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听音乐画音乐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听音乐画音乐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音乐,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音乐、画音乐的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月光下的凤尾竹》、《欢乐颂》、《梁祝》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音乐元素: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
3. 绘画表达: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将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表现出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音乐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绘画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中的抽象元素转化为具象的绘画语言,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音乐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录音机、磁带或CD、音乐欣赏曲目、PPT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中
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2.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
赏并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
3. 音乐元素讲解: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
4. 绘画表达: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将音乐
中的节奏、旋律、情感等元素表现出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音
乐绘画作品。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运用绘画工具
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引
导学生从绘画技巧、创意表达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六、板书设计
1. 第14课听音乐画音乐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音乐元素、绘画表达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绘画表达能力、将音乐元
素转化为绘画语言
5. 教学过程:导入、音乐欣赏、音乐元素讲解、绘画表达、学生
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运用绘画语言表达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创作一幅音乐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个性和创意,能够表现出音乐的节奏、
旋律、情感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绘画表
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运用绘画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欣赏、讲解、指导、创作、展示等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音乐曲目,
增加学生对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了解和欣赏,提高学生的
审美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
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音乐元素讲解与绘画表达的衔接
一、音乐元素的深入讲解
在音乐元素的讲解部分,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介绍音乐的基本构成。
例如,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可以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间隔来
表现;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可以通过线条的起伏、色彩的冷暖来表达;和声是音乐的血肉,可以通过色彩的混合、明暗的对比来体现;音色
是音乐的皮肤,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材料、技法来模拟。
通过这样的
讲解,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元素,并为之后的绘画表达打下基础。
二、感受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在学生理解了音乐的基本元素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
元素如何与绘画产生联系。
例如,播放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让学生
思考如何用线条来表现这种节奏感;再播放一段悠扬的旋律,让学生
尝试用色彩的渐变来表现旋律的流动。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
渐建立起音乐与绘画之间的桥梁。
三、绘画表达技巧的指导
在学生尝试将音乐元素转化为绘画语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
具体的技巧指导。
例如,如何运用线条的节奏感来表现音乐的节奏;
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情感;如何利用不同
的绘画材料、技法来模拟音乐的音色。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案例分析
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这些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四、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引导
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教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选择合适的绘画语言。
同时,教师
也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以丰富他们的创作表现。
五、作品评价中的音乐性考量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需要将音乐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
标准。
不仅要评价作品的绘画技巧和创意表达,还要评价作品是否成
功地传达了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更
加重视音乐与绘画的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六、跨学科教学策略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音乐元素与绘画表达的衔接,教师可以采用跨学
科的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邀请音乐教师参与课堂,共同设计课程,
使得音乐元素的讲解更加专业和深入。
音乐教师可以现场演奏或分析
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元素。
同时,美术教师
可以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展示如何将音乐感受转化为视觉艺术。
七、互动式学习的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音乐元素的感受和绘画表达的思路。
通过讨
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拓展创作思路。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
动游戏,如“音乐与色彩的配对”或“节奏绘画接力”,让学生在游
戏中体验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八、情感教育的融入
在音乐元素讲解和绘画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
音乐和绘画都是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
乐背后的情感和故事,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通
过情感教育的融入,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绘画技能,还能够增强情感体
验和表达能力。
九、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绘画
材料和技法。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非传统的绘画材料,如沙画、水彩
拓印等,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应提
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修正,从而培养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反馈与评价机制的建立
为了确保音乐元素讲解与绘画表达的有效衔接,教师需要建立一
套完善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
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作品的艺术性,还关注作品对音乐元素的传达和情感的表达。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力。
通过上述补充和说明,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元素讲解与绘画表达的衔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跨学科合作、互动式学习、情感教育、创新实践和有效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实现音乐与美术的完美融合。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