅的身份;对照插图,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4.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1)指名读,思考:阿三回忆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明确: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自主预习搜集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课堂教学情景感染法—用直观的课件及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长江的热爱。
(3)课堂师生互动促进提升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练习4
2
2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指导练习第5题。
(1)审题,明确要求,改正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2)指导方法。
①句子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是由什么决定的?(句子意思.)因此,标点用得是否正确,要根据句子意思加以检查.
②有错才改。有的标点可以这样加.也可以那样加,这要尊重原句。改的是绝对有错的,因此要说得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重点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难点
1.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3.积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贤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你能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吗?
2。师:大家发现本课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吗?(隔行分段,一些长文用隔行分成几部分,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3。用最简单凝练的语言给四件事加小标题。
(4)选择短文中心思想.说明选择的理由。为什么选项①、③是错的?
(5)再读短文,联系句子说明指定词语的意思。
自学思考——同桌议论-—
课堂交流。(交流时强调,说出这个词在课文中指什么。答案见《教参》.)
(6)完成作业本第6题。
《《长江之歌》精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指导朗读:
第一句前半部分舒缓、低沉,后半部分激昂有力;第二句前半部分深情委婉,后半部分激昂有力。
5。学生学习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四、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朗读全诗。
(1)教师示范诵读
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读,齐诵、表演读等。
4。理解层次,整体感知。
(1)提问:诗歌共两节,每节可以怎样分层?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明确:
第一节:
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的气概。
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三层:抒发感情。
第二节:
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的气概。
第二层:讴歌在新时代长江的功绩。
【教学目标】
1.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通过理解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的这篇课文就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长江之歌》的歌词。
4。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布置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字词教学。
3.朗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机指导。
2。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3.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
4.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
2.学习“谈《水浒传》”这件事.
(1)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我还保存着。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鲁迅的风趣幽默)
(3)你听懂了“我"的伯父的话了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4)送给“我”两本书,又说明了什么?(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小结:伯父委婉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我"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伯父关心晚辈,善于启发、教育晚辈。
(2)指导学生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三、精读诗歌第二节,体会情感。
1.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节,思考:
这一节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2.组织交流: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1)“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诗歌第一节,体会感情。
1。教师有感情的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歌,提问:读了这句诗歌,你想了解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3。组织学生交流一下问题: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②怎样领会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读懂短文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写这件事-—选择打√。)
③默读短文,随手把要解释的词语划出来,思考短文写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为什么写这件事。
(2)默读,划划想想。
(3)课堂交流.
①逐一理清6个要素。
②调整语言,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课文和习作的基础上,已经具备欣赏和写作场面的能力,学习“交流平台”的内容相对容易;“词句段运用"有例句,根据例句容易引导学生体会巧用词语的好处,但让学生自己仿照写句子,部分学生会觉得困难;写字练习功在平时,老师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的名句在理解上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4。指名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知道理解:“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要读的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首先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后,以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周晔的悲痛心情,再带领学生走进周晔的回忆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并给文章中叙述的几件事加小标题,让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更加清晰。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对人物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项训练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回顾了本组课文的场面描写,以怎样写场面为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词句段运用”中通过注意加点部分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以及人物对话中可以用哪些词语和描写方法表示“说”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书写提示”通过展示汉字的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日积月累"则展示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全班齐声诵读。
(3)指生诵读、表演读等。
2。鼓励学生背诵全诗,组织学生交流快背方法。
五、总结。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诵读有关长江的诗词。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场景及重点语段。
学生:课前准备自己的书写作品.
2课时
第一课时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场景?最令人难忘的是哪个场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③教给规范修改符号,
(3)在课本上修改。改后交流,逐句说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错的,该换成什么标点。(答案见《教参》)
(4)用规范的符号在作业本上重改一遍。
(5)小结:做这个练习有什么意义?(写文章,做作业都要正确使用标点.)
2.指导练习第6题.
(1)审题,点拨阅读方法.
①讨论本次阅读练习的任务是什么。(a、联系上下文解词;b.领会短文中心思想。)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度,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3.组织交流:
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1)“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5.指名朗读: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指导理解: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广。-—“母亲的情怀"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母亲的情怀"
1.紧扣教材,读懂句子,再拓展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平时积累和运用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积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贤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
先读通,再读懂,最后运用.以读为本,拓展练习。
5.学习“笑谈‘碰壁’"这件事。
(1)引导学生理解“把鼻子碰扁了”“几次”“四周黑洞洞的"等重难点词句.
(2)引导体会鲁迅不怕挫折,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说说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总结提升: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1)学生自由加小标题,并交流。
(2)教师小结: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
4.过渡:这四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悟品质
1.读第二、四、五部分,思考: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找出相关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原因,在文中做批注。
三、交流感受,初步体会。
1。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有怎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交流感受和体会,教师适时总结.
四、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教师指导书写要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学生互相检查、改正.
3.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
(1)学生自由读第四部分。
(2)课件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上的内容.
(3)结合资料,理解鲁迅的身份;对照插图,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4.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1)指名读,思考:阿三回忆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明确: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自主预习搜集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课堂教学情景感染法—用直观的课件及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长江的热爱。
(3)课堂师生互动促进提升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练习4
2
2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指导练习第5题。
(1)审题,明确要求,改正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2)指导方法。
①句子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是由什么决定的?(句子意思.)因此,标点用得是否正确,要根据句子意思加以检查.
②有错才改。有的标点可以这样加.也可以那样加,这要尊重原句。改的是绝对有错的,因此要说得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重点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难点
1.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3.积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贤的爱国情怀。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你能试着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吗?
2。师:大家发现本课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吗?(隔行分段,一些长文用隔行分成几部分,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3。用最简单凝练的语言给四件事加小标题。
(4)选择短文中心思想.说明选择的理由。为什么选项①、③是错的?
(5)再读短文,联系句子说明指定词语的意思。
自学思考——同桌议论-—
课堂交流。(交流时强调,说出这个词在课文中指什么。答案见《教参》.)
(6)完成作业本第6题。
《《长江之歌》精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2)“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指导朗读:
第一句前半部分舒缓、低沉,后半部分激昂有力;第二句前半部分深情委婉,后半部分激昂有力。
5。学生学习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四、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朗读全诗。
(1)教师示范诵读
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读,齐诵、表演读等。
4。理解层次,整体感知。
(1)提问:诗歌共两节,每节可以怎样分层?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明确:
第一节:
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的气概。
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三层:抒发感情。
第二节:
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的气概。
第二层:讴歌在新时代长江的功绩。
【教学目标】
1.能简单说说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并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通过理解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的这篇课文就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长江之歌》的歌词。
4。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布置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字词教学。
3.朗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机指导。
2。师:题中“我”指谁?(生答,周晔)鲁迅是她的伯父,她为何还称他为先生?(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
3.师:受人尊敬的鲁迅先生走了,周晔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至爱关怀了,这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名读,体会周晔的感受.
4.师: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周晔可能会想起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晔的回忆。
2.学习“谈《水浒传》”这件事.
(1)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我还保存着。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鲁迅的风趣幽默)
(3)你听懂了“我"的伯父的话了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4)送给“我”两本书,又说明了什么?(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小结:伯父委婉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我"两本书,让“我"感受到伯父关心晚辈,善于启发、教育晚辈。
(2)指导学生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三、精读诗歌第二节,体会情感。
1.学生齐声朗读第二节,思考:
这一节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2.组织交流: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1)“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诗歌第一节,体会感情。
1。教师有感情的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歌,提问:读了这句诗歌,你想了解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3。组织学生交流一下问题: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②怎样领会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读懂短文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写这件事-—选择打√。)
③默读短文,随手把要解释的词语划出来,思考短文写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为什么写这件事。
(2)默读,划划想想。
(3)课堂交流.
①逐一理清6个要素。
②调整语言,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课文和习作的基础上,已经具备欣赏和写作场面的能力,学习“交流平台”的内容相对容易;“词句段运用"有例句,根据例句容易引导学生体会巧用词语的好处,但让学生自己仿照写句子,部分学生会觉得困难;写字练习功在平时,老师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的名句在理解上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4。指名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知道理解:“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要读的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首先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后,以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周晔的悲痛心情,再带领学生走进周晔的回忆中。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并给文章中叙述的几件事加小标题,让学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更加清晰。最后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对人物品质有更深刻的体会。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项训练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回顾了本组课文的场面描写,以怎样写场面为话题,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词句段运用”中通过注意加点部分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以及人物对话中可以用哪些词语和描写方法表示“说”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书写提示”通过展示汉字的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日积月累"则展示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全班齐声诵读。
(3)指生诵读、表演读等。
2。鼓励学生背诵全诗,组织学生交流快背方法。
五、总结。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诵读有关长江的诗词。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场景及重点语段。
学生:课前准备自己的书写作品.
2课时
第一课时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在写人物说话时,学习选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体会汉语表达的魅力.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场景?最令人难忘的是哪个场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③教给规范修改符号,
(3)在课本上修改。改后交流,逐句说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错的,该换成什么标点。(答案见《教参》)
(4)用规范的符号在作业本上重改一遍。
(5)小结:做这个练习有什么意义?(写文章,做作业都要正确使用标点.)
2.指导练习第6题.
(1)审题,点拨阅读方法.
①讨论本次阅读练习的任务是什么。(a、联系上下文解词;b.领会短文中心思想。)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1.导入: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不幸病逝,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他的侄女周晔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度,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3.组织交流:
哪些地方体现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1)“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5.指名朗读: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指导理解: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广。-—“母亲的情怀"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母亲的情怀"
1.紧扣教材,读懂句子,再拓展练习.
2.注重培养学生平时积累和运用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
2.体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4.积累名言警句,感受先贤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
先读通,再读懂,最后运用.以读为本,拓展练习。
5.学习“笑谈‘碰壁’"这件事。
(1)引导学生理解“把鼻子碰扁了”“几次”“四周黑洞洞的"等重难点词句.
(2)引导体会鲁迅不怕挫折,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说说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总结提升: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1)学生自由加小标题,并交流。
(2)教师小结: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板书)
4.过渡:这四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悟品质
1.读第二、四、五部分,思考: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找出相关的句子,结合相关资料思考原因,在文中做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