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措施及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有101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0.2%;11例死亡,死亡率为9.8%。

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抢救时应该做到迅速、准确、有效的处理,实施急而有序且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多发伤;急诊;严重
多发伤是指在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所造成的多部位、多器官严重损伤,这些损伤至少有一处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1]。

随着现代交通业、建设业、工业的快速发展,意外事故致使创伤的发生率亦随之明显增多;其中,严重多发伤占有较高的比例。

严重多发伤具有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容易漏诊误诊、处理困难、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对2008年2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12例,全部患者ISS评分[2]均>16分,即>16分均为严重者。

112例患者中,男9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34.2±4.1)岁,其中90例(占80.4%)属16~50岁年龄段;受伤至来院就诊时间为30 min~13 h,平均(1.9±0.4)h,其中59例(占52.7%)为1 h内;ISS评分16~40分63例,>40分49例。

损伤部位:颅脑损伤89例,腹部损伤61例,胸部损伤48例,四肢损伤32例,脊柱、骨盆损伤21例;其中67例有2处损伤,34例有3处损伤,11例有4处以上损伤。

合并休克者91例,占81.3%。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5例,坠落伤14例,斗殴伤12例,爆炸伤6例,挤压伤5例。

1.2?救治方法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快速评估患者的伤情并确定分类,严格遵循先抢救生命后救伤的原则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处理。

首先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做出评估,注意其是否有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若有则须迅速清除口鼻腔血块、分泌物或其他异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有呼吸窘迫或意识障碍者则迅速给予气管插管或切开。

对于由大量血胸、张力性或开放性气胸等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则应立即封闭伤口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排气。

对于心跳骤停者则应立即给予有效的心脏按压,必要时实施电除颤。

对于由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或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循环功能障碍者则应立即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快速输入平衡液或血液扩容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给予血管活性药。

对于开放性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者则应迅速处理,在伤口处给予加压包扎,局部加压止血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者则给予止血带止血,但是需要注意定时放松。

对合并有骨折者则应在骨折处给予有效临时的固定。

在抢救的同时还需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有手术适应证者应当立即安排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对暂无手术适应证的严重患者则送入ICU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开腹手术、开胸手术、大血管吻合术、骨折清创内固定术、截肢术、膀胱尿道修补术等。

2?结果
本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有101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0.2%;11例死亡,死亡率为9.8%,死亡患者均于就诊时心跳、呼吸已停止,死亡原因包括:颅脑损伤5例,心脏大血管出血2例,严重肝脾损伤2例,不可逆休克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3?讨论
多发伤往往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器官且伤情一般都较为复杂、严重。

严重多发伤具有病情变化快、低氧血症严重、休克发生率高、容易漏诊误诊、处理难度大、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创伤而致死的伤员中,死于现场者占50%,死于创伤早期者占3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者占20%[3]。

由此可见,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救治,强调“黄金1小时”[4]。

在接诊时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处理先后应当按照伤情的轻重、急缓来决定,在处理损伤时应当优先处理那些对患者生命形成威胁的致命伤,然后才是对肢体、骨、关节损伤的处理。

遵从先抢救生命后救伤的原则。

由于严重多发伤伤情凶险且变化迅速,患者神志不清而无法自述病史,对受伤部位无法正确反映,从而使得漏诊、误诊出现。

因此,要求急诊科医师必须具备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强烈的急救意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克服直观现象和麻痹思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评估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伤情、损伤部位和器官,细致、认真地进行体检,体检的顺序依次为头、胸、腹、四肢、脊柱,以便对危及生命的创伤部位能够迅速找出,并对主要出血部位进行止血,遵循控制性外科手术的处理原则[5],即先简单处理对威胁生命较少或较缓的受伤部位,以使重伤的优先处理得到确保,切勿要求一次性完全修复损伤;而对于存在两处以上威胁生命的损伤则可同时进行手术,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多科密切合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经积极抢救,有101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0.2%,11例死亡,死亡率为9.8%。

综上所述,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具备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强烈的急救意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病情进展,对严重多发伤抢救时应该做到迅速、准确、有效的处理,实施急而有序且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正彦.2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抢救[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2,12:477.
[2] 美国机动车医学促进会(AAAM),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编译.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版[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34-212.
[3] Michael J.A.Parr,Tareq Alabdi.Damage control surgery and intensive care[J].Injury,2004,35(7):713.
[4] 王振志.严重多发伤120例救治体会[J].实用新医学,2008,9(8):699.
[5] 徐子南.严重多发伤96例早期救治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4):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